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河北易縣中學
學校位于河北省易縣城內(nèi)中心地帶,坐落在狼牙山下、易水河畔、燕下都旁,西接紫荊關(guān)、清西陵、荊軻塔,北傍112國道,人杰地靈,交通便利。校園門庭氣派大方,求知花園和生態(tài)園樹木蔥蘢、花草茂美、凳架相連、環(huán)境優(yōu)雅。學校榮譽
2020年9月9日,被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北省教育廳評為河北省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1]
校訓校歌
校訓勤奮 嚴謹 務實 創(chuàng)新
校歌國歌高奏 紅旗升 我們易中誕生在易縣古城
寬闊的操場 美麗的校園 刻苦讀書是我們的校風
為振興中華 為祖國飛騰
奮發(fā)努力刻苦攀登 奮發(fā)努力刻苦攀登
勤勞的園丁多辛苦 幼苗成長欣欣向榮
“三有一守”育新人“四化棟梁”她輸送
易縣中學在前進
偉大的祖國要振興 要振興
校容校貌

河北易縣中學運動場
校區(qū)占地150畝,分三院八區(qū)(南院學生生活區(qū),北院教學區(qū)、辦公區(qū)、閱覽區(qū)、電教實驗區(qū)、體育運動區(qū)、教工住宅區(qū),西院藝術(shù)教育小區(qū))。校舍建筑面積42000平方米,有教學樓2棟,可容納100個教學班;有電教實驗樓2棟、圖書館樓1棟、影劇院1座、綜合辦公樓1棟、總務辦公樓1棟、學生公 寓樓4棟、餐廳1座、學生浴池1座、教師住宅樓3棟。學校為全日制20軌制,現(xiàn)有高中三個年級70個教學班,在校生7600余人。新建一個雕塑。歷史沿革
易州中學教育始于清末,清光緒二十四年(1903年),由易州州學改為州立中學,招易州、淶水、廣昌(淶源)三縣學生。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省立八中。
原河北省立易縣第八中學的前身為清末易州州立中學。據(jù)史料載,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命各府廳和直隸州均設中學堂,作為直隸州之一的易州,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在易州城內(nèi)辦起了州立中學。這是易縣的第一所中學校。該校招收的學生,以易、淶(淶水縣)、廣(今淶源縣)三縣為主,同時也來自附近各縣。因?qū)W校經(jīng)費由易、淶、廣三縣籌集,故對本州學生的學費有所優(yōu)待,凡易、淶、廣三縣的學生,每月繳大洋一元,凡外縣的客籍學生,則每月繳大洋二元。民國三年(1914年),該校改為省立第八中學,由直隸省教育廳直轄。由于辦學經(jīng)費不再由本地籌措,學生學費才一律改為大洋一元。州立中學改為八中后,學生的招收范圍進一步擴大,除附近的定興、新城、徐水、滿城、完縣、曲陽等縣外,遠離易縣的房山、涿縣、束鹿、安平、新安、定縣等縣也進有學生前來投學,學生范圍前后共涉及十五、六個縣份。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具有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jié)構(gòu)合理,素質(zhì)優(yōu)良的教學管理隊伍。學?,F(xiàn)有專任教師217名,學歷達標率100%,中高級教師占60%,有外籍教師2名、特級教師2名,有國家、省、市三級骨干教師18名,有省市名師、模范班主任和先進德育工作者??h高中九科兼職教研員全在我校,學校教學設施先進,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已得到廣泛應用。學校建有獨立網(wǎng)站和千兆數(shù)據(jù)校園網(wǎng)、校園閉路電視網(wǎng),達到處室有電腦,教室有電視。有學生微機教室和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語音教室,有容納2300人的學術(shù)報告廳1個、容納400人的多媒體報告廳1個,有電子備課室3個、高標準理化生實驗室10個、多媒體教室35個,圖書館藏書15萬冊。學校還出版??瘍煞N(《易中教改》和《易中團報》),為學生構(gòu)建了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平臺。
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從嚴治校、以德育人”的原則,對住校生實行“封閉式”管理,早出操、午自習、晚輔導,班主任全天候陪同學生,檢查午休晚休,指導衛(wèi)生紀律,學生一月集中休息一次,有迅捷良好的交通工具接送他們離返校;對高一新生實行“軍訓”制度和“軍事化”管理,走正步、練軍姿,錘煉他們的意志品質(zhì),假期給新生補課,彌補他們的知識缺陷;執(zhí)行年級組長和班主任負責制,在教室前釘掛班主任名牌,便于師生互相監(jiān)督和學生的自我鞭策;開辦學生業(yè)余黨校,發(fā)展學生黨員,為學生的思想進步提供動力;實行學生“值周”制度,組織學生檢查食堂衛(wèi)生、檢查校門出入人員、檢查宿舍衛(wèi)生區(qū)況,進行班級評比,評議先進宿舍和模范班集體,定期公布掛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真正實現(xiàn)“全員管理”和“全員育人”。
學校十分注重學習優(yōu)秀學校先進經(jīng)驗,曾到邯鄲市第一中學、衡水中學訪問,也曾到邯鄲市第二十五中學、11中學等重點初中學習先進經(jīng)驗。
獎勵機制

為老師頒發(fā)獎金
學校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教學成績逐年提高,科研興校初見成效。近幾年,學校的教學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勵17個,省級37個,市級17個;輔導學生參加競賽獲國家級獎勵27個,省級10個,市級20個;學校申報省市教科研課題15個,結(jié)題1個,預備結(jié)題2個。高考上線率2004年達99%,本科上線率81%。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yǎng)數(shù)萬名合格畢業(yè)生,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天大學等名牌重點大學輸送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學生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學校設有完備的獎學助學制度,有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特困學生助學金、校友基金,有英才特別獎、校長特別獎,受獎助面高達45%。學校還努力做到為特困學生減免學雜費,并幫助他們聯(lián)系希望工程救助和提供勤工助學機會。
