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感應,是指細菌之間存在信息交流,許多細菌都能合成并釋放一種被稱為自誘導物質(autoinducer,AI)的信號分子,胞外的AI濃度能隨細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個臨界濃度時,AI能啟動菌體中相關基因的表達,調控細菌的生物行為。如產生毒素、形成生物膜、產生抗生素、生成孢子、產生熒光等,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我們將這一現象稱為群體感應調節(jié)(quorum sensing.QS)。這一感應現象只有在細菌密度達到一定閾值后才會發(fā)生,所以也有人將這一現象稱為細胞密度依賴的基因表達(cell density dependent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概念

細茵能自發(fā)產生、釋放一些特定的信號分子,并能感知其濃度變化,調節(jié)微生物的群體行為,

這一調控系統(tǒng)稱為群體感應。細茵群體感應參與包括人類、動植物病原茵致病力在內的多種生

物學功能的調節(jié)。

自身誘導物質AI

細菌可以合成一種被稱為自身誘導物質( autoi nducer .AI ) 的信號分子,細菌根據特定的信號分子的濃度可以監(jiān)測周圍環(huán)境中自身或其它細菌的數量變化,當信號達到一定的濃度閾值時,能啟動菌體中相關基因的表達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如芽胞桿菌中感受態(tài)與芽胞形成、病原細菌胞外酶與毒素產生、生物膜形成、菌體發(fā)光、色素產生、抗生素形成等等。

根據細菌合成的信號分子和感應機制不同,QS系統(tǒng)基本可分為三個代表性的類型:革蘭氏陰性細菌一般利用酰

基高絲氨酸內酯( AHL) 類分子作為AI ,革蘭氏陽性細菌—般利用寡肽類分子(Al P) 作為信號因子,另外許多革蘭氏陰性和陽性細菌都可以產生一種AI - 2的信號因子,一般認為AI - 2是種問細胞交流的通用信號分子,另外最近研究發(fā)現,有些細菌利用兩種甚至三種不同信號分子調節(jié)自身群體行為吲,這說明群體感應機制是極為復雜的。

細菌信息素的特點

1,分子量?。杭毦畔⑺囟际且恍┬》肿游镔|,如離絲氬酸內酯(AHL)衍生物、寡肽、伽馬一丁內酯等,能自由進出細胞或通過寡肽通透酶分泌到環(huán)境中,在環(huán)境中積累。

2,具種屬特異性:革蘭氏陰性菌的高絲氨酸內酯沒有特異性,一種細菌的調節(jié)蛋白能響應多種不同的信息素。據此已建立了多種革蘭氏陰性菌信息素檢測系統(tǒng);革蘭氏陽性菌的寡肽類信息素則一般沒有這種交叉反應。

3,對生長期和細胞密度具依賴性:一般在生長的對數期或穩(wěn)定期,在環(huán)境中積累達到較高濃度,其所調節(jié)的基因表達量最大,而且穩(wěn)定期培養(yǎng)物的無細胞提取物能夠誘導培養(yǎng)期(細菌密度較低)的培養(yǎng)物生理狀況的改變。

4,在細菌感染過程中具調控作用:許多信息素產生菌是動植物致病菌或共生菌,它在細菌和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erus)在調控哺乳動物細胞凋亡過程中,依賴于高絲氨酸內酯信息素和環(huán)境因子控制的毒素蛋白(Agr)和調節(jié)蛋白(Sar)因子,這兩個基因發(fā)生突變的菌株可以進入細胞,但不能誘導細胞凋亡。

5,其他信息素的抗生素活性,如乳酸球菌(Lactococcus lastis)產生的乳鏈球菌素nisin,不但作為信息調節(jié)細胞生物合成和免疫基因的表達,也作為抗生素拮抗其他微生物。植物乳球菌(L.plantarum)產生的植物乳桿菌素A也有信息素和抗生素的雙重活性。

