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中藥名。為蘭科植物建蘭Cymbidium ensifolium (L.)Sw.、春蘭Cymbidium goeringii(Rchb.f.)Rchb.f.、蕙蘭Cymbidium faberi Rolfe、寒蘭Cymbidium kanran Makino、多花蘭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或臺(tái)蘭Cymbidiumfloribundum Lindl.var.pumilum(Rolfe)Y.S.WuetS.C.Chen的花。建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等地。春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甘肅、陜西等地。蕙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等地。寒蘭分布于華東、華南及云南等地。多花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臺(tái)蘭分布于浙江、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具有調(diào)氣和中,止咳,明目之功效。常用于胸悶,腹瀉,久咳,青盲內(nèi)障。

中文名

蘭花

單子葉植物綱

藥品類別

中藥材

適應(yīng)

胸悶,腹瀉,久咳,青盲內(nèi)障

別名

幽蘭、蕙、蘭蕙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主要成分

蘭科植物的花

微子目

蘭科

蘭屬

采收時(shí)間

花將開放時(shí)

用量

內(nèi)服:泡茶或水燉,3-9g

毒性

無毒《食物本草》

物種簡介

相關(guān)論述

《綱目拾遺》:“《綱目》以熏草為蕙(即今零陵香),于蘭草下正誤條申言蘭草可佩,乃孩兒菊,古名都梁香者是也,且斥寇氏、丹溪二家所解蘭草,混入世俗之蘭花為非,而以蘭花為幽蘭,與蘭草迥異,然何以不立幽蘭一條,不能無缺略之憾,因急補(bǔ)之。”

形態(tài)特征

1、建蘭:又名建蘭花、秋蘭、八月蘭、官蘭花。地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長1.5-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于葉基之內(nèi)。葉2-4(-6)枚,帶形,有光澤,長30-60厘米,寬1-1.5(-2.5)厘米,前部邊緣有時(shí)有細(xì)齒,關(guān)節(jié)位于距基部2-4厘米處。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fā)出,直立,長20-35厘米或更長,但一般短于葉;總狀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長可達(dá)1.5-2厘米外,其余的長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3,至多不超過1/2;花梗和子房長2-2.5(-3)厘米;花常有香氣,色澤變化較大,通常為淺黃綠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狹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2.3-2.8厘米,寬5-8毫米;側(cè)萼片常向下斜展;花瓣狹橢圓形或狹卵狀橢圓形,長1.5-2.4厘米,寬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長1.5-2.3厘米,略3裂;側(cè)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較大,卵形,外彎,邊緣波狀,亦具小乳突;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內(nèi)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長1-1.4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cè)具狹翅;花粉團(tuán)4個(gè),成2對,寬卵形。蒴果狹橢圓形,長5-6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通常為6-10月。

2、春蘭:又名朵朵香,山蘭。地生植物;假鱗莖較小,卵球形,長1-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于葉基之內(nèi)。葉4-7枚,帶形,通常較短小,長20-40(-60)厘米,寬5-9毫米,下部常多少對折而呈V形,邊緣無齒或具細(xì)齒?;ㄝ銖募禀[莖基部外側(cè)葉腋中抽出,直立,長3-15(-20)厘米,極罕更高,明顯短于葉;花序具單朵花,極罕2朵;花苞片長而寬,一般長4-5厘米,多少圍抱子房;花梗和子房長2-4厘米;花色澤變化較大,通常為綠色或淡褐黃色而有紫褐色脈紋,有香氣;萼片近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2.5-4厘米,寬8-12毫米;花瓣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1.7-3厘米,與萼片近等寬,展開或多少圍抱蕊柱;唇瓣近卵形,長1.4-2.8厘米,不明顯3裂;側(cè)裂片直立,具小乳突,在內(nèi)側(cè)靠近縱褶片處各有1個(gè)肥厚的皺褶狀物;中裂片較大,強(qiáng)烈外彎,上面亦有乳突,邊緣略呈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上方延伸中裂片基部以上,上部向內(nèi)傾斜并靠合,多少形成短管狀;蕊柱長1.2-1.8厘米,兩側(cè)有較寬的翅;花粉團(tuán)4個(gè),成2對。蒴果狹橢圓形,長6-8厘米,寬2-3厘米?;ㄆ?-3月。

