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書,清代山東莒南縣團林鄉(xiāng)李家桑園村人。 18歲補邑博士,清光緒癸卯科(1903)舉人,甲辰恩科(1904)進士,授廣東某縣知縣,因“時事日非”和健康原因,未就職而還鄉(xiāng)。李鳳書讀書注重實用,“讀史常深究治亂往復所由,以達于當世之務”。光緒二十二年(1896),親謁沂州府知府丁立鈞,并上書七千言,從內治、外治、足兵、足食等方面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內治,他主張改官制、變科舉、慎銓選,外治,主張防帝俄、尚公法、求使才,并主張整海軍、裁綠營、練士兵等足兵措施,及興礦政、商政和化旗為民等內容。難能可貴的是,他提出的對內發(fā)展經(jīng)濟,對外強兵的主張,體現(xiàn)了變法的思想,與二年后的戊戌變法中康、梁等人的主張有許多共同之處。光緒三十年(1904),李鳳書在會試卷《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失論》中發(fā)揮了上書丁立鈞的政治見解:“與其內重外輕,不如內輕外重,何者?外輕不能御外患,而外重且能靖內憂也?!崩铠P書居家時曾有興辦義學和設置義倉之舉。著作有《易詩萃說》、《讀史考遺》等。
精選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薦
李鳳書相關的文章
多疑是指神經(jīng)過敏、疑神疑鬼的消極心態(tài),屬于精神心理科疾病。與生活環(huán)境、消極暗示、受過傷害等有關,因心理脆弱而過度自我保護。多疑分為內應多疑和外應多疑。內應多疑的主要表現(xiàn)為總是懷疑某人對自己不好,某件事對自己不利,便耿耿于懷,悶悶不樂,情緒立即反常,半天都不能排解;外應多疑的主要表現(xiàn)為的覺得被人懷疑后
孛兒只斤·旭烈兀(Hülegü Khan,1217年—1265年2月8日),蒙古族,蒙古帝國軍事家,伊兒汗國的建立者。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第六子,母為唆魯合貼尼,忽必烈、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兄弟。
北海(North Sea)是位于大西洋東北部的邊緣海,位于歐洲大陸的西北,與須德海相對應。北海的西部以大不列顛島和奧克尼群島為界,北部為設得蘭群島,東鄰挪威和丹麥,南接德國、荷蘭、比利時和法國,西南通過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海的面積為57.5萬平方公里,南北長965.4公里,東西寬6
大理石(Marble)是指由碳酸鹽礦物經(jīng)變質作用(區(qū)域變質與接觸變質為主)后再結晶形成的具有明顯粒狀變晶結構的石灰質變質巖。其主要礦物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主要化學成分是CaCO3。大理石分布較零星,主要分布在地縫合帶的變質巖區(qū)。世界主要產(chǎn)地是中國、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瑞士、丹麥

尚可名片
這家伙太懶了,什么都沒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