革蘭氏陰性菌菌的信號分子---AHL

細菌可以向周圍環(huán)境釋放一類可以自由進出細菌菌體的小分子信號因子——高絲氨酸內酯(Homoserine Lactone,AHL) ,AHL在QS系統(tǒng)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費氏孤菌是最早發(fā)現并進行Qs系統(tǒng)研究的革蘭陰性菌,雖然每種革蘭陰性菌所產生的群體感應機制不同,但其調控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目前研究的大多數革蘭陰性菌都存在與之相同的Qs系統(tǒng),被稱之LuxI—AHL型Qs系統(tǒng)。脂肪?;呓z氨酸內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AHL),是一類特殊的小分子水溶性化合物,可作為Qs系統(tǒng)中的自誘導劑,LuxI是一類可催化合成AI的胞內蛋白酶。LuxI類蛋白酶可催化帶有酰基的載體蛋白的?;鶄孺溑cs一腺苷蛋氨酸上的高絲氨酸結合生成AHL。不同革蘭陰性菌的LuxI—AHL型Qs系統(tǒng)有所差別,其AHL類自誘導劑都是以高絲氨酸為主體,差別只是酰基側鏈的有無及側鏈的長短不同。作為革蘭陰性菌特有的自誘導劑AHL可自由出入于細胞內外,隨著細菌密度的增加,當細胞外周環(huán)境中的細菌分泌的AHL積聚到一定濃度閾值時,可與細胞質中的作為受體的LuxR蛋白的氨基殘端結合,激活所調控的基因表達。

舉例

在以AHL為自誘導劑的革蘭陰性菌QS系統(tǒng)中,信號傳導途徑具有多樣性,目前以銅綠假單胞菌研究最為成熟,它主要包含四套Qs體系:第一套lasR/lasI體系,由轉錄激活因子LasR和乙酰高絲氨酸內酯合成酶LasI蛋白組成,lasI能指導AI N一3一氧代十二烷酰一高絲氨酸內酯(3-OXO—C 一HSL)的合成,并以主動轉運的方式分泌到胞外,達到一定的閾濃度時可結合LasR,并激活轉錄,增強包括堿性蛋白酶、外毒素A、彈性蛋白酶在內的毒力因子的基因轉錄,可以使銅綠假單胞菌毒力基因的表達增高。第二套Qs體系rhlR/rhlI系統(tǒng),rhlR是轉錄調節(jié)子,rhlI可編碼AHI 合成酶,該系統(tǒng)產生的一種結構為C4HSL的高絲氨酸內酯類自體誘導物,可自由通過細胞膜,調控大量基因的表達,如指導鼠李糖脂溶血素、幾丁質酶、氰化物、綠膿菌素等物質的產生。2一庚基一3一羥基一4一喹諾酮(pseusomonas qinolone signal,PQs)是近期發(fā)現的銅綠假單胞菌第三套Qs系統(tǒng)—— 喹喏酮信號系統(tǒng)的信號分子具有抗菌活性Ⅲ ,不溶于水,關于它如何行使菌間信號轉導的機制尚不明確,可能是通過一種“胞吐”樣轉運機制在細菌間傳導PQS信號。PQS可以連接Las和Rhl兩個系統(tǒng),一方面Las和Rhl控制著PQS生成,另一方面PQs又影響著Las和Rh1的基因表達,兩者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關系。此外PQS還在調整細菌密度及釋放毒力因子方面起著一定的作用。除上述三種QS系統(tǒng),最近還發(fā)現了另一種銅綠假單胞菌Qs輔助系統(tǒng)GacS/GacA系統(tǒng),且已證明在提高細菌游走能力、釋放可可堿醋酸鈉、促進生物被膜形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呋喃酮類,已有的研究表明,該類物質可以和AHL競爭結合,抑制QS系統(tǒng)的啟動從而干擾細菌生物被膜形成以及致病因子的表達。

革蘭氏陽性菌的信號分子--AIP

革蘭氏陽性細菌主要使用一些小分子多肽(AlP) 作為AI信號分子,這種寡肽信號也隨菌體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當累積達到一定濃度閾值時,位于膜上的AIP信號識別系統(tǒng)與之相互作用。經過一個復雜的過程,從而起到調控的作用。

革蘭陽性菌QS系統(tǒng)主要是用小分子多肽(oli— gopeptide)作為自誘導物(autoinducter peptide,AIP),不同的細菌其AIP分子大小也不同,不能自由穿透細胞壁,需通過ABC轉運系統(tǒng)(ATP—bind— ing—cassette)或其它膜通道蛋白作用,到達胞外行使功能。位于膜上的AIP信號識別系統(tǒng)與AIP結合后,激活膜上的組胺酸蛋白激酶,促進激酶中組氨酸殘基磷酸化,磷酸化后的受體蛋白能與DNA 特 定靶位點結合,從而激活一種或多種靶基因而行使

