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官底簿》是出自《四庫全書》的一篇文章,作者不祥。

出處

四庫全書

版權(quán)方

公共版權(quán)

內(nèi)容簡介

內(nèi)容備載明正德年前,滇、黔、桂、湘諸省土官之來源、官爵世系、承襲、削除等事,實為土官之家譜。內(nèi)收云南土司51家、廣西61家、四川20家、貴州15家、湖廣5家、廣東1家。為研究明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土司制度的重要文獻。清四庫館臣稱:“以明史土司列傳只記其征伐刑政之大端,而于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是編詞雖俚淺,而建置原委一一可征存之,亦足資考焉?!?/p>

版本信息

收入《四庫全書》,又有乾隆知圣道齋鈔本、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館藏鈔本等。

作品簡介

《土官底簿》講的是中國歷史,其書備載明正德以前諸土司官爵世系、承襲削除。

朱彝尊《曝書亭集》有是書跋,但云抄之海鹽鄭氏,亦不言作者為誰。其書備載明正德以前諸土司官爵世系、承襲削除。觀其命名與繕寫之式,疑當(dāng)時案牘之文,而好事者錄存之也。所載云南土司百五十一家,廣西土司百六十七家,四川土司二十家,貴州土司一十五家,湖廣土司五家,廣東土司一家,共三百五十九家。其官雖世及,而請襲之時,必以并無世襲之文上請;所奉進止,亦必以姑準(zhǔn)任事,仍不世襲為詞。蓋其相沿體式如此。欲以示駕馭之權(quán),不容其據(jù)譜而索故物也。然明自中葉后,撫綏失宜,威柄日弛。諸土司叛服不常,僅能羈縻勿絕而已。我國家聲靈赫濯,逆命者必誅。舊籍所載,大半皆已改土歸流。其存者亦無不革心順化,比於郡縣。此書中所列,皆前代一時茍且之制,本不足道。以《明史?土司列傳》只記其征伐刑政之大端,而於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是編詞雖俚淺,而建置原委,一一可徵存之,亦足資考證焉。其地雖在中外之間,與郡縣牧守稍殊,而受敕印、襲爵祿、納租賦、供力役、隨征調(diào),實與官吏不殊,故《明史》不與外國同傳。今亦附載於明代職官之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