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cè)帽風”,首聯(lián)寫清明時節(jié)的景色。范成大用“灑灑”形容小雨,寫雨細雨綿綿,用“披披”描繪微風,寫風微風無定向,這是春天的氣候特征,突出了清明時節(jié)的氣候特征。借用“林宗巾”、“側(cè)帽”兩個典故,描寫自己頂著清明時節(jié)的毛毛細雨、微微清風行進時的情形。

“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頷聯(lián)描寫途中景色,“花燃”、“柳臥”四字寫花的熱烈、柳的垂垂,頗具儀態(tài)。一個“燃”、一個“臥”把暮春山花爛漫、楊柳婆娑的景色描繪得傳神入化,寫景色明麗而濃艷?!盎ㄈ忌缴铩笔钦f山里的花紅得像燃燒的火一樣。借白居易《憶江南》: “日出江花紅勝火,舂來江水綠如藍?!?/p>

“石馬立當?shù)溃堷S鳴半空”,頸聯(lián)寫墓旁徒留石馬與紙鳶,更顯寂寞失落?!笆R”和“紙鳶”,一個啞然遁地,一個鳴叫飛天?!笆R”體現(xiàn)肅穆,以“紙鳶”表示憑吊,以“鳴半空”反映熱鬧。

“墦間人散后,烏鳥正西東”,尾聯(lián)寫墳塋墓地間人散之后的情形,烏鴉飛來盤旋?!皦撻g人散”是說上墳的人們都回去了?!盀貘B正西東”是說:烏鴉在墳前飛東飛西,四處撿食?!盀貘B”渲染了陰沉、冷落的氣氛,暗示了長眠地下之人的孤寂凄清,哀歡相映,寫盡清明墓祭凄清悲切,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某種慨嘆,令人讀來不禁思緒萬千。

這首詩主要描寫清明時節(jié)詩人在旅途中見到的景象。一路敘來。山風、細雨,花燃,柳臥,唯獨不見一個人影,他想到今日是清明,而自己卻離鄉(xiāng)前往徽州,不能祭奠家中已逝去的親人,因此感到深深的哀傷。

名家點評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省寫作學會常務(wù)理事徐雪輝:這首詩與白居易的《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異曲同工,在明快與悲哀間,有對立,有相容;在陰陽生死間,品味人生。(《節(jié)日民俗事象與文學書寫》)

創(chuàng)作背景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年)被任命為徽州司戶參軍,赴任途中時值清明,途中觀山行道中所見所聞,念自己于清明之際卻背井離鄉(xiāng),惆悵之下作《清明日貍渡道中》。[1]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中興四大詩人之一。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為泛使出使金國,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并爭求改定受書之儀,不辱使命而還。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書舍人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調(diào)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參知政事,此后相繼知明州、建康府,頗著政績。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資政殿大學士。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詩。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傳世。

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后世遂稱其為“范文穆”。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清明日貍渡道中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