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蔣子瑛(1922—1945),祖籍溫嶺縣,慈溪縣莊橋鎮(zhèn)(今寧波市江北區(qū))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慈溪縣莊橋支部書記、中共慈鎮(zhèn)縣慈東區(qū)委書記兼區(qū)常備隊指導員、縣特派員。1945年10月,在洋墅大袁陳村遭敵包圍,頑強抗擊中被敵縱火燒死。
人物生平
出生貧苦家庭的蔣子瑛從小就養(yǎng)成了艱苦樸素、勤勞好學的習慣。他的父親因為自己沒有文化吃盡苦頭,決心省吃儉用讓蔣子瑛到鎮(zhèn)上集成小學讀書,這所學校有光榮的歷史,慈溪縣第一個共產黨支部就在這里成立。在進步教師的影響下,蔣子瑛開始接受了新的思想。1936年夏,15歲的蔣子瑛讀完高小。此時,家里已無能力再供他升學讀書,經人介紹去上海閘北一家中藥店當學徒。艱苦的學徒生活,他忍受著壓迫和剝削,對腐朽的舊社會深感不滿。[1]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上海淪入敵手,蔣子瑛所在那家藥店被迫停業(yè)。他滿懷悲憤回到老家(莊橋鎮(zhèn))。這時,也有不少青年從上海等城市因戰(zhàn)爭失業(yè)、失學而回到家鄉(xiāng)。他們不約而同地談論著抗日形勢,目睹日軍入侵,國土淪陷,同胞遭殃的慘痛情景,一致激起抗日義憤。蔣子瑛和青年們熱血沸騰,決定組織抗日宣傳隊,投入抗日救亡活動。[1]
1938年5月,中共慈溪縣工委(后稱縣委)在離莊橋五華里的洋墅村成立,領導著慈溪的抗日救亡運動。蔣子瑛在共產黨人的幫助、教育下,逐漸成長為一個有志向、明真理的青年,就在這一年的冬天,他由縣工委組織委員金如山、地方黨員邵立之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后,他的工作更積極了。1939年春,莊橋成立了黨支部,年僅18歲的蔣子瑛擔任了黨支部書記。他在支委屠祖全、楊照誠等密切配合下,大膽潑辣地領導莊橋地區(qū)的人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打擊貪官、奸商,保護人民利益。[1]
在實際工作中,蔣子瑛覺得要向群眾宣傳,首先要提高自己。他除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外,努力鉆研革命理論,總是孜孜不倦地看書學習到深夜。當時上海出版的《譯報》、《大眾哲學》、《論持久戰(zhàn)》、《列寧主義問題》、《西行漫記》等書刊,已成為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母親見他吃飯、睡覺都手不離書,笑著說他是給書“迷住”了。由于刻苦學習,他雖只高小畢業(yè),但思想進步得很快,寫文章、談問題精辟、簡練,通俗易懂。
黨支部為了在青年骨干中進行馬列主義思想教育,決定以讀書會的形式,組織開展人生觀、宇宙觀問題的討論。為了討論好這個問題,蔣子瑛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有一次,已臨子夜,妹妹桂鳳一覺醒來,還見他遮著燈光在看書、寫筆記。妹妹怕他太疲倦,勸他熄燈休息。他卻毫無倦意地說:“如果不好好的準備,討論起來就不能以理服人,不能把更多的進步青年爭取過來。”讀書會的舉辦,為以后發(fā)展黨組織打下了思想基礎,不少參加“戰(zhàn)時服務團”的進步青年均先后加入了黨的組織。[1]
