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之門》是由安德烈·馬柳柯夫執(zhí)導,安德烈·卡拉斯科、米蓋爾·普萊切科夫等主演的劇情戰(zhàn)爭劇。于2006年11年02日首播。[1]

該劇根據紀實文學《連隊消逝在天際》改編,取材于2000年第二次車臣戰(zhàn)爭中俄軍第76近衛(wèi)空降師104近衛(wèi)傘兵團2營6連766高地保衛(wèi)戰(zhàn)的事跡改編。講述了在多洛寧上尉指揮下,90名俄軍空降兵戰(zhàn)士在數千名車臣叛軍的進攻下,淤血奮戰(zhàn),堅守766高地,除6人重傷被救,其余全部犧牲的悲壯故事。

中文名

風暴之門

外文名

Грозовые ворота

別名

GROZOVYE VOROTA

主演

安德烈·卡拉斯科

制片地區(qū)

俄羅斯

集數

4集

單集長度

50分鐘

首播時間

2006年11月02日

類型

劇情、戰(zhàn)爭

導演

安德烈·馬柳柯夫

編劇

Aleksandr Buravsky、Aleksandr Tamonikov、Anatoli Usov

畫面色彩

劇情簡介

風暴之門劇照

2000年,俄羅斯發(fā)動的第二次車臣戰(zhàn)爭進入掃尾階段,俄軍攻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其中,有一股車臣非法武裝分子被俄軍包圍在阿爾貢峽谷,他們企圖劫持平民逃出邊境。此時,俄76空降師屬104近衛(wèi)傘降團第2營臨危受命,封鎖敵軍。其中,多羅寧(邁克·普萊切科夫Mikhail Porechenkov飾)率領的作戰(zhàn)小分隊,接到的命令是便是在在四面環(huán)山的阿爾貢峽谷阻擊叛軍通過。然而,由泰姆拉率領的車臣叛軍竟有千人之眾。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他們進行著頑強不屈的抵抗。最后,大家壯烈犧牲。多羅寧在臨死前,腦海中浮現出與女友阿利桑德羅道別時的情景。他把女友的地址交給了戰(zhàn)友,而戰(zhàn)友們也接連倒下了。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戰(zhàn)爭的幸存者寥寥無幾……[1]

幕后制作

風暴之門[2006年俄羅斯電視劇]

2006年俄羅斯最新戰(zhàn)爭動作電影,改編自俄國戰(zhàn)爭報告文學,講述一個真實的事件,2000年2月俄某空降師6連在高加索與車臣匪軍的戰(zhàn)斗,最后85名官兵英勇犧牲了。影片由《第九縱隊》原班人馬傾力打造,多位動作男星聯合出演,有安德烈·卡拉斯科(《土耳其式開局》、《第九縱隊》、《俄羅斯大亨》)、米蓋爾·普萊切科夫(《第九縱隊》)、米蓋爾·葉弗里莫夫(《第九縱隊》、《國家顧問》)、丹尼爾·斯塔科霍夫(《情迷彼得堡》)等等?!讹L暴之門》實際不是電影,而是一部劇集,四集總計210分鐘。這部戰(zhàn)爭題材的劇集講述車臣戰(zhàn)爭中俄羅斯官兵一段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守衛(wèi)戰(zhàn).

故事發(fā)生在切克尼亞(Chechnya)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Doronin)帶領的戰(zhàn)斗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huán)繞巨巖的狹窄山區(qū),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伙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士兵們希望這次任務一切都能順利,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職務,一些作著隨時離開的打算,另一些人則期盼著愛人的來信……沒料到由泰姆拉茲率領的叛軍達到1000人,并很快地進入了他們所在的陣地,沖突迅速變成了一場血腥的肉搏戰(zhàn)。

風暴之門[2006年俄羅斯電視劇]

更令人興奮的是,片中前蘇聯常規(guī)軍備的集體亮相是軍事愛好者難得一見的誘人場面。以前從美片中看到了蘇聯制式武器不僅單一而且缺乏認真的描寫,這對軍事迷來說是一種遺憾。但本片可謂是蘇式常規(guī)武器的集體檢閱,從制式步槍AK74到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這些聞名世界的經典武器被無限度全方位的予以展現。片中“米24”強大的攻擊力第一次作為電影鏡頭有著強大的視覺震撼,了卻我一樁曾經的心愿——“這個和阿帕奇直接對抗的家伙到底威力如何?”影片的戰(zhàn)爭場面相當真實客觀,并且具備很強的可看性。片中尋找狙擊手的一幕戰(zhàn)爭戲扣人心弦又驚險刺激,而森林中的偵察分隊的遭遇戰(zhàn)短兵相接之處驚心動魄,兇險之極。而最終的大決戰(zhàn)宏觀壯偉且觸目驚心。由這些場面構成的《風暴之門》對于軍事題材的愛好者來說完全是當下少有的選擇。

