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沿革
研制背景
日本水滴型潛艇
二戰(zhàn)時期,日本“瘋狂”造艇,截至1945年8月,共造了190艘潛艇。二戰(zhàn)期間,日本潛艇戰(zhàn)沉了135艘,剩下的55艘戰(zhàn)敗投降。但是潛艇制造、使用經驗和教訓卻得以積累下來了,依靠著美國援助和自身基礎,日本二戰(zhàn)后的造船、特種鋼材、流體動力學、聲吶技術、電子和火控技術都走在世界前列。1955年8月,日本從租借美國的1艘小鯊魚級潛艇SS-501“黑潮”號開始,走上了獨立設計建造戰(zhàn)后現(xiàn)代潛艇的道路。之后1955年至1960年6月建成服役了用于技術測試的SS-511“親潮”號。1962年,又完成兩艘750噸的早潮級SS-521“早潮”號和SS-522“若潮”號并成為第一潛水艇隊。1963年又有兩艘小幅修改后的夏潮級潛艇SS-523“夏潮”號和SS-524“冬潮”號服役。1965年3月,首型大型遠洋SS-561“大潮”號服役,之后經過改進建造了四艘朝潮級。
1960年代,美國率先展開一波潛艇構型的革新風潮,率先研制并使用了水滴型艇型和艇艏球型聲吶。同時間,日本防衛(wèi)廳技研本部便著手研究水滴構型。在1967年,第一艘新型獵殺潛艇正式編列預算,這就是劃時代的渦潮級。1971至1978年,海上自衛(wèi)隊建造了七艘渦潮級潛艇,擁水滴型艇體、艇艏大型整合聲吶陣列等嶄新技術。日本之后遵循“研制、生產、服役”的三步曲,著手性能更先進的潛艇的研制。
1973年,日本對渦潮級進行了改進設計,于1975年開始建造二戰(zhàn)后第二代水滴型潛艇汐潮級,這使日本常規(guī)潛艇的技戰(zhàn)術性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自1976年至1986年期間,日本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共建造了10艘汐潮級潛艇。汐潮級服役后很快取代渦潮級成為日本海自潛艇部隊的主力。與此同時,在建造汐潮級的計劃執(zhí)行到一半時,沿襲日本海自裝備的發(fā)展特點,更先進的新型潛艇又在醞釀之中,另一方面是日本的潛艇技術瞄向了1990年代水平。1986年,日本正式決定建造戰(zhàn)后第三代水滴型潛艇春潮級。
建造沿革
春潮級潛艇
1993年(日本平成5年),日本展開“平成五年潛艇建造計劃”(05SS),研發(fā)春潮級柴電攻擊潛艇的后續(xù)艦,成為親潮級。日本海自總共建造11艘親潮級,從1998年至2008年以每年一艘的速度成軍。首艘親潮級親潮號(SS-590)造價581.76億日元,第二艘滿潮號(SS-591)約506.73億日元(合5億美元),最后一艘親潮級望潮號(SS-600 )總經費約420億日元(艦體250億日元,艤裝約170億日元);平均每艘親潮級的建造成本約5億美元。服役歷程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11艘親潮級潛艇先后分別于完工服役。外型設計融合了匿蹤與流體力學的考量,其帆罩采用傾斜漸縮的堆字造型以分散敵方大部分主動聲納的反射波,艦體表面力求平滑簡潔,盡可能減少潛艦外部的突出物,使航行時水流經艦體產生的阻力與噪音降低,有助于增加匿蹤性與動力效率。
技術特點
艇體外型親潮級常規(guī)潛艇低矮輪廓艇首;圓滑狀艇體結構,艇首下方裝有聲納整流罩;指揮塔圍殼位于艇體中部較前位置,指揮塔圍殼前方僅小部分艇體可見;指揮塔圍殼高聳,前后緣垂直,寬度由前至后逐漸變細;指揮塔圍殼上的潛水舵位于前緣位置中等高度較下方位置;艇尾尾舵可見,前緣略傾。