1939年秋天,素有糧倉之稱的莊橋卻鬧起了糧荒。鎮(zhèn)上李涌豐等幾個米店奸商,勾結國民黨莊橋警察所,將大批糧食偷運出海資敵,造成全鎮(zhèn)糧荒日益嚴重,人心惶惶。為了保護人民利益,嚴懲奸商,黨組織決定,發(fā)動群眾,開展反對奸商貪官運糧資敵的合法斗爭。[1]
1939年9月18日晚,黨支部根據群眾報來的情況,組織力量在李溪渡壩邊扣住了幾條偷運大米的船只,約計大米九萬斤。有了人證、物證,蔣子瑛連夜找到邵慕云(共產黨員、副鎮(zhèn)長)等人,周密地商討了斗爭的要求和策略。第二天上午,鎮(zhèn)政府出面召開緊急鎮(zhèn)務會議。下午,召開鎮(zhèn)民大會,當眾處理奸商偷運大米資敵。為了爭取更多的群眾參加大會,除布置黨員、積極分子分頭發(fā)動群眾外,還叫各保保長鳴鑼通知大家,準時到會。下午1點,到薛將軍廟來開會的各階層群眾多達五六千人,里里外外擠得水泄不通。楊照誠以戰(zhàn)時服務團團長的合法身份,揭露官商勾結,運米資敵,坑害人民,大發(fā)國難財的漢奸行為,并提出扣下大米,沒收濟貧的主張。臺下人聲鼎沸,熱烈擁護。國民黨慈溪縣政府派來的代表褚保鑫在大會上說:“此事重大,要匯報縣長定奪?!迸_下一片叫罵聲:“瘟官,不能作主,你來干什么?”“不表態(tài),不準回去!”褚?guī)淼氖溲b士兵殺氣騰騰,上了刺刀。雙方嚴陣相持,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為了免遭不測,蔣子瑛同意讓褚離開會場,繼續(xù)考慮。[1]
然后,蔣子瑛一面派代表向當局請愿,一面繼續(xù)攔阻偷運大米。并通過戰(zhàn)時服務團在壁報上揭露國民黨莊橋警察所長朱啟楨勾結奸商,用過期護照放行大米走私的真相,使群眾進一步看清事實。一時,議論紛紛,要求懲辦貪官的斗爭持續(xù)近一月之久。當局懾于群眾的強大輿論,被迫將朱啟楨記大過,調離莊橋;斗爭取得了勝利。走私米商罰了款,攔下的大米全部平價賣給群眾。糧荒暫時緩和,蔣子瑛又通過黨支部支持鐘一棠(愛國名醫(yī))選上莊橋鎮(zhèn)鎮(zhèn)長,成立了平價賣糧委員會,向外籌募部分資金,使莊橋糧食平價賣買數年之久。[1]
1941年4月19日,日軍從鎮(zhèn)海登陸,寧波、莊橋相繼淪陷。為了暫時避開敵人的魔爪,莊橋地區(qū)先后撤走了一批身份暴露的民運干部。在此危難時刻,蔣子瑛既要保護當地一批黨員、骨干和新調來的干部,不使自己的同志在混亂中遭到漢奸、特務的濫捕殘害,又要保護群眾不受或少受日軍、土匪的蹂躪,工作更加艱苦復雜。但他不避艱險,根據上級指示和新的斗爭形勢,改變了工作方法,將莊橋一帶的黨組織轉入地下,采取單線聯系。
在艱苦險峻的斗爭環(huán)境中,蔣子瑛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每當碰到困難,遇到風險的時候,他總是鼓勵大家說:革命免不了有風險,免不了有犧牲,我們受些苦,正是為了消滅剝削制度,換取人類幸福,充分顯示出他對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念。當共產黨員沈一飛等在慈北被敵人殘殺后,他懷著極端悲憤的心情告訴大家:“敵人用酷刑摧殘她,她堅貞不屈。她活得很有意義,死得很光榮!”他總是以烈士們的英勇事跡進行革命氣節(jié)教育,激勵大家更加堅強地戰(zhàn)斗和生活。[1]
