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走動的尸體,活動的肉體,猶如活死人;比喻只有人的形體,不具備人最基本的感覺;也指沒有生活理想,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出自《拾遺記》。

中文名

行尸走肉

拼音

xíng shī zǒu ròu

出處

晉·王嘉《拾遺記》

釋義

走動的尸體,活動的肉體;諷刺沒有理想,無所作為的人

反義詞

雖死猶生

注音

ㄒㄧㄥˊ ㄕㄧ ㄗㄡˇ ㄖㄡˋ

近義詞

酒囊飯袋

基本釋義

行:行動,活動;走:走動,活動。也用于形容一個人猶如沒有靈魂,徒有軀體,看上去極其頹廢?!?/p>

【字詞解釋】:行尸:可以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1]

詞語出處

晉·王嘉《拾遺記·后漢》卷六:“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sup class="baike-reference">[1]

典故內(nèi)容

喻庸碌無能,活在世界上徒具形骸而已。晉代王嘉《拾遺記.后漢》:“(任末)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sup class="baike-reference">[2]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酒囊飯袋、徒具形骸、冢中枯骨[1]

反義詞

雖死猶生[1]

用法搭配

運用

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1]

例句
  1. 那些不努力學習、不努力工作的人,即使活著,也不過是行尸走肉。
  2. 他整天無所事事;頹靡不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3. 她并不幸福;屬于行尸走肉一類人;過著庸碌的生活。[1]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有個叫任末的平民百姓,他家徒四壁,但是他從小就愛好學習,也沒有師傅教過他,但是他長大后卻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學問家。

他常常勉勵自已說:“一個人要想成材,就一定要學習,學習才不會虛度一生?!痹谌文┳巫?a class="dict" href="/azsoft/b2760735.html">不倦的學習生涯里,有一次他在一個樹林邊搭了一個棚子在里面學習生活,他把荊條當作筆,把樹液加煙灰當作墨,就著月光讀書,點著蒿草照明,把讀書的心得寫在衣服上,就這樣一年年的過去了,他讀的書越來越多,最后終于成了一個學富五車的人,很多人慕名來拜他為師。任末在臨終時開誠布公地對他的學生們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努力學習,那么他活得就很有意義,如果不學習,即使活著也跟行尸般沒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