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英國重騎都發(fā)展緩慢,以至于16世紀時,英國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能與大陸國家抗衡的重騎兵,于是緊急從米蘭(好像是)購進2000多套日耳曼步兵甲武裝他們的騎兵,稱之為準槍騎兵。這種騎兵只能勉強算作重騎兵,其實應該算中型騎兵。

中文名

英國騎兵

軍隊兵種類型

騎兵

創(chuàng)立時間

16世紀

所屬國家

英國

分類

英國重騎,英國輕騎

時間

19世紀

簡述:

英國騎兵分為英國重騎、英國輕騎兩大部分。

歷史榮耀:

1855年10月25日,英軍輕騎兵旅長卡迪根子爵奉聯(lián)軍總司令拉格倫之命"快速前進",以防止敵人奪走大炮,而輕騎兵旅面對的是俄軍的火炮??ǖ细鶆t全然不知,他率部直接沖向敵軍炮口。673名沖下1.6公里長峽谷的官兵中,只有不到200生還。這一次,拉塞爾得以進入位于俯瞰戰(zhàn)場的一個臺地上的英軍指揮部,如他所說,他仿佛在戲院的包廂里目擊了這一場災難。

11月14日的《泰晤士報》上發(fā)表了他那篇不朽的戰(zhàn)地通訊名篇--《輕騎兵旅沖鋒》:

"現(xiàn)在發(fā)生了使我們感到極為憂傷和悲痛的災難……唐·吉訶德襲擊過風車,但也沒有像這些英勇的士兵那樣魯莽和輕率,他們連想都不想就向前猛沖,幾乎肯定是白白送死……

"他們披著朝陽,在壯烈的戰(zhàn)斗氣氛中豪邁地向前沖鋒。我們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感官了!這寥寥無幾的人決不會是在向掘壕據(jù)守的敵人沖鋒吧?啊!千真萬確是在沖鋒……他們分兩隊前進,在接近敵人時加快了行進速度。

人們無力支援,親眼看著英勇的同胞投向死亡的懷抱,再沒有比這幅情景更可怕的了。在1200碼外,敵人突然全線開火,30張嘴里瀉出潮涌般的煙霧和火焰,從中穿過的致命的子彈嘶嘶作響。齊射的子彈使人和馬的尸體,被受傷或無騎手的戰(zhàn)馬載著穿過這塊曠野。

第一道戰(zhàn)線被打垮了,第二線的人馬又參加進去,他們一刻不停,也一刻不放慢速度。在俄國人設置的密度極高的30門大炮的轟擊下,這支隊伍人數(shù)逐漸減少,鋼鐵的閃光在他們頭頂上形成了暈霧,他們的許多杰出的同伴臨死時的呼叫聲像是喝彩,于是他們飛快地沖進了槍林射出的硝煙中。但是,在他們尚未越出人們的視野以前,平原上已布滿了人和馬的尸體。他們除了面對滑膛槍的正面射擊,還受到兩邊小山包上炮群的夾擊。

透過煙云,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騎馬向槍口沖去,在其間左沖右突,馬刀閃閃發(fā)光,砍倒了站立的射手。我們看到他們沖垮了俄國人的一個步兵縱隊,把敵人像干草一樣驅散,然后又返回的情形。此時小山包上的側翼炮群的火力向他們?yōu)a下,他們又像早先那樣潰不成軍。傷兵和摔下馬背的人向我們飛奔而來,講述了這件令人悲痛的事--我們沒有做到的事,換成神仙也是做不到的。就在他們即將撤退的那一刻,眾多的騎兵持矛向他們側翼沖來?!?

何等悲壯而又慘烈的一幕!這正如美國著名傳記作家巴拉德所說的那樣:"顯然,現(xiàn)代人也不能比初當戰(zhàn)地記者不久的拉塞爾在克里米亞來信中做得更好了。"而這篇報道是拉塞爾在戰(zhàn)斗剛剛結束之時寫就的。他一整天滴米未進,疲憊到了極點。但是郵件必須在幾小時內(nèi)發(fā)走,于是他就坐在馬鞍上,寫就了這篇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