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呂氏春秋

作品體裁

寓言

課本階段

初一上

主題

諷喻

主題

哲理

作品賞析

全文講述打出一口井得到一個活人的故事,借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實際才是真理。

宋國有戶姓丁的人家,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jīng)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但是他家打了水井之后,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人。有人聽了就去傳播,說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全國人都把丁家鑿井得一人的消息相互傳說著,一直傳到了國君的耳朵里。

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回答只是節(jié)省一個空閑人的勞力,并非在井里挖到一個活人。所謂穿井得到一個活人,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3]

因此凡事都要調(diào)查研究,仔細(xì)辨別,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xì)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否則就會鬧出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笑話,使事情的真相被傳得面目全非。[1]

創(chuàng)作背景

本文選自《呂氏春秋》書卷二十二《慎行論·察傳》,標(biāo)題為后人所加 ?!秴问洗呵铩酚置秴斡[》,是戰(zhàn)國末秦相呂不韋組織門客所撰的一部先秦雜家代表著作,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2]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戰(zhàn)國末期政治家、思想家。

呂不韋早年曾至韓國陽翟(今河南禹縣)經(jīng)商,常往返于趙國邯鄲與秦國咸陽間。因在邯鄲結(jié)識入質(zhì)于趙的秦公子異人(后改名為子楚),遂棄商從政,多次入秦,游說華陽夫人,促使秦孝文王(即安國君)立子楚為太子。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子楚繼位。被任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秦莊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后因嫪毐叛亂受牽連,被免職,之后全家流放蜀郡。秦始皇十年(前241年)被免相,出居封地河南(今河南洛陽)。公元前235年,舉家遷往蜀郡,呂不韋飲鴆自盡。

呂不韋曾招集賓客,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jì)共20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xué)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穿井得一人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劉光達(dá)主編 . 青少年必知的課外知識 : 湖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2015 . 199 .[3] 吳春玉編著 . 古文就得從小學(xué)! 提升篇 : 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 ,2018-12 . 104 .[4] 夫人主編 . 一天一篇小古文 . 濟南 :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20-05 . 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