親潮級的艦體表面并非傳統(tǒng)的圓弧形,而是由數(shù)種不同角度的平面狀組成,不同角度的平面的交會處是不太連續(xù)的傾角,而帆罩的造型則為向上漸縮的傾斜造型,可降低浮航時的雷達截面積。親潮級的艦體表面力求平滑簡潔,盡可能減少潛艇外部的突出物,并將開口(如水柜口、艙口蓋等)的面積與數(shù)量降至最低,如此可改善潛艇的流體力學特性,使航行時水流經艦體產生的阻力與噪音降低,有助于增加隱蔽性與動力效率。親潮級擁有最新的降噪減震科技,而且是日本海自第一種在艦體表面鋪設吸音瓦的潛艇,可大幅減少敵方主動聲吶的回波。
親潮級的隔音瓦采用螺栓固定,而非向其他幾個西方國家潛艇使用黏貼方式,可以避免出海值勤期間因黏著劑失效導致隔音瓦脫落,而且隔音瓦與艦體之間的縫隙還會滲入海水,形成一個額外的吸音層;不過,采用螺栓固定會額外增加螺栓本身的重量,而且暴露在隔音瓦表面的螺栓頭難免多少會產生些微的紊流。相較于過去使用雙殼構造的海自潛艇,以單殼構造為主體的親潮級擁有更大直徑的耐壓殼,提供更多空間安裝效能更好的減震降噪設備。經過種種努力,親潮級成為當代全世界最安靜的新型柴電潛艇之一。
艇體結構
親潮級潛艇雙視圖
親潮級潛航排水量達4500噸,比春潮級進一步放大。有別于日本先前渦潮級、汐潮級與春潮級采用的水滴型雙殼構造,親潮級采用“雪茄”型艇型,艇體構造融合單殼與部分雙殼設計,以單殼結構為主體,再沿著耐壓殼體上部設置一層非水密的上層構造。相對于純雙殼構造,復合型結構僅在單殼主體外部附加部分外殼,因此外殼與耐壓殼之間的容積大幅減少,在外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可增加耐壓殼體本身的容積,而一些不需要特別保護、能直接接觸高壓海水的設備則安裝在耐壓殼體與外殼之間的非水密區(qū),不必占用寶貴的耐壓殼內空間;雙殼復合結構的非水密區(qū)域比雙殼潛艇減少,使?jié)撏鈿ば枰牧魉跍p少,有助于降低航行時的流體阻力與噪音。動力系統(tǒng)
親潮級柴油主機艙
親潮級擁有兩具川崎重工(Kawasaki)的12V25/25S四行程柴油機,帶動兩具川崎制造的5700kw交流發(fā)電機替2組共240具的硫酸電池充電;潛航時電池驅動一具富士制7750馬力大型電動機帶動單軸推進器,推進器采用低噪音設計的高曲度七葉片螺旋槳。親潮級的控制面構型仍與汐潮級、春潮級相同,采用十字型尾舵,前水平舵位于帆罩上。相較于春潮級,親潮級的控制室與操舵配置都有很大的差異與改進,大量使用最新的造船工藝以及自動化科技,而其射控與聲吶系統(tǒng)也有很大的精進。親潮級的排水量高于春潮級,但由于自動化程度提高,編制人數(shù)從春潮級的75名降至70名。艇電武裝
親潮級的控制室與潛望鏡
親潮級配備日本沖電子公司(OkiElectric)開發(fā)的ZQQ-6整合聲吶系統(tǒng),包括位于艦首的主/被動聲吶、艦身兩側的大型低頻被動陣列聲吶以及ZQR-1被動拖曳陣列聲吶等。過去渦潮級、汐朝級、春潮級的艦首布置了直徑3公尺多的大型圓柱被動陣列聲吶,魚雷管向后移到艦體兩側部位;而親潮級則將魚雷管布置在艦首上部,因此ZQQ-6的艦首陣列聲吶就改成橫向嵌在艦首下部。ZQQ-6的被動陣列聲吶采用三子陣列設計,艦體兩側各有三個聽音陣列分置于前、中、后段,整體孔徑遠大于先前春潮級ZQQ-5的單一側面被動聲吶;這種三子陣列設計與美國從后期型洛杉磯級開始測試的寬孔徑聲吶(Wide Aperture Array,WAA)相似。此外,親潮級也配備最先進的光電搜索/攻擊潛望鏡組。