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井式墓道,中國古代墓葬形制之一。

中文名

豎井式墓道

別名

Shaft tomb

拼音

shù jǐng shì mù dào

術(shù)語類別

考古術(shù)語

相關(guān)墓穴

螞蟻山明墓、王義墓

釋義

中國古代墓葬形制之一,指垂直從地面下挖成葬坑

簡介

豎井式墓道是指垂直從地面下挖成葬坑。將死者納入坑內(nèi),擺放好隨葬品和其它殉祭物后再用土掩埋死者,直至將葬坑填平,這是中國墓葬形類的主流,是喪葬習(xí)俗中最常見、最流行的一種埋葬形式。

形式

豎井式墓道按墓坑開掘的平面形狀大致可區(qū)分出長方形、方形、圓形、亞字形、中字形、甲字形、殊異形、無規(guī)則形等等。

螞蟻山明墓

螞蟻山明墓墓道位于墓室的南面,為“豎井式墓道”,南北長6.4、東西寬5.16、殘深8.48米。墓道內(nèi)填土可分22層,每層厚約38厘米。其中第1層至第9層土質(zhì)較純凈;第10層至第21層為卵石層與填土相間,層層平鋪夯實而形成;第22層為三合土層,即用石灰、沙子、粘土混合填筑,結(jié)構(gòu)致密。

王義墓

長安四年(公元704年)王義墓,為單室磚墓,由墓道、甭道和墓室組成。墓室弧邊方形,宮隆頂,墓室底鋪一層磚。豎井式墓道,甬道兩壁各砌一小龕。

木棺置于墓室西壁下,棺底墊砌三道磚臺。隨葬品較豐富,放置情況為:甬道兩壁龕內(nèi)各放置一武士俑;男女俑多放于墓室中部和東壁下,駱駝、馬和牛羊放于中部,鎮(zhèn)墓獸置于墓門西側(cè),生活用具和家畜放在墓室東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