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1985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心理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河南大學教育系基礎心理學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碩士學位后,留該校任教。1992年赴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攻讀基礎心理學專業(yè)博士學位,1995年獲得博士學位后,到山東師范大學心理系任教,期間于2001.2-2002.2作為訪問學者在德國柏林“Max Planck人類發(fā)展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2002年8月調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工作。
榮譽職銜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現(xiàn)任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主管科研與社會服務。
社會兼職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心理學會工業(yè)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行為科學學會副會長(行為心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
上海市心理學會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研究方向

合并圖冊
主要研究方向是組織心理與行為、經濟心理與決策、心理信息工程學。主要研究領域是不確定條件下的判斷和決策、歸因理論及其應用。近期特別關注自我-他人決策差異問題,發(fā)現(xiàn)不僅在自我決策與預期他人和為他人決策之間存在風險偏好的差異,而且在預期他人決策和為他人決策之間也存在風險偏好的差異。個體的情緒狀態(tài)、自尊水平及任務的得失框架、風險概率和后果的嚴重性均影響此種差異的方向和性質,認為心理距離可能是造成這些差異的重要原因,似乎可以將自我決策、為他人決策和預期他人決策三種情況按照心理距離放在一個量尺上來度量,以說明三種情況下風險偏好的差異。目前正在嘗試采用行為行為實驗方法和認知神經手段,從操縱決策任務特征、決策者個體特征及他人特征到操縱心理距離,在冒險行為、心理機制和腦機制三個水平上深入揭示自我-他人決策差異的本質。
主要課程
本科生課程: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史
研究生課程:歸因理論及其應用、決策心理學、人格評價、經濟心理學專題、管理心理學專題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1. 不確定條件下的歸因決策:潛在機制、支持系統(tǒng)及干預方案(05JAXLX007),4萬元,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
2. 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員工組織公平感研究:歸因的視角(07BSH05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3. 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動態(tài)應急群決策網絡理論與方法:面向多網耦合的情景-權變范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90924004),35萬元,子項目負責人
4. 雙系統(tǒng)決策模型的驗證及各系統(tǒng)的激活因子和適用范圍,20萬元,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
發(fā)表文章1.段婧,劉永芳,何 琪. (2012). 決策者角色及相關變量對風險偏好的影響. 心理學報, 44, (3): 369?376
2.劉永芳,蘇麗娜,王懷勇.(2011).女性擇偶決策的線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心理學報, Vol. 43, No.1, 21?29
3.劉永芳,畢玉芳,王懷勇.(2010).情緒和任務框架對自我和預期他人決策時風險偏好的影響. 心理學報, Vol. 42, No.3, 317?324
(一)著作 1.《記憶心理學》(參編)?華東師大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歸因理論及其應用》(專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
3.《關注成長—走近孩子的心靈》(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4.《快樂成長心理叢書》(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5.《教育心理學》(參編)?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6.《人格評價》(編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7.《簡捷啟發(fā)式——讓我們更精明》(譯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8.《社會心理學》(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4
9.《適應性思維——現(xiàn)實世界中的理性》(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10.《消費心理學》(學生用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主編)?2006年10月