校園設施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易縣中學提出“整體規(guī)劃、率先發(fā)展”新理念,挺立時代潮頭,與時俱進,抓住機遇,迅猛發(fā)展。學校投資、引資數(shù)千萬元,購買油庫、飼料公司、糧食加工廠、影劇院,校園面積由78畝擴大到150畝,建成綜合樓、電教實驗樓、學生公寓樓、教工住宅,榮膺縣長1號工程稱號、容納80個教學班的全市最大教學樓即將竣工投入使用,社會投資的建筑面積超過8000平米的雙層學生餐廳洽商完畢立項在即。短短幾年,易縣中學的三院八區(qū)規(guī)劃(南院學生生活區(qū),北院教學區(qū)、辦公區(qū)、閱覽區(qū)、電教實驗區(qū)、體育運動區(qū)、教工住宅氏,西院藝術(shù)教育小區(qū)),便以嶄新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學校大辦現(xiàn)代教育,狠抓現(xiàn)代化建設和現(xiàn)代化管理。學校建有獨立網(wǎng)站和千兆數(shù)據(jù)校園網(wǎng)、校園閉路電視網(wǎng),有學生微機教室和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語間教室、多媒體報告廳。學校三個年級老師人手一臺微機,每班都是多媒體教室,均與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接。學校的理化生教學實驗設施齊全,體間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建設的“四角形”塑膠操場有9個高標準籃球場、4個排球場、10個羽毛球場以及8道400米競賽場。另一塊半圓形標準運動場正在籌建中。學校的乒乓球廳、臺球廳、棋牌室、健身房更為教師健身提供了保證。
教育成果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從嚴治校、以德育人”原則,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教學成績逐年提高,科研興校初見成效。學校有即將到任的外教2名,國家、省、市三級骨干教師20名,高級職稱以上的教師近30名,省級模范班主任4人,市級先進德育工作者5人,縣各科教研員均出在該校,出版物兩種(《易中教改》和《易中團報》)。近幾年,教學科研成果國家級獎勵17個,省級37個,市級17個;輔導學生參加競賽獲國家級獎勵23,省級9個,市級20個,學校申報省市教科研課題10個,結(jié)題1個,預備結(jié)題2個。高考上線率連年超過90%,2003年達93.8%。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yǎng)數(shù)萬我合格畢業(yè)生,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名牌重點大學輸送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學生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
社會評價
河北易縣中學一直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的關(guān)愛。楊成武老將軍和省市領導多次來校視察著名書法家、被國內(nèi)外人士譽為書法第一人的龐中華先生高興地受聘為學校名譽校長,并親筆題寫了“勤奮、嚴謹、務實、創(chuàng)新”的校訓。每年都有許多專家來校講學。著名探險家王邁來??疾熘v學后揮毫寫下“燕趙多壯士,易中育英才”。易縣父老稱譽易中為:“棟梁的基地,人才的搖籃”。
河北易縣中學一直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的關(guān)愛。楊成武老將軍和省市領導多次來校視察。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為我校學生親筆題寫了“向科學進軍”的匾額,并題寫了校名;著名書法家、被國內(nèi)外人士譽為硬筆書法第一人的龐中華先生高興地受聘為學校名譽校長,并親筆題寫了“勤奮、嚴謹、務實、創(chuàng)新”的校訓。每年都有許多專家來校講學。著名探險家王邁來??疾熘v學后揮毫寫下:“燕趙多壯士,易中育英才。”易縣的父老鄉(xiāng)親也稱譽易中為:“棟梁的基地,人才的搖籃?!?/p>
學校向社會各界鄭重承諾:全校教職員工堅決以羅元發(fā)老將軍題寫的“辦好千秋萬代事,贏得天下父母心”為宗旨,教不忘民傾心教,學不忘國奮發(fā)學,勤奮、嚴謹、務實、創(chuàng)新地開展“成人教育”和“成材教育”。只要人民相信我們,我們就不會辜負父老的期望;只要學生遵守紀律,刻苦學習,我們就保證讓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近年高考
2020年 | 杜卓異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2020年學校參考學生2466人(含特長生180人,復習生160人)中,理科強基線520分以上592人,本科線415分以上共1577人;文科強基線538分以上147人,本科線465分上共635人;音美本科上線175人。 |
2019年 | 胡景淇同學以691分、全市第二名的成績被清華大學工科試驗班類(能源與電氣)錄??;張晟源同學以676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工科試驗班類(機械、航空與動力)錄取!2019年高考再鑄輝煌,文理本一上線611人。 |
2018年 | 趙英楠同學被清華大學建筑類專業(yè)錄取、劉娜同學被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實驗班錄取、劉傳同學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王海蕓同學被浙江大學錄取,張子辰同學被南京大學錄取。還有多名同學被985、211等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
2017年 | 孫綺明同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張冕哲同學以全省體育專業(yè)第二的成績進入北京體育大學,康正炎、許晚秋、鄭鈺潮等一大批同學跨入了上海交大、北京理工等985、211全國重點大學校門。學校2017年本科以上1800多人,高考總體本一、本二人數(shù)增幅均超過10%。 |
2012年 | 趙桐、李爽并列河北省理科第九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
2011年 | 全國重點942 ,本二以上1391,其中 李連夢露,張志強 攜手進入清華校園 |
展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