這部影片是前蘇聯常規(guī)武器和作戰(zhàn)模式最全面系統(tǒng)化演練的一部戰(zhàn)爭電影,尤其對于軍事迷來說。

《風暴之門》的故事背景取材于車臣戰(zhàn)爭中的真實戰(zhàn)役。車臣叛軍與俄羅斯政府軍的常年戰(zhàn)爭一直是神秘和遙遠的,而這部電影就將這個局部戰(zhàn)爭的細節(jié)平鋪直述的擺在了觀眾眼前,即使是用于歷史參考都有眉有眼。片中車臣叛軍的組織性、對戰(zhàn)爭的專業(yè)性和哈薩克軍人的兇殘本性確實讓人佩服當時普京總統(tǒng)對待車臣叛軍絕決的魄力。

《風暴之門》實際是俄羅斯的主旋律電影。影片同樣帶著些許的官方色彩,謳歌國家的榮譽和政府的偉大(這應該是主旋律電影的內核吧。這部戰(zhàn)爭片雖然在表現手法上過于老套,但對各種細節(jié)的真情流露之處還是比較自然,況且還有真實的大量的專業(yè)的戰(zhàn)爭場面作為電影的突出賣點。因此,過一次戰(zhàn)爭癮或了解一段歷史都是觀看本片的樂趣所在。影片在開始和結尾都引述了車臣和俄羅斯歷史的淵源和交戰(zhàn)的原因,結尾通過車臣人Шах的話道出了人民對于勝利者控制的歷史的無奈,很深刻地反省了極端民族主義(無論對于俄羅斯還是車臣)給人民帶來的長期的巨大傷害,很客觀地對整個事件和歷史作出了評價,這是許多美國的“愛國主義”電影所難以企及的。

幕后花絮

2006年俄羅斯現代反恐戰(zhàn)爭動作電視電影作品,曾由俄羅斯社會電視臺(ОРТ)播出,由《第九縱隊》原班人馬傾力打造,多位動作男星出演:安德烈·卡拉斯科(《土耳其式開局》、《第九縱隊》、《俄羅斯大亨》),米蓋爾·普萊切科夫(《第九縱隊》),米蓋爾·葉弗里莫夫(《第九縱隊》、《國家顧問》),丹尼爾·斯塔科霍夫(《情迷彼得堡》)等。

劇照

這是一場典型的山地防御戰(zhàn)斗,雙方都可稱裝備精良,作風硬朗。

俄軍的優(yōu)點:

【1】槍械精良,火力配置得當,6連有高射機槍,傘兵戰(zhàn)車;上級提供Mi-24武裝直升機以及縱深炮群進行火力支援。

【2】官兵訓練有素,基本戰(zhàn)術素質高,作風頑強,敢打敢拼。

風暴之門

俄軍的缺點:

【1】6連缺乏戰(zhàn)斗經驗,且麻痹輕敵,僅僅挖掘了單兵掩體,沒有在戰(zhàn)前或者戰(zhàn)斗間隙抓緊時間挖掩體戰(zhàn)壕等工事,修筑工事水平也不高。說明俄軍步兵基本技能較差,可能是習慣于打機械化戰(zhàn)爭的緣故,忽視了傳統(tǒng)技能訓練。6連也沒有利用機械化,摩托化的優(yōu)勢,戰(zhàn)前運輸充足彈藥和構工器材。

【2】2門雙管23毫米高炮沒有部署在舊城堡的圍墻后面,而是暴露于開闊處,固然便于射擊,卻也導致被車匪火箭筒輕易摧毀。

風暴之門

【3】單純依托城堡防御,沒有布設假陣地,預備陣地,機動陣地,士兵也沒有挖掘防炮掩體,而車匪在第一次沖擊失敗后,馬上調集2門迫擊炮,重點轟擊舊城堡,大量殺傷俄軍。

【4】6連在防御上缺乏彈性,陣地面積過小,這可能與其布防倉卒有關。

【5】6連沒有利用車匪沖擊受挫,隊形混亂之際,組織火力和兵力對車匪進行短距離陣前出擊。6連完全可以利用暗夜,或者地形優(yōu)勢,組織好火力、煙幕掩護,迅速出擊,猛打快撤,并利用繳獲補充彈藥。

【6】6連戰(zhàn)場管理差,戰(zhàn)斗尚未開始,2個士兵擺姿勢站立照相,當即就被車匪隱蔽狙擊手打死,影響士氣和戰(zhàn)斗力。

風暴之門

【7】俄軍許多士兵沒有在石頭或者掩體右側射擊,導致身體暴露較多。

【8】戰(zhàn)前,6連有8名偵察兵前出至陣地前的樹林,企圖布設定向雷,卻因為戰(zhàn)斗隊形不好,八人擁擠在半徑約五米的范圍內,被車匪全殲。如果這八人派出二名尖兵。八人分成兩個三人小組,一個尖兵小組,其中尖兵小組在前方約二十米處,兩個三人小組在尖兵小組后方二十到三十米后方跟進,形成前三角隊形,就不至于被車匪全殲。