11.《消費心理學》(教師用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主編)?2007年1月
11.《歸因理論與人力資源管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12.《管理心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3.《歸因理論及其應用》(修訂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二)主要論文和研究報告
1.試論心理的自組織作用?心理學探新?1987年第1期
2.個性的模糊特征及其啟示?教育研究與試驗?1987年第1期
3.評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個性觀?河南大學研究生論叢(第一輯)
4.價值觀是個性心理結構的核心因素?心理學探新?1989年第2期
5.元認知測驗的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心理學探新?1993年第1期
6. “原因”和“理由”在歸因活動中的不同使用?心理科學?1995年第2期
7.一種新的歸因模型—“異常條件聚焦模型”評價?心理科學?1995年第6期
8.關于問題難度的研究?心理科學?1996年第5期
9.歸因過程“背景效應假設”的初步實驗研究?心理科學?1997年第1期
10.對一種經典歸因現(xiàn)象的新解釋—“背景效應假設”?心理科學?1997年第6期
11.對性別角色知覺差異的一項歸因研究?心理科學?1998年第2期(入選1997年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文摘選集”?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心理學》1998年第5期)
12.目標和背景事件的比較方向對原因選擇的影響?心理科學?1998年第4期(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
13.中國心理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心理科學?1998年第6期
14.兒童記憶發(fā)展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心理科學?2000年第1期
15.歸因療法——一種重要的心理治療方法?應用心理學?1998年第2期(全文轉載于人大報刊資料《心理學》1999年第1期)
16.山東省公民心理素質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應用心理學?1998年第1期
17.內隱學習研究的現(xiàn)狀及其爭議?心理學動態(tài)?1998年第2期
18.內隱記憶任務分離范式的新進展和挑戰(zhàn)?心理學動態(tài)?1999年第1期(全文轉載于人大報刊資料心理學1999年第4期)
19.某些實際領域中內隱學習研究綜述?心理學動態(tài)?2000年第1期
20.經典歸因理論的最新發(fā)展及其存在的問題?社會心理研究?1995年第2期
21.White的“原因加工理論”述評?社會心理研究?1996年第1期
22.利己主義歸因偏向產生的原因及條件限制?社會心理科學?1998年第2期
23.軀體疾病歸因的一般臨床意義?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8年第3期
24.歸因療法的兩種一般模式?健康心理學雜志?1998年第3期
25.歸因和心理疾病患者行為改進的維持?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年第1期
26.中國部分地區(qū)公民心理素質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U.S.Chines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Journal
?1998年第2期
27.論價值觀在個性形成與發(fā)展中的作用?山東師大學報?1997年第1期(該文被《新華文摘》刊登題目?人大報刊資料《倫理學》全文轉載)
28.價值觀形成與發(fā)展的條件、過程、規(guī)律初探?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29.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al attribution and adjustment to cancer(入選第二十七屆國際心理學大會文摘選集?并被大會全額資助與會?2000年7月)
30.中文原因不確定感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心理科學?2001年第1期
31.盲童孤獨感與父母教育方式、社會支持的研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年第6期
32.農村和城市中學生自我價值感影響因素的差異研究?山東師范大學學報(文科版)?2002年第2期
33.婚姻關系中的歸因研究綜述?社會心理研究?2002年第2期
34.構思新銳、規(guī)模渾宏的學術出版活動——評《當代西方心理學名著譯叢》?中華讀書報
35.這本書讓你更精明?中華讀書報?2002年11月
36.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中的情緒依存性?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6期
37.快速節(jié)儉啟發(fā)式——基于有限理性和生態(tài)理性的簡單決策規(guī)則(1)?心理科學?2003年第1期
38.形象熟悉性和概念典型性對內隱和外顯記憶發(fā)展的影響?心理科學?2003年第2期
39.熟悉性對外群體同質性效應的影響?心理科學?2003年第4期
40.內隱學習潛在機制研究的某些新進展?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第4期
41.線索強度對再認場合效應的影響?心理科學?2004年第1期
