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書帶蕨的根狀莖細長橫走,先端略斜升,密被鱗片。鱗片黃褐色,線狀披針形,長約5-7毫米,下部寬約0.2-0.3毫米,先端長漸尖呈纖毛狀,端部常呈腺體狀,中間網(wǎng)眼壁較邊緣網(wǎng)眼壁厚,呈深褐色,邊緣近全緣;葉近生,多數(shù)。葉柄不明顯,纖細,扁平,基部不被鱗片;葉片線形,長8-30厘米,中部較寬,寬2-4毫米,向兩端漸變狹,先端短尖頭或尾狀;中肋纖細,在葉片上面略隆起,下面不明顯。葉質(zhì)較薄,干后褐色。孢子囊群線形,著生于葉緣的雙唇狀夾縫中;隔絲多數(shù),下部分節(jié),無色透明,頂端膨大,呈細長的喇叭狀,長約為寬的一倍,或更長,深褐色;孢子長橢圓形,單裂縫,表面紋飾模糊。分布于福建(Yuen Fu Bank,Dunn 3760。新分布)、海南(萬寧,鐘義4151;白沙,海南東隊715;昌江,劉心祈1458。新分布)、臺灣(臺北、基隆、烏來、宜蘭、臺中、南投、高雄、屏東、臺東)。生林中巖石上或樹干上。也分布到菲律賓和日本南部。模式標(biāo)本采自臺灣,臺北市,烏來。

中文名

姬書帶蕨

水龍骨目 Polypodiales [秦仁昌系統(tǒng)]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傳統(tǒng)系統(tǒng)]

亞門

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秦仁昌系統(tǒng)]

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秦仁昌系統(tǒng)]

亞綱

薄囊蕨亞綱

拉丁學(xué)名

Haplopteris anguste-elongata

書帶蕨科 Vittariaceae [秦仁昌系統(tǒng)]

書帶蕨屬 Vittaria Sm.

亞屬

唇邊組 Sect. 3 Schizolomatopsis X. C. Zhang

姬書帶蕨 Vittaria angusteelongata Hayata

命名者及年代

(Hayata) E. H. Crane

分布區(qū)域

福建,海南,臺灣

基本信息

姬書帶蕨

姬書帶蕨

種中文名:姬書帶蕨

科中文名:書帶蕨科

屬中文名:書帶蕨屬

種拉丁名:Vittariaanguste-elongataHayata

科拉丁名:Vittariaceae

屬拉丁名:Vittaria

命名來源:(臺灣植物志)[]

中國植物志:3(2):028

地理分布

國內(nèi)分布:分布于福建、海南、臺灣(臺北、基隆、烏來、宜蘭、臺中、南投、高雄、屏東、臺東)。

國外分布:也分布到菲律賓和日本南部。

形態(tài)特征

姬書帶蕨

葉小,一般約為10至20公分,但亦有30公分長之個體,葉身略彎,兩側(cè)不平行。

孢子囊在葉側(cè)緣。根莖鱗片暗褐色。多生於陰濕的石壁與樹干上,宛如石壁的頭發(fā),因其與延階草相似,故兩者常被誤會。

蕨類用孢子繁殖,自然著生於潮濕環(huán)境的山溝或巖壁上。植株矮小,單葉,呈狹長的帶狀,葉身略彎,質(zhì)地厚,中胍與葉柄均不明顯,根莖呈匍匐狀,常見於低海拔潮濕環(huán)境的巖壁上,植株下垂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