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吊石苣苔,Lysionotus chingii Chun ex W. T. Wang,唇形目苦苣苔科植物。產(chǎn)云南東南部(金平、屏邊)和廣西西部(龍州、凌云、樂業(yè)、南丹)及南部(十萬大山)。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中文名

攀援吊石苣苔

苦苣苔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菊亞綱

唇形目

拉丁學(xué)名

Lysionotus chingii

攀援吊石苣苔

命名者及年代

Chun ex W. T. Wang

分布區(qū)域

廣西,云南

芒毛苣苔族

吊石苣苔屬

拼音

pān yuán diào shí jù tái

吊石苣苔組

形態(tài)特征

攀援吊石苣苔

攀援吊石苣苔

攀援小灌木。莖長達9米,粗達10毫米,有軟而厚的木栓,分枝;小枝細(xì),粗約2毫米,無毛。葉對生,同一對葉常不等大,無毛;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狹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5-13厘米,寬2.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全緣或有極不明顯的小齒(齒退化成腺體),側(cè)脈每側(cè)4-6條,上面平,下面多少隆起,三級脈和四級脈多少明顯,形成脈網(wǎng);葉柄長0.6-2.3厘米?;ㄐ蛞干?,具1花,無毛;花序梗絲形,長1.4-2.8厘米;苞片對生,圓卵形或卵形,長及寬均4-7毫米,頂端圓形;花梗長2-7毫米?;ㄝ噻姞睿L1.6-2.2厘米,直徑約1.5厘米,無毛,5淺裂,裂片正三角形或圓卵形,長4-5毫米,頂端鈍或圓形?;ü诎咨驇УG色,長約4厘米,外面無毛,內(nèi)面下部被短柔毛,其他部分有小鱗片;筒細(xì)漏斗狀,長約3.3厘米,口部直徑1-1.4厘米;上唇長約6毫米,2淺裂,下唇長約7毫米,3淺裂。雄蕊無毛,花絲著生于距花冠基部10毫米處,線形,長約11毫米,在基部之上強烈膝狀彎曲,花藥圓卵形,寬約2.2毫米;退化雄蕊2,著生于距花冠基部9毫米處,披針狀線形,長約2毫米,彎曲,有少數(shù)睫毛?;ūP環(huán)狀,高約1.8毫米,全緣。雌蕊長約2.9厘米,無毛。蒴果線形,長6.5-9厘米,寬2毫米,無毛。種子紡錘形,長約0.5毫米,毛長0.3-0.5毫米?;ㄆ?-9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長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谷林中樹上或石上。

分布范圍

攀援吊石苣苔

產(chǎn)自云南東南部(金平、屏邊)和廣西西部(龍州、凌云、樂業(yè)、南丹)及南部(十萬大山)。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biāo)本采自廣西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