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延瑛(1857—1928) 字云庵。山東省肥城市安駕莊人。少時讀私塾,在泰安府童子試中名列前茅。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舉人。1915年任山東省參議員。1918年夏,天降大雨,汶河大堤決口,民房倒塌,糧田沖毀,千百人無家可歸。他首倡募捐,督修汶河楊南角決口堤段,消除水患。

正文

葛延瑛(1857—1928) 字云庵。山東省肥城市安駕莊人。少時讀私塾,在泰安府童子試中名列前茅。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舉人。1915年任山東省參議員。1918年夏,天降大雨,汶河大堤決口,民房倒塌,糧田沖毀,千百人無家可歸。他首倡募捐,督修汶河楊南角決口堤段,消除水患。1910年,任泰安縣財(cái)政管理處長。他力排眾議,削減部分苛捐雜稅,減輕群眾的負(fù)擔(dān)。1926年,他以70歲的高齡,四方奔走,征集資料,完成《泰安縣志》14卷的編修任務(wù)。1928年病逝后,群眾在泰安西城墻為他立碑,并請國民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題“泰安葛云庵先生紀(jì)念碑”立于故縣下江村南頭,此碑“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87年復(fù)原,現(xiàn)立于肥城縣文化館院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