親潮級的作戰(zhàn)中樞為ZYQ-3戰(zhàn)斗系統(tǒng),可同時導控6枚魚雷接戰(zhàn)。從第八艘起的本級艦開始以COTS商規(guī)電腦組件取代原有的部分軍規(guī)電腦,使得運算能力、維持成本與升級彈性大幅增加;而從第九艘本級艦起則增設海上指揮管制系統(tǒng)(MOF),與日本海自的海幕衛(wèi)星資料傳輸系統(tǒng)的指揮管制終端機(C2T)相連。與以往日本的潛艇相同,親潮級配備六門533mm HU-605魚雷管,不過安裝位置由艦側移至艦首上部,配置方式為上二管、下四管。HU-605為水壓彈射式,除了發(fā)射魚雷之外尚可發(fā)射魚叉反艦導彈與水雷。
性能數(shù)據
艇體參數(shù) |
艇長 | 82米 |
艇寬 | 8.9米 |
吃水 | 7.4米 |
排水量 | 浮航2750噸潛航3000-4000噸? |
航速 | 13節(jié)(水上)20節(jié)(水下) |
展開表格本級各艇
編號 | 舷號 | 日文艇名 | 中文艇名 | 開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制造商 |
8105 | SS-590 | おやしお | 親潮號 | 1994.1.26 | 1996.10.15 | 1998.3.16 | 川崎造船? |
8106 | SS-591 | みちしお | 滿潮號 | 1995.2.16 | 1997.9.18 | 1999.3.10 | 三菱重工 |
8107 | SS-592 | うずしお | 渦潮號 | 1996.3.6 | 1998.10.15 | 2000.3.9 | 川崎造船 |
8108 | SS-593 | まきしお | 卷潮號 | 1997.3.26 | 1999.9.22 | 2001.3.26 | 三菱重工 |
8109 | SS-594 | いそしお | 磯潮號 | 1998.3.9 | 2000.11.27 | 2002.3.14 | 川崎造船 |
展開表格總體評價

親潮級潛艇
從整體的靜音、聲吶、射控、武器系統(tǒng)來說,親潮級是一種具備頂級水平的遠洋柴電潛艇。親潮級第十一艘 也是最后一艘SS-600“望潮”號的建造完畢后,日本海自潛艇研制的腳步并未稍歇,而是繼續(xù)推出更新一代的潛艇─ ─“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簡稱16SS或2900噸型),即蒼龍級潛艇,用來替換現(xiàn)役的春潮級潛艇。蒼龍級的基本設計系由親潮級改良而來,主要的變革包括加長艦體以容納四具斯特林MK.3封閉循環(huán)發(fā)動機(由瑞典Kockums公司授權日本川崎重工制造),使其成為東亞第一種配備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tǒng)(即AIP)的柴電潛艇,大幅延長了持續(xù)潛航時間;此外,蒼龍級也改用更適合淺海域操作的X型尾舵,而艦上的聲吶系統(tǒng)、作戰(zhàn)射控等電子裝備亦將大幅更新,采用COTS商規(guī)組件等最新技術。親潮級潛艇滿載排水量達3000噸,是世界上在役的大排水量常規(guī)潛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guī)潛艇之一。它既適合于在日本這個多島之國的水域執(zhí)行巡邏警戒任務,也適合于遠海作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