為了適應對敵斗爭的需要,同年5月,蔣子瑛遵[1]照中共寧屬特派員王文祥的指示,籌建抗日武裝鑒于不久前慈北搞武裝失敗的教訓,王文祥明確提出這次籌建抗日武裝,應采取灰色隱蔽的方式。蔣子瑛與黨員周鳳章等幾個骨干商議后,認為最好找一個理想的掩護人。周鳳章提出由胡家冀來掛名。胡家冀曾是國民黨慈溪縣政府政工指導室干事,在慈東有一定聲望,讓他來掛名搞武裝比較合適。經商定后,他們找到胡家冀,做了工作,共同組建慈東游擊隊,請他當大隊長。以后又把這支游擊隊定名為“慈溪縣莊橋區(qū)戰(zhàn)時服務大隊?!贝撕?,蔣子瑛又按特委通知,陸續(xù)把一些黨員輸送到游擊隊,并分別擔任了副官、參謀、中隊長、政訓員(負責黨的工作)等職,取得了這支部隊的實際領導權。在短短的時間內,慈東游擊隊成為比較有紀律、有戰(zhàn)斗力、被群眾贊譽為抗日寇、保家鄉(xiāng)的好部隊。游擊隊在費家市戰(zhàn)斗中,全部擒獲敲榨勒索、殘害人民的小股土匪(20余人),就地鎮(zhèn)壓了匪首王孝玉。在河頭楊王田舍陳,游擊隊擊潰國民黨鎮(zhèn)??h警察大隊第三中隊姚華康部的偷襲。[1]
不久,慈溪國民兵團楊峰部隊竄入慈東,亡圖吞并慈東游擊隊。為保存這支新生的武裝力量,9月初,在王文祥的領導下,蔣子瑛與部隊骨干一起。把武器集中裝入棺材,用偽裝運棺出殯的辦法,從水路運往鎮(zhèn)海江南。40余名游擊隊員,按各自原來的職業(yè)形象化裝,徒手分散赴鎮(zhèn)海大矸王賀鄉(xiāng)賀家祠堂,同共產黨員王博平領導的江南獨立中隊合并。后獨立中隊又加入三北的主力部隊,投入浙東抗日武裝斗爭的洪流。[1]
1942年7月,中共浙東區(qū)黨委為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將鎮(zhèn)??h的甬江以北、慈溪縣的姚江以北地區(qū)組成慈鎮(zhèn)縣,建立縣工委。慈鎮(zhèn)縣工委派蔣子瑛負責通訊聯絡和敵情工作。他利用其父親生前的社會關系,在莊橋鎮(zhèn)成新橋下開了一爿煙紙雜貨店,作為黨的聯絡點。他以經營煙紙店為掩護,踏遍慈鎮(zhèn)的山南山北,往返于寧波、鎮(zhèn)北之間,為上級黨組織提供敵情,傳遞指示,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1]
不久,煙紙店引起了日本鬼子的注意,風聲越來越緊。一次。他的大妹蔣震虹從特委機關送密件到莊橋時,突然接到內線消息,日本兵馬上要來搜查煙紙店。在緊急時刻,蔣子瑛一面將黨內文件和有關物件作了緊急處理,一面為其他同志的安全轉移作了妥善安排。蔣震虹考慮自己年幼,敵人不大會注意,要求留下,蔣子瑛同意了。他在離開煙紙店時,再三叮囑蔣震虹:“你萬一被捕,可什么都說不知道,裝作年幼不懂事,千萬莫說出來。妹妹,要做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同志!”蔣震虹堅定地回答:“你放心?!边@樣,他就提了箱子在群眾掩護下安全撤走了。果然,他走后不到一刻鐘,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帶了十多個鬼子兵將煙紙店包圍起來,進行搜查。敵人翻箱倒柜沒有查出有關共產黨活動的一絲證據。[1]
1943年3月,浙東抗日武裝力量重新開辟了慈東抗日游擊根據地,建立了中共慈東(莊橋)區(qū)委,蔣子瑛任區(qū)委宣傳委員,后任區(qū)委書記兼區(qū)常備隊指導員。他經常深入農村,發(fā)動農民組織農會、婦女會、雇工會、自衛(wèi)隊(民兵)實行減租減息、保障雇工實際工資不下降(工資由紙幣改為稻谷折實)。這些工作,都為鞏固、發(fā)展慈東抗日游擊根據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1]
