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周瑄生于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三月三十日(5月7日)。他早年經(jīng)由鄉(xiāng)舉進入國子監(jiān)學(xué)習(xí)。明英宗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十月,周瑄任行在(北京)吏部主事。后轉(zhuǎn)為刑部主事,他善于處理法律案件。
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周瑄升為刑部員外郎。次年,英宗北征瓦剌,應(yīng)當扈從圣駕的郎中多托病不去,周瑄請求隨行。六師覆沒,周瑄受傷逃回,升為代理郎中。有校尉受賄放了盜賊,而以仇人來代替。周瑄進行辯解,為他雪冤,而將校尉抵罪。外郡送來囚犯,一天達八百人,周瑄擔(dān)心他們中暑,三天便審理遣送殆盡。
景泰元年(1450年),周瑄因吏部尚書王直的推薦,被破格升為刑部右侍郎。后來,他外出賑濟順天、河間饑荒。還沒辦完,英宗已于景泰八年(1457年)復(fù)位。有關(guān)官員請把他召回,英宗不聽。又賜給他敕令,命他可以相機處置。周瑄遍歷所轄地區(qū),大舉救荒之政,先后賑濟饑民二十六萬五千人,發(fā)給耕牛種子各一萬多,上奏實行利民八件事。事情辦完后,周瑄才回京。
天順二年(1451年),周瑄轉(zhuǎn)為刑部左侍郎。當時,英宗正信任門達、逯杲,多次制造大案。周瑄千方百計疏導(dǎo),多有匡正,他還轉(zhuǎn)告各郎官不要避禍。因此移交刑部定罪的人,不至于濫被冤枉。他供職刑部歲久,屬下官吏多不敢欺騙。他主張寬恕,不苛刻地引用法律條文來定罪。一同佐理刑部事務(wù)的安化人孔文英,他任御史時曾審理黃巖妖言案,應(yīng)當判罪的有三千人,孔文英說他們都是冤枉,結(jié)果只抓了首從一人定罪。至此他與周蠧同在刑部,并稱為長者。
天順七年(1456年),英宗命周瑄代掌工部事務(wù)。
周瑄為人恬靜,淡于名利。至明憲宗即位后,他任侍郎已十六年了,才升為右都御史。他督理南京糧儲時,捕捉懲治作奸者多人,清除了宿弊。鳳陽、淮安、徐州鬧饑荒,憲宗根據(jù)周瑄的建議發(fā)倉米四十萬賑濟。
許久后,周瑄升任南京刑部尚書。他命令各部門,凡是不需要調(diào)查的案情,不出五日必須處理完畢,因此監(jiān)獄中沒有滯留的囚犯。夏天發(fā)生瘟疫,他將犯輕罪的放出監(jiān)獄,對他們說:“叫你們時再來。”囚犯們歡呼而去。到召回囚犯時,沒有人誤期回來。
周瑄任南京刑部尚書九年間,多次上疏請求退休,憲宗在許久之后才予以批準。周瑄一貫清廉,家中沒有田園,他只得擇地居于南京。約在成化十七年(1481年),周瑄失明,但身體仍康健。
成化二十年(1484年)五月六日(5月30日),周瑄去世,享年七十八歲。追贈太子少保,謚號“莊懿”。
人物評價
程敏政:公德性寬宏,氣度詳雅,修髯長身,議論英發(fā),見者知為大人君子。平生事上壹,以恭謹為本,自號葵軒以見志行已正。凡所歷官,皆循序而得,不枉道以干人。守官廉,故鄉(xiāng)至無田宅可歸。遇人務(wù)從厚,有不答不較。人有托,盡心力為之,不啻己事?!娬\者,必為傾倒。厚貌深顏之徒,則惡見之。居家事親孝。出入兩京,歷兩法司,幾四十年,無毫發(fā)傷人害物之舉。至于領(lǐng)賑貸、督京庾,活民利國之功尤多。以故位登八座,壽幾八帙。子孫不下二十余人,策名甲科、聯(lián)官清要以并顯于公后。則公之榮名始終,慶澤宏遠,求之一時,豈多見哉。[1](《贈太子少保謚莊懿周公行狀》)
劉珝:公德性寬宏,氣度詳雅,修髯長身,議論英發(fā)。平生所歷官,皆循序而得,不枉道以千人?!鋈雰删┓ㄋ荆瑤姿氖?,無毫發(fā)傷人害物之舉。至于領(lǐng)賑貸、督京庾,活民利國之功尤多。故位登八座、壽幾八帙。子孫二十馀人,策名甲科、聯(lián)官清要以并承于公后。則公之榮名,始終慶澤,宏遠一時,豈多見哉。[2](《贈太子少保謚莊懿南京刑部尚書周公墓志銘》)
張廷玉:
①瑄恬靜淡榮利。[3](《明史》)
②鄭辰之廉事,周瑄之治獄,皆有仁人之用心,君子哉。[3](《明史》)
親屬成員
輩分 | 關(guān)系 | 姓名 | 簡介 |
家世 | 祖父 | 周溫甫 | 不仕。后贈資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 |
祖母 | 任氏 | 后贈夫人。 |
父親 | 周杰 | 不仕。后贈資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 |
母親 | 張氏 | 后贈夫人。 |
—— | 原配 | 喻氏 | 鎮(zhèn)撫喻某(名不詳)之女,贈夫人。 |
展開表格表格參考資料:[1][3]
史料記載
《篁墩文集·贈太子少保謚莊懿周公行狀》[1]
《國朝獻徵錄·贈太子少保謚莊懿南京刑部尚書周公墓志銘》[2]
《明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