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隱公祠位于廣州市花都區(qū)塱頭村塱東社。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1984年重修。

正文

漁隱公祠位于塱頭村塱東社。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1984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三進(jìn)??偯骈?3.4米,總進(jìn)深46.6米,建筑占地651平方米。鑊耳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墻,石腳內(nèi)嵌花崗巖,外嵌紅砂巖,紅泥階磚鋪地。

頭門面闊三間13.4米,進(jìn)深三間9.6米共十五架,前、后廊三步。封檐板雕刻纏枝花草紋飾。前廊梁架有鰲魚托腳,梁架、柁墩雕刻戲曲人物、纏枝花草紋飾,工藝精細(xì)。蝦公梁上有石獅、異形斗栱。檐柱挑頭雕刻青石人物造型。大門嵌寬1.6米的花崗巖門夾,石門額陰刻“漁隱公祠”,上款刻“光緒歲次戊子(1888年)重建”。明間有中門。次間砌墻間房。五級石階。

中堂面闊三間13.4米,進(jìn)深三間10.3米共十五架,前、后廊三步。兩根石前檐柱,4根圓形石金柱承重,柱礎(chǔ)較粗大。明間砌后檐墻。四級石階。中堂前帶兩廊,改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天井闊5米、深10.3米,花崗巖條石鋪地。

后堂面闊三間13.4米,進(jìn)深三間9.9米共十五架,前廊三步。兩根石前檐柱,4根石金柱承重,柱礎(chǔ)較粗大。堂前四級石階。后堂前帶兩廊,六架卷棚頂。天井闊5.4米、深5.5米,花崗巖條石鋪地。

1984年重修時(shí)在頭門內(nèi)重置“蒸譽(yù)堂”木橫匾。

祠堂門前豎旗桿夾兩對,為清同治三年(1864年)補(bǔ)行己未恩科考選第一名恩貢生黃璇章、清咸豐乙卯(1855年)科鄉(xiāng)試中式第十六年舉人黃湛瑩所立。

該祠供奉黃氏十二世祖黃?。?410~1481),字景才,號漁隱,生3子,與子黃聚瓚(號留耕)、黃聚璋(號東莊)同為進(jìn)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