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演員。生于巴黎,在英國受教育,又回法國學戲。1787年進入法蘭西喜劇院,以演出伏爾泰《穆罕默德》一劇開始他的演員生涯。1789年在馬里—約瑟·謝尼埃(1764~1811)大膽反對王權的《查理九世》中的表演,使他一舉成名。使古典主義悲劇的演出得以在19世紀初葉又延續(xù)了一個時期。

中文名

塔爾馬

外文名

Talma

國籍

法國

出生地

法國巴黎

職業(yè)

演藝,演員

早年經歷

塔爾馬

法國演員。生于巴黎,在英國受教育,又回法國學戲。1787年進入法蘭西喜劇院,以演出伏爾泰《穆罕默德》一劇開始他的演員生涯。1789年在馬里—約瑟·謝尼埃(1764~1811)大膽反對王權的《查理九世》中的表演,使他一舉成名。他的表演充滿激情,燃起法國大革命爆發(fā)時觀眾反對王政的情緒。

塔爾馬曾向法蘭西喜劇院著名悲劇演員莫萊學習表演,終生獻身戲劇表演藝術。他擅演悲劇,面部表情豐富。他是名畫家大衛(wèi)的密友,因繪畫藝術的啟發(fā),決心改革悲劇表演藝術。他效仿繪畫中還原古代服裝的做法,在演古羅馬悲劇主人公時,一反傳統(tǒng)習慣,改穿袒肩露背的古羅馬長袍內衣,遭到同行的嘲諷,而觀眾卻接受了這種改革。

法國大革命期間,塔爾馬離開法蘭西喜劇院,和其他演員一起于1792年創(chuàng)建共和國劇院,并把按法國古典悲劇格式改編的W.莎士比亞的《奧賽羅》、《麥克白》、《哈姆雷特》搬上舞臺。

1799年,塔爾馬回到法蘭西喜劇院。這時他藝術上已趨于成熟。他的朗誦在不破壞節(jié)奏的情況下,盡可能自然地表達角色的情感起伏。

人物評價

強烈的現實主義表演對觀眾有著巨大的感染力,甚至賦予悲劇臺本以新的生命。塔爾馬是19世紀P.高乃依悲劇的最佳飾演者。是他高超的表演藝術、對作品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服裝和朗讀方面進行的改革,使古典主義悲劇的演出得以在19世紀初葉又延續(xù)了一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