慈東區(qū)位于寧波、慈溪縣城之間,接近敵人的心臟,地處交通要道,也是三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前哨,是敵、偽、頑軍與我必爭之地。1943年11月,敵、頑軍密謀策劃,悍然襲擊我慈東(莊橋)辦事處,被捕了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地方黨員、自衛(wèi)隊員130多人,其中22人慘遭殺害,制造了令人震驚的浙東(慈莊)事變。1944年下半年,日軍在莊橋建造飛機場,沿山挖坑道,在交通要道筑碉堡、建據點,一時,慈東區(qū)敵偽大小據點驟增到43處,像梅花樁一樣插遍全區(qū)。敵偽活動非常猖獗,黨員、基層干部和群眾,接連遭到摧殘,慈東地區(qū)又處于白色恐怖之中。蔣子瑛與區(qū)長黃玉平等帶領全區(qū)同志,踏著烈士的血跡,配合我軍主力部隊和縣大隊,為重新打開慈東局面而繼續(xù)戰(zhàn)斗。[1]
1945年春節(jié)剛過,蔣子瑛冒著刺骨的寒風,帶領區(qū)武工隊,穿插在各鄉(xiāng)鎮(zhèn),指導各鄉(xiāng)鎮(zhèn)黨支部和武工小組的活動;同時做好上層人士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向各鄉(xiāng)保長開展“日本必敗,中國必勝”的形勢教育,及“中國人民大團結”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教育,要求他們在經濟上對敵偽實行封鎖,保證完成抗日軍民的財糧供應任務。
莊橋鎮(zhèn)據點的偽軍,平時橫行鄉(xiāng)里,搜刮民脂,無惡不作,莊橋人民恨之入骨。蔣子瑛決定首先拔掉這個據點,為民除害。一天凌晨,東方剛露魚肚色,蔣子瑛率領武工隊在當地黨支部的配合下,分兩路向敵碉堡包抄過去。尖兵組先干掉了敵哨兵,然后擔任正面襲擊的武工隊戰(zhàn)士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力沖進了敵人的碉堡。還在做黃粱美夢的偽軍,驚嚇成一團,人槍全部被繳獲,而武工隊員無一傷亡。武工隊在撤離時,一把火燒毀了敵人的碉堡。周圍相隔幾里其他據點的敵人,一時情況不明,都嚇得喪魂落魄。
在區(qū)武工隊首戰(zhàn)告捷的影響下,各鄉(xiāng)鎮(zhèn)武工小組也四面開花。經過蔣子瑛和同志們半年時間的艱苦奮斗,慈東(莊橋)地區(qū)的抗日根據地堅持下來了,并出現了新的轉機。[1]
1945年夏,黨組織決定蔣子瑛去四明山梁弄浙東區(qū)黨委黨校學習。恰巧他的妹妹蔣震虹也來參加學習。兄妹在黨的懷抱里,在秀麗的四明山久別重逢。兄妹倆心里蕩漾著相見的喜悅,胸中充滿著革命的豪情。妹妹向他談論著經歷過的戰(zhàn)斗情況,他向妹妹講述慈東的艱苦抗日斗爭。同志、兄妹、戰(zhàn)友之情一齊涌現出來,他們真有說不完的話啊![1]
學習不到一個月,形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束。參加黨校學習的同志,在區(qū)黨委的直接領導下,組成臨時工作隊,跟主力部隊赴四明山、三北等地的敵偽據點受降。當時,蔣子瑛被分配在鄞西、鄞姚等地區(qū)執(zhí)行這項任務。
9月底至10月初,浙東游擊縱隊和地方黨政干部奉命北撤,僅留下極少數同志,堅持斗爭。他服從黨的決定,留下來擔任慈鎮(zhèn)縣黨的特派員。[1]
