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珍寶船隊是指從16世紀-18世紀開始,由西班牙帝國組織的,定期往返于西班牙本土和其海外殖民地之間,將歐洲貨物運至美洲殖民地,并將殖民地產(chǎn)品(尤其是金銀)運回母國的大型船隊。運輸?shù)呢浳锍隽私疸y、寶石、還包括香辣料、煙草、絲綢等,西班牙皇室可以從貨物中抽取五分之一。

類型

往返西班牙和殖民地

歷史

從哥倫布1492年的第一次遠征開始,西班牙就開始源源不斷地從新大陸獲取貴重資源和特產(chǎn)品。1520年后,為應對逐漸增多的私掠行為和海盜攻擊,西班牙決定將分散的運輸船組織成兩支定期航行的大型船隊并為之配備了重武裝。這兩支船隊皆從塞維利亞(1707年后是加的斯)出航,裝載著歐洲的貨物(有時還載有非洲奴隸),其中一支前往古巴和墨西哥,另一支前往南美大陸(主要停泊在卡塔赫納和波托韋洛)。完成貿(mào)易和貨物裝卸后,兩支船隊在古巴的哈瓦那會合并返回歐洲。

通過派遣定期船隊,西班牙實際上控制了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貿(mào)易。西班牙法律對私人貿(mào)易限制嚴格,殖民地自身只能與一個指定的本土港口(塞維利亞)進行貿(mào)易,且西班牙皇室向私人貨物征收20%的稅。因此不少西班牙或其他國家的商人為了逃稅經(jīng)常進行走私,使得實際上運到西班牙的貨物要遠多于記錄在案的數(shù)量。

西班牙大帆船

這樣的壟斷持續(xù)超過兩個世紀,也使得西班牙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這些財富在16和17世紀進行了頻繁的戰(zhàn)爭,其對手囊括了奧斯曼帝國和大多數(shù)的歐洲主要國家(除了神圣羅馬帝國)。但是,從殖民地大量流入的貴金屬終于在17世紀引發(fā)了歐洲的價格革命,并逐漸摧毀了西班牙的經(jīng)濟,同時也造成了美洲貴金屬的減產(chǎn)。

珍寶船隊1550年時只有17艘船而到了16世紀末已有超過50艘西班牙式大帆船(又名蓋倫帆船)。17世紀中后期,船只的數(shù)量減少到了巔峰時期的一半并繼續(xù)萎縮。不過在17世紀的最后十年間,因為貿(mào)易和經(jīng)濟的恢復,船隊得以再次擴大,并一直持續(xù)到18世紀西班牙波旁王朝期間。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和西屬西印度群島不斷受到其殖民對手的侵襲,使得西班牙的航路一直受到威脅:英國于1624年取得了圣基茨,1655年占領牙買加;法國1625年奪取圣多明戈(法屬圣多明戈,即現(xiàn)在海地);荷蘭1634年占領庫拉索。1739年,英國海軍上將愛德華·弗農(nóng)(Edward?Vernon)襲擊了波托韋洛。1762年英國占領哈瓦那和馬尼拉更迫使西班牙暫時放棄了組織大型運輸船隊的模式。不過隨著哈瓦那和馬尼拉1764年重歸西班牙控制,珍寶船隊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恢復了航行。

1765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開始逐漸放松貿(mào)易管制。1780年后,西班牙開放了殖民地自由貿(mào)易。1790年,負責管理殖民地貿(mào)易的機構(gòu)關閉,這一年也是珍寶船隊定期出航的最后一年,之后的運輸任務則由海軍船只單獨、分散承擔。

珍寶船隊在維哥灣海戰(zhàn)中被摧毀

盡管很多人認為有大量的西班牙運輸船只被英國或荷蘭摧毀或奪取,但實際上只有很少的船只遭此命運。只有荷蘭人皮特·海因(Piet?Hein)于1628年馬坦薩斯灣海戰(zhàn)中成功奪取了西班牙珍寶船隊并將貨物安全運回了荷蘭。1656年和1657年,英國海軍上將羅伯特·布萊克(Robert?Blake)在加的斯之戰(zhàn)中曾摧毀過該船隊,不過船上大部分貨物已被西班牙人運上岸。1702年,珍寶船隊在維哥灣海戰(zhàn)中再次被摧毀,但大部分的貨物同樣也被西班牙人安全運到了陸地上。所有這些戰(zhàn)斗全都發(fā)生在近岸海灣,沒有一次發(fā)生在外海。至于馬尼拉船隊,歷史上只有四艘船被奪取。雖然戰(zhàn)斗和風暴(1622,1715和1733年船隊遭遇過大風暴)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總的來說,珍寶船隊仍然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大型海軍行動。

那些由于戰(zhàn)斗或風暴而沉沒的西班牙寶藏船一直是現(xiàn)代尋寶者和打撈者的主要目標,其中部分船只和寶藏已經(jīng)成功被打撈并重現(xiàn)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