3、蕙蘭:又名蘭花草、九節(jié)蘭、夏蕙、火燒蘭、二月蘭、夏蘭、九子蘭、線蘭。地生草本;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qiáng),長25-80厘米,寬(4-)7-12毫米,基部常對折而呈v形,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抽出,近直立或稍外彎,長35-50(-80)厘米,被多枚長鞘;總狀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最下面的1枚長于子房,中上部的長1-2厘米,約為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2,至少超過1/3;花梗和子房長2-2.6厘米;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有香氣;萼片近披針狀長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53.5厘米,寬6-8毫米;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寬;唇瓣長圓狀卵形,長2-2.5厘米,3裂;側(cè)裂片直立,具小乳突或細(xì)毛;中裂片較長,強(qiáng)烈外彎,有明顯、發(fā)亮的的乳突,邊緣常皺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上方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端向內(nèi)傾斜并匯合,多少形成短管;蕊柱長1.2-1.6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cè)有狹翅;花粉團(tuán)4個(gè),成2對,寬卵形。蒴果近狹橢圓形,長5-5.5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3-5月。

4、寒蘭:地生植物;假鱗莖狹卵球形,長2-4厘米,寬1-1.5厘米,包藏于葉基之內(nèi)。葉3-5(-7)枚,帶形,薄革質(zhì),暗綠色,略有光澤,長40-70厘米,寬9-17毫米,前部邊緣常有細(xì)齒,關(guān)節(jié)位于距基部4-5厘米處?;ㄝ惆l(fā)自假鱗莖基部,長25-60(-80)厘米,直立;總狀花序疏生5-12朵花;花苞片狹披針形,最下面1枚長可達(dá)4厘米,中部與上部的長1.5-2.6厘米,一般與花梗和子房近等長;花梗和子房長2-2.5(-3)厘米;花常為淡黃綠色而具淡黃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澤,常有濃烈香氣;萼片近線形或線狀狹披針形,長3-5(-6)厘米,13.5-5(-7)毫米,先端漸尖;花瓣常為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厘米,寬5-10毫米;唇瓣近卵形,不明顯的3裂,長2-3厘米;側(cè)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有乳突狀短柔毛;中裂片較大,外彎,上面亦有類似的乳突狀短柔毛,邊緣稍有缺刻;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部向內(nèi)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長1-1.7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cè)有狹翅;花粉團(tuán)4個(gè),成2對,寬卵形。蒴果狹橢圓形,長約4.5厘米,寬約1.8厘米?;ㄆ?-12月。

5、多花蘭:又名紅蘭、九頭蘭、六月蘭。附生植物;假鱗莖近卵球形,長2.5-3.5厘米,寬2-3厘米,稍壓扁,包藏于葉基之內(nèi)。葉通常5-6枚,帶形,堅(jiān)紙質(zhì),長22-50厘米,寬8-18毫米,先端鈍或急尖,中脈與側(cè)脈在背面凸起(通常中脈較側(cè)脈更為凸起,尤其在下部),關(guān)節(jié)在距基部2-6厘米處?;ㄝ阕约禀[莖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或外彎,長16-28(-35)厘米;花序通常具10-40朵花;花苞片小;花較密集,直徑3-4厘米,一般無香氣;萼片與花瓣紅褐色或偶見綠黃色,極罕灰褐色,唇瓣白色而在側(cè)裂片與中裂片上有紫紅色斑,褶片黃色;萼片狹長圓形,長1.6-1.8厘米,寬4-7毫米;花瓣狹橢圓形,長1.4-1.6厘米,萼片近等寬;唇瓣近卵形,長1.6-1.8厘米,3裂;側(cè)裂片直立,具小乳突;中裂片稍外彎,亦具小乳突;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褶片末端靠合;蕊柱長1.1-1.4厘米,略向前彎曲;花粉團(tuán)2個(gè),三角形。蒴果近長圓形,長3-4厘米,寬1.3-2厘米?;ㄆ?-8月。

6、臺(tái)蘭:又名小蜜蜂蘭、蒲蘭、串蘭、方蘭、紅蘭。臺(tái)蘭與多花蘭相似,但本種較矮小,葉片厚而光澤,花莖長15-30cm,著花15-40朵,花形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無香氣?;ㄆ?-5月。

生長環(huán)境

1、建蘭: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各地有栽培,變種、變型及栽培品種很多。

2、春蘭:生于山坡林下或溪邊。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甘肅、陜西。各地有栽培,變型及栽培品種很多。

3、蕙蘭:生于林下陰濕處。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各地有栽培,變種、變型及栽培品種較多。

4、寒蘭: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華東、華南及云南。各地有栽培,變種及栽培品種較多。

5、多花蘭:生于山坡林下巖石或附生樹上。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各地有栽培。變種、變型及栽培品種較多。

6、臺(tái)蘭:于山坡地生或樹上半附生。分布于浙江、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主要價(jià)值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辛,性平。

歸經(jīng)

歸肺、脾、肝經(jīng)。

功效

調(diào)氣和中,止咳,明目。

主治

胸悶,腹瀉,久咳,青盲內(nèi)障。

相關(guān)配伍

治久嗽:建蘭蜜花14朵。水燉服。(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泡茶或水燉,3-9g。

使用注意

蘭花用量不宜過大。

采集加工

花將開放時(shí)采收,鮮用或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