主力部隊北撤后,國民黨反動派進一步瘋狂鎮(zhèn)壓人民的革命力量,調集重兵向浙東革命根據地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清剿”。留下來堅持斗爭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蔣子瑛受命于危難之際,擔負起堅持斗爭的重任。他秘密上四明山,找到了四明山地區(qū)特派員劉清揚,接上了組織關系,領受了上級黨的指示,帶著精悍的武工隊,從四明山回到慈東(莊橋)地區(qū)。1945牢10月22日深夜,蔣子瑛等行至洋墅大袁陣村時,就進村宿營。由于敵保長王興寶的告密,第二天上午,國民黨頑軍何九峰部隊的一個大隊的兵力包圍了蔣子瑛等宿營的這幢大屋。敵人一邊用機槍封住了大門,一邊狂叫:“活捉蔣子瑛!”蔣子瑛面臨敵人重圍,毫無懼色,沉著機智地一面命令大家迅速做好戰(zhàn)斗準備,一面立即將黨內的機密文件及地下黨員名單燒毀,做好犧牲的準備。此時槍聲四起,敵人密集的槍彈像雨點般從墻外飛來,蔣子瑛率領武工隊奮勇反擊,準備突圍。敵人不敢沖進那幢大房子里去,只是嚎叫:“蔣子瑛,你們已經被包圍了,快投降吧!政府會給你當大官,會給你錢?!笔Y子瑛向武工隊員們大聲高呼:“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決不向敵人投降,現在是以我們的熱血和生命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做出最后貢獻的時候了!”此刻敵人更瘋狂地用手榴彈、步槍、機關槍齊攻大屋,蔣子瑛等居高臨下投擲手榴彈,殺傷敵人,戰(zhàn)斗十分激烈。敵人不知蔣子瑛究竟帶了多少兵力、多少武器,打了數小時,還是不敢沖進大門。頑軍頭目何九峰惡念橫生,命令匪軍將房子周圍堆攏稻草,并澆上火油焚屋。霎時間,濃煙滾滾,烈火沖天。蔣子瑛等被烈火和彈雨所困,情況十分危急極點。正在千鈞一發(fā)之際,袁均法首先跳墻突圍,但因擲出去的手榴彈沒有爆炸,被敵人發(fā)現,胸部中彈犧牲。陸林法迅即投擲手榴彈,借著手榴彈爆炸的煙幕跳出馬頭墻脫險。蔣子瑛為了不丟下一個戰(zhàn)友,繼續(xù)率領武工隊員突圍,終因火勢越燒越旺,大門又被敵機槍的火力死死封住,再也沒有突圍出來。和蔣子瑛一起壯烈犧牲的還有范祥飛、張小三(原名林舜琴)等同志。[1]
人物紀念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緬懷為人民利益而死的蔣子瑛烈士。全國解放后。1951年春節(jié),寧波專員公署派慰問隊,慰問烈士親屬,并敬送了寫著“中華好兒女”的光榮匾。為了千秋萬代銘記先烈的英雄業(yè)績,黨和政府在他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鎮(zhèn)海河頭鄉(xiāng)修建了烈士墓。1992年7月,當地政府又在他的故鄉(xiāng)江北區(qū)莊橋鎮(zhèn)興建了烈士紀念碑。[1]
莊橋革命歷史紀念館占地面積6396平方米,包括紀念碑、紀念館、烈士塑像三個主體部分。1991年,興建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9米;1996年春,增建革命烈士紀念陳列室,建筑面積100平方米。2007年底開始,對紀念碑和陳列室進行整體改造,將陳列室充實擴建為革命歷史紀念館,并重新進行裝修、布置,同時在紀念館前廣場立蔣子瑛、朱洪山、陳愛中三位烈士全身塑像。革命歷史紀念館內設有兩個展廳,擁有完整豐富的展品,包括烈士事跡文字簡介、珍貴文物副本、視頻錄音解說資料等,并收藏珍貴史料照片300余幅。2008年5月,由莊橋街道文化發(fā)展服務中心接管紀念館,建立了完整全面的參觀管理制度,配備了高素質的講解員。
莊橋革命歷史紀念館于2002年10月被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6月被中共寧波市委公布為寧波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