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若愚(1901—1973),原名質餛,字耀如,福建浦城城關人。

人物事跡

清光緒二十七年生,民國8年(1919),在縣立第一高等小學高年級讀書時,北京爆發(fā)五四運動,浦城學生組織國貨維持會、學生聯(lián)合會,姚若愚均被推選為會長,他率領同學上街游行,散發(fā)傳單,在鬧市演講。同年,他考入設在建甌的福建省立第五中學體育??疲厴I(yè)后,應聘為浦城私立樹人小學教員。他酷愛讀書,特別喜讀《學生雜志》,被徐警青8人的作品所吸引,為尋求良師和益友,與徐等保持通訊聯(lián)系。民國15年(1926),在莫斯科留學的徐警青,寫信向他介紹蘇聯(lián)的情況,灌輸唯物主義人生觀。在樹人小學,他發(fā)起組織讀書會,推行寫白話文,寫新詩歌,使用標點符號。同年,讀書會發(fā)展為浦城學藝研究會。次年,浦城學藝研究會出版2期《南浦潮》,姚若愚為該刊撰寫《這是我的開場白》等文章。

人物成就

姚若愚長期從事美術教學,工鉛筆畫和組字圖案畫,善于把格言、警句、對聯(lián)或哲理名言,用空心或實心的勾折,組成圖案字,再綴以適當?shù)膱D案花邊,受到師生的喜愛。解放后,任浦城中學美術教師、體藝教研組組長。姚若愚歷任縣教育工會主席,第二、第五屆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政協(xié)浦城縣第一至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1963年,主編政協(xié)浦城縣委員會編印的《浦城文史資料》(油印本)并親自撰寫文章。1973年病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