綠唇鸚嘴魚(學名:Scarus forsteri)為鸚嘴魚科鸚嘴魚屬的魚類。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海至太平洋夏威夷群島、臺灣島以及西沙群島等,多生活于珊瑚礁以及一般活動于礁盤內(nèi)。背鰭前有鱗4個;頰部有鱗片2行。唇寬,包被齒板的絕大部分。

中文名

綠唇鸚嘴魚

別名

蓋氏鸚嘴魚、臺灣鸚嘴魚

鸚嘴魚科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鸚嘴魚屬

綠唇鸚嘴魚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鱸形目

亞綱

輻鰭亞綱

亞目

鱸亞目

動物界

分布區(qū)域

東海、南海

拉丁學名

Scarus forsteni

保護級別

無危

特征

綠唇鸚嘴魚

背鰭Ⅸ-10;臀鰭Ⅲ-9;胸鰭Ⅱ-12;腹鰭Ⅰ-5。側(cè)線鱗18+5。體長為體高2.6倍;為頭長3.0倍。頭長為吻長2.6倍;為眼徑6.3倍。唇頗寬,幾覆蓋全部齒板。頰部有鱗2行,第

二行具鱗片5個。背鰭起點前方正中有鱗片4個,向前幾達眼后緣上方。體呈綠色。頭部橙黃色,兩唇邊緣綠色。頦部具一綠色橫帶。頭部腹側(cè)面每邊有一略呈三角形的綠色大斑。奇鰭邊緣各有一綠色縱帶,臀鰭的甚寬,與瞳孔直徑等長,鰭基上部具一黑斑。尾鰭棕色,上下葉的外緣綠色,中央部具若干條綠色縱帶,后緣具一綠色橫帶。體長198mm。

習性

系海洋暖水性珊瑚礁小型魚類,數(shù)量少。

分布

分布于中國南海、東海;國外見于印度洋、太平洋。

其他相關(guān)資料

俗名:地瓜魚。背鰭前有鱗4個;頰部有鱗片2行。唇寬,包被齒板的絕大部分。兩頜牙均愈合為齒板,下頜后方口角處每側(cè)各具1犬牙。體側(cè)無橫帶。尾鰭后緣凹入有若干綠色縱帶。典型珊瑚礁魚類,通常在礁盤內(nèi)活動,體長約200毫米,數(shù)量較少。分布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中,西部,我國見于南海。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鸚嘴魚科?Scaridae

屬:鸚嘴魚屬?Scarus

種:綠唇鸚嘴魚?S.?forsteri

二名法

Scarusforst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