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對20世紀前期的中國文化與學術進行了點評式的論述。全書共分十個部分,分析了清季民初,傳統(tǒng)的中斷與傳承并存,斷裂與延續(xù)交織的現(xiàn)象。

中文名

裂變中的傳承

作者

羅志田

定價

32.00元

語言

中文

出版社

中華書局

開本

16開

出版時間

2009年6月1日

裝幀

平裝

版次

1

其他

紙張:膠版紙

ISBN

9787101066333

頁數(shù)

355 頁

圖書信息

書 名: 裂變中的傳承

作 者:羅志田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9-6-1

ISBN: 9787101066333

開本: 16開

定價: 32.00元

內容簡介

清季民初,傳統(tǒng)的中斷與傳承并存,斷裂與延續(xù)交織。這不僅是史家觀察到的現(xiàn)象,也反映在士人的愿望和表述之中。注重繼往開來的歷史眼光并非只存在于不特別激進的士人心中,就是那時被認為非常趨新的知識分子,也分享著類似的觀念。當年不少士人的共同期望是讓中國像歐洲一樣通過復古的手段而“復興”,同時相當一部分趨新士人又懷有將中國的傳統(tǒng)送進博物館的持續(xù)愿望。這些曲折微妙的現(xiàn)象提示出一個與既存認知不甚相同的早期20世紀中國,且早年的關懷和思考已延續(xù)下來,幾乎貫穿整個20世紀全程,非常值得進一步反思。

作者簡介

羅志田,1952年生,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歷任四川人學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的嘗試:胡適傳》(2006)、《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2001)、《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于“國學”的思想論爭》(2003),主編《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2001)。

圖書目錄

自序

一 異端的正統(tǒng)化:庚子義和團事件表現(xiàn)出的歷史轉折

1.思想的競爭者與社會分野的盟友

2.義和團事件后“子不語”從異端走入正統(tǒng)

二 包容儒學、諸子與黃帝的國學:清季士人尋求民族認同象征的努力

1.諸子學的興起及其與儒學的競爭

2.孔子與黃帝:民族認同的象征之爭

3.集各學之大成的國學

三 中國文藝復興之夢:從清季的“古學復興”到民國的

“新潮”

1.清季的古學復興

2.文藝復興與詮釋清代學術

3.余論

四 送進博物院:清季民初趨新士人從“現(xiàn)代”里驅除“古代”的傾向

1.清季的濫觴

2.民初的發(fā)展

3.古董化的“故”與現(xiàn)實的“國”

五 讀書與傳統(tǒng):清季民初士人一項持續(xù)關懷的演變

1.損之又損:以簡化的方式保存?zhèn)鹘y(tǒng)

2.以新存舊觀念在清季的延伸

3.民初關于留學生讀什么書的討論

4.留學與傳統(tǒng)

六 溫故可以知新:清季民初的“歷史眼光”

1.以日新全其舊

2.推陳出新與溫故知新

七 探索學術與思想之間的歷史:清季民初關于“國學”的思想論爭

1.思想史與學術史

2.清季民初關于國粹、國故與國學的思想論爭

八 走向國學與史學的“賽先生”——五四前后中國人心目中的“科學”一例

1.“科學”與近代中國的學與術

2.科學怎樣走向整理國故

3.國學向史學轉移后唯物史觀的興起

九 文學的失語:整理國故與文學研究的考據化

1.白話是否中國文學史的主流

2.歐化、文言化和大眾化:白話文的走向

3.文學革命語境下新紅學的突破與繼承

4.禮失求諸野: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表述

5.結束語

十 物質的興起:20世紀中國文化的一個傾向

1.晚清思想言說中的“物質”與“文質”

2.形上與形下:從“精神”走向“技術”的“科學”

3.文化也是國力:社會的功利化及反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