【9】未重視及時殲滅車匪的火箭筒手,遭致陣地圍墻、高機等被摧毀。

風暴之門

【10】6連長在已查明車匪進攻出發(fā)地為陣前樹林時,未及時呼叫上級提供炮火支援,如果此時由縱深炮群火力覆蓋射擊車匪,則將大大減輕776高地主陣地壓力。

【11】6連如果攜帶幾門迫擊炮以及多配備幾名狙擊手,就可更有效壓制車匪。

【12】6連還應該盡可能抓緊戰(zhàn)斗間隙在陣前補充布雷。

以上為電影中第6連本身的缺陷。

俄軍上級指揮機關的問題。

【1】俄軍圍殲車匪,上級指揮所對敵情不明,動用的兵力不足,且對車匪的兇狠以及戰(zhàn)斗的殘酷性認識不夠,是6連遭受重大傷亡的根本原因。

【2】在車臣人“刀疤臉”通風報信的情況下,前指依然對突圍的車匪兵力估計過低,未曾想到是敵人是多股匯集的1500名悍匪,從而讓6連單獨堅守766高地。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派1個營以上兵力堅守比較合適。

【3】在車匪進攻766高地6連時,增援力量過于單薄,僅出動一個機步連,2架Mi-24武裝直升機。而機步連受到車匪伏擊,本身遭受不小傷亡;Mi-24直升機也被車匪擊落一架。

【4】增援的俄軍機步連(據查為104團4連)戰(zhàn)術有誤,遭受伏擊后的反應比較混亂,沒有發(fā)揚步戰(zhàn)車機動和火力優(yōu)勢,拉開距離脫離火箭筒射程,或者快速躲避;搭載的步兵也未按照復雜地形步兵引導步戰(zhàn)車沖鋒的原則進行戰(zhàn)斗,導致增援機步連傷亡大,未能及時沖破車匪阻援??吹贸鲞@個連步裝協(xié)同戰(zhàn)術不佳。

【5】空中支援和縱深炮火薄弱,僅Mi-24武裝直升機4個架次和1個團屬122榴炮營提供火力支援?!皬?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團的炮兵們曾將1200發(fā)炮彈“傾瀉”到766高地所在的區(qū)域。一夜之間就發(fā)射出900發(fā)之多!”這個數量我認為對于主要防御方向,是不夠的。美軍對于主要防御支撐點的堅守連,可以提供3個155毫米榴彈炮營(54門)和1個武裝直升機營的火力支援。

【6】既然是山地圍殲作戰(zhàn),前指沒有及時調動其他方向俄軍向突圍車匪主力進行合圍,減輕6連壓力,反倒是讓車匪得以從容組織向6連發(fā)動一次又一次的大規(guī)模進攻。

【7】俄軍裝備有些欠缺,沒有給6連配發(fā)夜視儀,戰(zhàn)場雷達,紅外線傳感器等高科技裝備,連必備的迫擊炮也沒有。

【8】俄軍6連官兵軍心不十分穩(wěn)定,真實地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心態(tài),甚至在激戰(zhàn)中發(fā)生過2名士兵逃跑,被俄軍處決擊斃的事件。

【9】以上幾條可以看出,俄軍已經不是當年橫掃歐洲,打敗法西斯,威震全球的蘇聯紅軍的繼承人,武器裝備和戰(zhàn)役戰(zhàn)術水平都大大下降了,而是淪落到稍強于資產階級雇傭軍的水平。

從車匪方面看優(yōu)點:

【1】在居民傾向于車匪的情況下,得到通報,因此集中兵力選擇6連這個不足百人堅守766高地作為突破口,決心比較正確。如果在平原與俄軍對陣,則更加是以卵擊石。

【2】派出少量兵力前出至俄軍增援的道路上,采取伏擊的手段,擊毀Mi-24直升機一架,并炸毀道路,有效遲滯了俄軍增援機步連的行動。

【3】狙擊手隱蔽得好,射擊準確。

【4】在陣前樹林一舉殲滅8名布雷的俄軍偵察兵。

作品評價

《風暴之門》的攝制手段并不高明,運用的技巧也很古老。但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會背景以及個體的精神力量都被渲染得合情合理,觀后的感覺是感嘆俄羅斯官兵為國而戰(zhàn)的高風亮節(jié)。相對于國產主旋律題材的影片,《風暴之門》的攝制和創(chuàng)作真是需要國內相關人士和官員學習。終究真實可信沒有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的電影可以獲取觀眾的心。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注
Galkin安德烈·卡拉斯科
Maj.EgorovMikhail Porechenkov
LanevskyMikhail Yefremov
Pankratov丹尼爾·斯塔科霍夫
職員表
導演安德烈·馬柳柯夫
制作人Konstantin Ernst、Anatoli Maksimov
編劇Aleksandr Buravsky、Aleksandr Tamonikov、Anatoli Usov
視覺特效Goloborodko Timof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