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滿紅,男,1955年11月生,山西省陽泉市人,漢族,中共黨員,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冀滿紅

性別

出生日期

1955-11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山西陽泉

畢業(yè)院校

山西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職業(yè)

教育

代表作品

三晉歷史人物

職稱

教授

學習經(jīng)歷

1963.9-1969.11,山西馬家坪小學

1969.11-1973.11,山西陽泉礦務局第一中學

1978.7-1985.7,山西大學

1995.9-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

工作經(jīng)歷

1973.11-1978.10,山西陽泉礦務局第一中學教書

1985.11-2002.7,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2002.7-至今,暨大歷史系

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與經(jīng)濟

出版著作

《史學概論》(參編),東方出版社1991年1月版。

《三晉歷史人物》第一、二、三冊(副主編),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5月—1995年2月版。

《中華英杰譜》中冊(參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

《三晉一百名人評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

《清代人物傳稿》下編第八冊(參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

《西北文集》(點校),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中國二十世通鑒》(參編),線裝書局2002年8月版。

《暨南文叢》(三卷),副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學術論文

《張之洞在山西》,《山西大學學報》1983年第4期。

《論淮軍》,《安徽史學》1986年第4期。

《從“中體西用”看早期改良派與洋務派的分歧》,《河北學刊》1987年第4期。

《淮軍近代化淺論》,《軍事歷史》1989年第4期。

《畢振姬思想探略》,《山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清季直隸練軍述論》,《河北學刊》1990年第3期。

《淮軍的私人化傾向》,《晉陽學刊》1991年第1期。

《辜鴻銘論略》,《山西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洋務運動與山西近代化》,《晉陽學刊》1994年第3期。

《清季練軍建立原因探略》,《湘潭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劉長佑在直隸》,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義和團運動·華北社會·直隸總督》,河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侗毖筌婇y統(tǒng)治時期兵變原因探析》,《歷史檔案》1997年第3期。

《略論洋務運動與晚清政局之關系》,《清史研究》1997年第4期。

《劉坤一洋務思想及其實踐》,《史學月刊》1998年第1期。

《中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旖蛭鋫鋵W堂》,《軍事歷史》1998年第2期。

《張之洞與山西近代化》,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張之洞與中國近代化》,中華書局1999年4月版。

《張之洞與臺灣》,《臺灣研究》1999年第2期。

《容閎與近代“西學東漸”》,《山西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容閎與中國教育近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容閎與中國近代化》,珠海出版社1999年10月版?!兜诙硒f片戰(zhàn)爭時期英法之間的矛盾與沖突》,《軍事歷史》2000年第1期。

《陳廷敬與康熙之治》,《晉陽學刊》2000年第2期。

《傳教士與近代西方列強的侵華戰(zhàn)爭》,《軍事歷史》2000年第6期。

《祁寯藻與鴉片戰(zhàn)爭》,《晉陽學刊》2001年第5期。

《地方督撫與清政府對義和團運動政策的變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義和團運動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潞郡舊聞〉的史料價值和史學價值》,《中國地方志》2002年第3期。

《孫中山五權憲法思想及其實踐》,《史學月刊》2002年第5期。

《昭信股票淺析》,《歷史教學》2002年第6期。

《近代皖北鄉(xiāng)村社會統(tǒng)治危機與淮軍的產(chǎn)生》,《鄉(xiāng)村社會文化與權力結構的變遷——“華北鄉(xiāng)村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中西文化沖突對太平天國經(jīng)濟績效的影響》,《太平天國與中西文化——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50周年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張之洞幣制改革淺議》,《張之洞與武漢早期現(xiàn)代化》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版?!对囌摗皷|南互保”期間張之洞的對外交涉活動》,《張之洞與武漢早期現(xiàn)代化》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版?!锻畋编l(xiāng)土因素與淮系集團的發(fā)展》,《安徽史學》2004年第4期?!督缙谄髽I(yè)的治理特征——以1873—1911年的輪船招商局為例》,《暨南學報》2004年第4期。《試論景廷賓起義的“掃清滅洋”口號》,《景廷賓起義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袁世凱幕府與清末立憲》,《晉陽學刊》2005年第1期。歷史檔案》2005年第2期。

《太平天國的經(jīng)濟政策與中西文化》,《史學月刊》2005年第7期。

《幕府與袁世凱練兵》,《晉陽學刊》2006年第2期。《論晚清政府對東南亞華僑的保護政策》,《東南亞研究》2006年第2期。

《試論晚清時期袁世凱幕府的特色》,《安徽史學》2006年第3期。

《清末廣東諮議局與禁賭》,《歷史檔案》2006年第2期。

《晚清廣東教案發(fā)生原因探析》,《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郭嵩燾與“夫人外交”》,《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7期。

《明清以來廣東地區(qū)的真武信仰》,《暨南學報》2008年第5期。

《蔣廷黻的選擇:從外交史家到外交家》,《歷史教學》2009年第5期。

《革新與圖治:略論總理衙門時期的徐繼畬(1865—1869)》,《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晚清廣東教案與中西文化》,《文化視野下的近代中國》論文集,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兑幻}天風,百丈清泉——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建系八十周年學術傳承回顧》,《暨南史學》第6期。《試論兩江總督任內(nèi)的于成龍》,《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百年掙扎:十九世紀惠州豐湖書院的發(fā)展與變遷(1802—1901)》,《東江文化縱橫談——首屆東江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塑造地方形象的努力——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中的士紳角色分析》,《中國地方志》2010年第9期。

《清末新政前期江北地方官制的變革與因襲(1901—1905)》,《歷史檔案》2010年第4期。

《丘逢甲與南洋華僑》,《東南亞研究》2010年第6期?!对囌撁駠鴷r期許崇清的教育主張與實踐》,《民國人物與廣州城市發(fā)展研究》論文集,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黃節(jié)與民國初期的廣州教育》,《民國人物與廣州城市發(fā)展研究》論文集,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睹癖娺w徙、家園符號與地方認同——以洪洞大槐樹與南雄珠璣巷移民為中心的探討》,《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第2期。

《民國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調整》,《歷史教學》2011年第5期。

《輪船招商局與“丁戊奇荒”》,程紅主編:《探索與自強——李鴻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版。

《抗戰(zhàn)前南京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的演變及作用》,《暨南學報》2013年第11期。

科研項目

《三晉歷史人物》,三晉文化研究會項目,1990年5月立項,8萬元。

《清代山西巡撫研究》,三晉文化研究會項目,1999年10月立項,0.5萬元。

《山西土地制度變遷研究》,山西省土地局項目,2000年9月立項,1萬元。

《中國正史紀傳人物碑志資料研究》,山西省洪洞縣志辦項目,2001年10月立項,2萬元。

《晚清政治集團研究》,暨南大學項目,2002年11月立項,4萬元。

《史表·提督表》,國家清史纂修項目,2004年12月立項,25萬元。

《史表·部院大臣表修訂與補纂》,國家清史纂修項目,2010年11月立項,15萬元。

《晚清廣東巡撫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4萬元,2011年9月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