功能。AIP不僅能檢測細菌密度,影響生物被膜的形成,而且還能調控不同菌種之間的關系。以表皮葡萄球菌的自體誘導物與4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QS相互作用,結果有3株受到干擾;但相反,這4株菌的AIP對表皮葡萄球菌的Qs卻均無影響。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Petts)的自體誘導物是一種環(huán)八肽,其受體是一種可以跨膜的組氨酸蛋白激酶。大部分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都是由agr基因組進行調控的,目前的推論是AgrB將agrD的基因產物分解成環(huán)八肽,AgrC則起到跨膜轉運受體蛋白的作用。AI和受體蛋白結合后,對agrA的產物進行磷酸化,從而啟動許多與葡萄球菌毒力相關基因的轉錄。葡萄球菌不僅用Al來監(jiān)控細胞濃度,還通過其來調控不同菌株之間的關系。金黃色葡萄球菌包含4個亞種,它們彼此產生的AI各不相同且相互影響。不僅細菌濃度是侵染的主要因素,同一種間不同菌株之間的相對濃度也對侵染過程起到重要影響。Vuong等的實驗中,agr缺失導致Qs被破壞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有所增加,說明低細菌濃度可以促進生物膜的產生,但反過來高細菌濃度會導致細菌解離,從而發(fā)生侵染。

變形鏈球菌作為人類齲病主要致病菌和致齲生物膜形成的必需細菌,具備了多種在牙表面定植的特性成為致齲生物膜中數量顯著的細菌。QS信號分子可調節(jié)口腔生物膜中細菌種屬間的信息交流,可調節(jié)生物膜的形成.糖代謝、耐酸能力以及多種毒力因子的分泌。因此進一步明確群體感應系統(tǒng)在變形鏈球菌中的介導機制,對降低口腔生物膜的致病性和對治療措施的抵抗性有著重要意義。

病原真菌中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真菌中也存在著類似于細菌的QS信號分子的信息素,并且介導著真菌某些生理行為的調節(jié)。深部真菌的感染一直是臨床所棘手的問題,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重要的人類致病真菌。也是較早被報道具有群體感應系統(tǒng)的真菌之一,白色念珠菌可產生不同水平的金合歡醇,其可作為信號因子降低菌絲體形成有關的基因表達,使白色念珠菌很容易在導人材料表面定殖形成生物膜而致病。

病原菌種間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

QS系統(tǒng)中的AHL或AlP信號分子具有細菌特異性,還有一類AI-2型信號分子,細菌可以利用這類信號分子感知其它細菌數量來調控自身的行為,也就是說它們能利用AI-2進行種間的交流。細菌可通過AI-2感知周邊多種細菌的存在情況,感知競爭壓力,對自身行為做出調整,如腸出血性大腸桿菌0157:H7、霍亂弧菌、腦膜炎奈瑟菌

中的毒性基因表達,發(fā)光桿菌屬中的抗生素合成等。

對一種海洋微生物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研究發(fā)現,該種微生物能合成兩種不同類型的自體誘導物。AI一1由LuxLM合成,是?;呓z氨酸內酯類物質;而AI-2由LuxS合成,屬于硼酸呋喃糖苷二酯類化合物。對哈氏弧菌Qs機理分析證明其系統(tǒng)同時具有革蘭氏陰性和陽性細菌的特征,它能利用革蘭氏陰性細菌的AHL類物質(AI一1)作為自體誘導物,但識別系統(tǒng)卻是與革蘭氏陽性細菌相似的雙組分信號傳導系統(tǒng). 同是弧菌屬的人類病原菌霍亂弧菌(Vibriocholerae)也被證實具有與哈氏弧菌相似的Qs體系,但也有其自身特點。通常Qs都是幫助病原菌達到較高細菌濃度后才產生毒素,但霍亂弧菌則恰恰相反,在高濃度時抑制毒素的產生而在低濃度時進行表達?;魜y弧菌最重要的毒素因子是霍亂弧菌腸毒素(CT)和毒素協(xié)同菌毛(TCP),它們都受同一調控基因ToxR的控制。霍亂弧菌的3套Qs調控體系都共同以LuxO作為調控蛋白,luxO突變株會導致嚴重的腸內定殖缺陷。第一套體系是高絲氨酸內酯類自體誘導物,稱為CAI—l,合成酶為CqsA;第二套體系是LuxS/AI一2體系。這3種體系都包含一個LuxR的同源物HapR,它能夠抑制CT、TCP的表達和生物膜的形成,以及激活Hap蛋白酶的表達。經磷酸化后被激活的LuxO會接著激活由Hfq介導的對hapR mRNA的降解,阻斷hapR轉錄后表達。但在高細菌濃度時,因為無法被磷酸化,LuxO的不表達導致HapR被表達,從而通過抑制aphA而間接抑制了cT和TCP的表達,并直接抑制了生物膜的形成,激活了Hap蛋白酶的表達。