42.關于人工語法遷移效應的一項實驗研究?心理科學?2004年第2期
43.理性觀的革命:從無限理性到快速節(jié)儉啟發(fā)式?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44.Risk prefer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al uncertainty?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ICP2004)
45.序列學習中的內隱學習效應?心理科學?2004年第5期
46.知識類別和特點對內隱序列學習的影響?心理學報?2004年第5期
47.內隱與外顯記憶測驗中的定向遺忘效應?心理科學?200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
48.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fā)的一條獨特途徑?心理科學?2005年第3期
49.定向遺忘影響延時測驗嗎?心理科學?2005年第5期
50.心理旋轉研究的新進展心理科學?2005年第5期
51.定向遺忘研究的進展?心理科學?2006年第2期
52.再認記憶中的概率學習效應?心理科學?2006年第2期
53.工作應激與個體歸因特點關系研究?心理科學?2006年第4期
54. 有限理性信任觀:理性計算和非理性態(tài)度的整合?心理科學?2007年
55.從歸因視角探討組織公正感產生機制?心理科學?2008年第1期
56.內隱領導理論:認知革命在領導研究領域的新拓展?心理科學?2008年第1期
57. 歸因風格、時間壓力對購買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心?心理科學?2008年第3期
58.組織公正管理:基于心理帳戶的視角?心理科學?2008年第5期
59.時間限制和成就動機對職業(yè)決策線索加工的影響?應用心理學?2008年第4期
60. 組織行為的完全歸因模型?心理科學?2009年第1期
61.再探人工語法學習遷移效應機制?心理科學?2009年第1期
62.內隱和外顯態(tài)度預測消費者行為的一致性研究?心理科學?2009第3期
63.成就動機與任務框架對職業(yè)生涯決策風險偏好的影響?心理學探新?2009年第3期
64.快速節(jié)儉啟發(fā)式--相關爭議與簡短評論?心理科學進展?2009年第5期
65.情緒和任務框架對自我和預期他人決策時風險偏好的影響?心理學報?2010年第3期
66.情緒智力和相關變量對職業(yè)決策線索加工的影響?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年第1期
67.決策者角色及相關因素對風險偏好的影響?心理科學?2010年第3期
(三)研究項目
1.歸因認知過程的信息加工機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guī)劃項目?1.2萬元?編號98JCXLX002?1999-2002
2.“原因不確定感”及其對社會信息加工方式的影響?山東省社科“九五”規(guī)劃項目?1998-2000?1萬元
3.學習困難兒童歸因認知特征的理論探討與實驗探索?1999-2002?山東師范大學學科工程重大項目(4.5萬元)
4.歸因決策過程的潛在機制?與德國“Max Planck人類發(fā)展研究所”合作研究項目?負責人?2001-2008
5.經濟與管理決策的簡單啟發(fā)式及其潛在機制?華東師大青年創(chuàng)新基金?0.5萬元?課題負責人?2002-2004
6.歸因決策過程的簡單啟發(fā)式及其潛在機制?2萬元?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課題負責人?2002-2006
7.上海市民政局社會工作者資格考試〈社會心理學〉考試大綱和培訓教材?1.9萬元?課題負責人
8.上海市企業(yè)員工工作倦怠的現(xiàn)狀調查與歸因分析?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2萬元?課題負責人(2004BJY001)?2004-2007
9.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公民組織公正感研究?5萬元?華東師大社科預研究課題(51X03021)?2005.10-2008.12
10.不確定條件下的歸因決策:潛在機制、支持系統(tǒng)及干預方案(05JAXLX007)?4萬元?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2005.12-1008.12
(校預研究項目)
11.企業(yè)員工和管理者的積極思維?莊臣公司橫向培訓課題?2004-2006?8.4萬元
12.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員工組織公平感研究:歸因的視角?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7BSH053)?2007-2010
13.雙系統(tǒng)決策模型的驗證及各系統(tǒng)的激活因子和適用范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
獲獎記錄
1.《歸因理論及其應用》?獲山東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999)
2.《歸因理論及其應用》?獲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1999)
3.《教育心理學》?獲山東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
4. 被中國心理學會遴選為資助參加“第27界國際心理學大會”(斯德哥爾摩)的10名中國青年心理學家之一?并獲大會組委會全額資助(2000)
5.獲德國“Max Planck協(xié)會”獎學金赴柏林“Max planck人類發(fā)展研究所”合作研究一年(2001)
6.獲德國“Max Planck協(xié)會”獎學金赴柏林“Max Planck人類發(fā)展研究所”合作研究三個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