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diǎn)海豬魚(學(xué)名:Halichoeres margaritaceus),又稱彩虹海豬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

中文名

斑點(diǎn)海豬魚

別名

彩虹海豬魚

外文名

Halichoeres margaritaceus

動(dòng)物界

鱸形目

脊索動(dòng)物門

輻鰭魚綱

海豬魚屬

斑點(diǎn)海豬魚

拉丁學(xué)名

Halichoeres margaritaceus

隆頭魚科

二名法

Halichoeres margaritaceus

分布區(qū)域

東海、南海

保護(hù)級別

無危

概況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9)

其他中文名:

虹彩儒艮鯛

俗名:

柳冷仔

英文俗名:

Pink-belly wrasse;

Pearl-spotted wrasse;

Reef-flat wrasse;

Weedy surge wrasse;

Labayan

是否有毒魚類:

經(jīng)濟(jì)型魚類:

最大體長:

12.5公分

食用魚類:

觀賞魚類

頻危狀態(tài):

不在IUCN頻危名單中

同種異名:

Halichoeres daedalma,

Halichoeres margariaceus,

Halichoeres margaritaceous,

Halichoeres nafae,

Halichoeres nebulosus,

Julis harloffii,

Julis margaritaceus,

Julis poecila,

Platyglossus equinus,

Platyglossus opercularis

分布

本魚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區(qū),包括莫桑比克、泰國、中國、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尼、澳洲、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新西蘭、帕勞、圣誕島、所羅門群島、可可群島、關(guān)島、斐濟(jì)、馬紹爾群島、基里巴斯、庫克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東加、薩摩亞群島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瓦努阿圖。

深度

水深0-5米。

特征

本魚體側(cè)扁,體色變化大。幼魚及雌魚為淺灰色,體側(cè)具數(shù)條暗色橫帶,腹部與頭部下方為白色,背鰭中央具眼狀斑;成長后雄魚體為草綠色,具不均勻暗色橫帶,頭部具紅色條紋,特征是眼下條紋為2條直走縱紋。尾鰭截形,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枚,體長可達(dá)12.5厘米。

生態(tài)

本魚棲息于礁巖平臺,夜晚潛沙而眠,屬肉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dòng)物為食,具性轉(zhuǎn)變。

經(jīng)濟(jì)利用

可食用或做為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