干擾QS系統(tǒng)

因為Qs體系依賴于AI信號分子及其受體蛋白的共同作用,能夠影響AI與其受體蛋白的積累或識別的過程都會破壞Qs系統(tǒng)。

一種調控方法是降解信號分子,使其不能與受體蛋白結合,從而破壞細菌的Qs體系。大部分革蘭氏陰性細菌的自體誘導物都是AHLs類化合物,由長度為4~18個碳的乙?;溛膊颗c一個保守的高絲氨酸內酯頭部相連。內酯酶(AHL-1actonase) 和?;D移酶(AHL-acylase) 目前都已經在一些細菌中被發(fā)現。內酯酶可以水解AHL的內酯鍵,生成的?;呓z氨酸的生物活性大大降低,如枯草芽孢桿菌所產生的AiiA酶就屬其中的一種。?;D移

酶則作用于連在酰基高絲氨酸內酯上的氨基,生成脂肪酸和不具有任何生物活性的高絲氨酸內酯。

另一種干擾信號分子的方法是抑制AI的生成。例如,三氯生(TRICLOSAN)是一種有效的烯?;鵄CP還原酶(enoyl-ACP reductase)抑制劑,烯酰基ACP還原酶參與?;鵄CP(acyl-ACP)的生成,而后者是生成AHL的重要物質之一,三氯生的加入導致AHL的產量減少。

通過合成一些AI的結構類似物,與相應的受體蛋白競爭性結合,也是一種干擾細菌Qs體系的機制。海洋紅藻(Delisea pulchra)能夠產生一種和AHL結構類似的鹵化呋喃酮(halogenated fura— nones),將此物質與費氏弧菌一起培養(yǎng)會促進LuxR的降解,并因此破壞其Qs行為。天然的呋喃酮化合物對銅綠假單胞菌的QS系統(tǒng)雖然沒有明顯作用,但Hentzer等發(fā)現呋喃酮的衍生物呋喃酮-56能特異性地抑制lasB和一些受Qs調節(jié)的毒力因子的表達,并減弱浮游狀態(tài)和生物膜狀態(tài)細菌的QS調控基因的表達。他們還利用一種新的呋喃酮衍生物呋喃酮C-3O作為銅綠假單胞菌的Qs信號拮抗劑,發(fā)現被呋喃酮C-3O所抑制的基因中有8O%是受QS系統(tǒng)調節(jié)的,包括編碼多藥外排泵和毒力因子的基因。同時用這兩種合成的呋喃酮處理肺部感染的小鼠,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群體感應淬滅酶

群體感應在協(xié)調細菌群體基因同步表達和細菌生物學功能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自然界中,原核生物之

間和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如果某種細菌通過QS介導的群體活動提高其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競爭力,那么其競爭對手很有可能利用某個特殊的機制來破壞這些細菌的群體感應,從而在競爭中占得先機。人們已經從一些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鑒定出一些群體感應淬滅酶和抑制劑,這些群體感應淬滅酶可能降解細菌Qs系統(tǒng)的信號分子AHL,干擾細菌Qs系統(tǒng),破壞其參與調控的生物學功能。細菌群體感應淬滅酶的發(fā)現和研究為生物防治依賴Qs細菌侵染提供了可能的途徑,也對研究它們在宿主中的作用和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潛在影響提出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