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庵,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連云區(qū)宿城鄉(xiāng)大竹園村,始建于明代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已有近400余歷史,連云港保衛(wèi)戰(zhàn)中,遭侵華日軍轟炸,損毀嚴重,僅存山門、大殿、中殿、廂房等幾處墻基。悟道庵遺址周圍樹木成蔭,修竹掩映,清泉流水,環(huán)境極為幽靜,是宿城景區(qū)中最具歷史底蘊、人文內(nèi)涵和環(huán)境價值的精品景點。后被重修。

中文名

悟道庵

所屬地區(qū)

宿城鄉(xiāng)大竹園村黃茅頂?shù)纳缴?/span>

類別

文化宗教

占地面積

200平方米(1655年)

建造時期

建于明萬歷年間

別名

悟真庵、悟正庵

建立時間

明萬歷年間

概述

位于宿城鄉(xiāng)大竹園村黃茅頂?shù)纳缴?。建于明萬歷年間。庵座北向南,山門與正殿布置在一條中軸線上,兩邊各配一廂房,略成正方形。正殿面闊8米,進深5米,頂部已損壞。山門成拱形,以石砌成,門上嵌額,刻“三教寺”三字。山門內(nèi)東墻壁上嵌有《東海悟道庵碑記》石刻,為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海州知州楊鳳等立,黃宣泰撰文,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刊。整個建筑占地約200平方米。

建筑格局

庵前有大銀杏兩株,兩樹腰圍分別為4.5米、5.3米。山門外20米處有二天然巨石,約重數(shù)百噸,橫臥于山門外兩側(cè),二石間有一隙,僅可留二人通行,為天然石門。石門左側(cè)刻有“別有洞天”及近人題刻,下有石階可登。右方之巨石上有“了空碑”,為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漣水楊珊之“門下生魏子約、沙詔等立”。悟道庵又名悟真庵、悟正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