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歷史

據(jù)記載,延齡冷氏系江蘇京口冷氏的一個分支,是冷氏始祖冷安一的第十二代孫冷智鸞(字東峻,號梅友)清代,例授登仕郎。由京口遷徙江蘇泰興毘蘆寺鎮(zhèn)落根繁衍,首創(chuàng)延齡(泰興)冷氏門戶。泰興冷氏后人將冷智鸞稱為遷泰始祖。

冷春祺在延齡冷氏宗譜中為十一世祖

《延齡冷氏宗譜》系京口冷氏宗譜的延續(xù)及補充,是京口冷氏的分支。《延齡冷氏宗譜》對京口冷氏宗譜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梳理、合并及完善。它先后九次修譜,首次修譜于順治十五年,由九世祖冷必元(字明初,號敬環(huán))首創(chuàng)并主修,后由十一世祖冷士嵋(字又湄,號秋江)修之于康熙四十二年,繼而由十二世祖冷貞玘(字又周)、冷應(yīng)橋(字進三)、冷佩(字鳴玉,卜居江蘇儀征縣)修之于乾隆二十五年,十 一世祖冷之彭(字春祺)等主修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的木刻活字印本。最后一次修譜時間為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由十七世祖冷紹忠、冷紹庭主修,并以“努、力、前、程、光、祖、烈、留、心、余、地、冀、孫、賢”共十四個字分別編字號分發(fā)各房保存。本《延齡冷氏宗譜》為“烈字七號”。

延齡冷氏宗譜“烈字1-4卷”系1940年修譜本。其中關(guān)于冷氏各支血脈均有詳盡記載。據(jù)查,冷氏江蘇丹徒始祖安一(一世)于明洪武初自江西筠州瓦梁鎮(zhèn)遷至江蘇京口朱方鎮(zhèn),開始落根,繁衍。始祖安一的后人智鸞(十二世)后遷至江蘇泰興落根,為冷氏泰興先祖。該宗譜現(xiàn)存于江蘇泰興毘蘆寺冷氏家族內(nèi)。

1990年秋,冷梅(瑞暿)等三兄弟返回故里,通過其堂弟冷鉆候?qū)さ么俗谧V,并由其弟冷林(瑞暚)將其父冷世梁(冷濟才)一支后世稍加整理、復(fù)印成冊后分交四兄弟及后人保存紀(jì)念。圖為冷氏江蘇丹徒始祖安一畫象(左一)及十八世冷世梁配偶冷曹氏照片。

姓氏分布

延齡冷氏歷史悠久,人丁興旺,分布極廣,其歷史可追溯到漢代的淄川令豐公。延齡冷氏書香沿世,譜牒昭然,名門望族,史料均有不同記載?!堆育g冷氏宗譜》脈絡(luò)清晰,資料較全,分支眾多。自江蘇京口始祖安一公起至今已有二十余代,其后人均分布在海峽兩岸及北美等地。

延齡冷氏始遷祖畫象

延齡冷氏部份修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