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齦溝液的液體成分主要來源于血清,其他成分則分別來自血清、鄰近的牙周組織(上皮、結(jié)締組織)及細菌。內(nèi)容包括補體-抗體系統(tǒng)成分、各種電解質(zhì)、蛋白質(zhì)、葡萄糖、酶等,也含有白細胞(主要為通過齦溝上皮遷移而出的中性粒細胞)、脫落的上皮細胞等,還有細菌及其他微生物。齦溝液中含有多種酶,其中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堿性磷酸酶、膠原酶等與牙周病的嚴重程度和活動期有一定關(guān)系。

作用

1)通過GCF流沖齦溝內(nèi)的外來物質(zhì);

2)含有可以促進上皮附著于牙面的血漿蛋白;

3)具有抗微生物的特異性抗體;

4)在牙齦防御機制中,其所含補體系統(tǒng)可促進抗體的活化;

5)能提供齦下細菌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

6)提供牙石礦化物質(zhì);

7)白細胞是齦溝液中重要的防御細胞;

8)齦溝液中含有多種酶,其中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堿性磷酸酶、膠原酶等與牙周病的嚴重程度和活動期等有一定的關(guān)系,同時齦溝液中還含有酶抑制物,能抑制PMN產(chǎn)生的多種中性蛋白酶等;

9)從全身途徑進入體內(nèi)的某些藥物如抗生素等,也可進入齦溝液,并達到高而持久的濃度,因而可被利用來進行牙周治療。

癥狀表現(xiàn)

齦溝液量增多是牙齦炎早期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常早于臨床表征的改變。牙齦炎癥明顯時,齦溝液明顯增多。影響齦溝液量的因素較多,除炎癥外,齦溝液量還可因機械性刺激和化學性刺激而增加。性激素可影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婦女排卵期、妊娠期或服激素性避孕藥時齦溝液量可增多。若細菌或其他顆粒性物質(zhì)進入齦溝。在數(shù)分鐘后隨齦溝液的流出而被清除。齦溝液這種清洗作用是局部防御機制的一種重要方式。

介質(zhì)特征

齦溝液中的免疫球蛋白與口腔防御功能有關(guān),具有抗特異性致病菌的功能。其中IgG水平高于IgA和IgM。特異性抗體可通過阻止細菌附著、調(diào)理吞噬和殺傷細菌等作用來阻止細菌的侵入。

齦溝液中的炎癥介質(zhì)在炎癥時水平增高,如IL-1等。IL- 1是炎癥反應(yīng)的主要介質(zhì),在組織受到微生物、細菌毒素刺激或損傷時,由多種細胞產(chǎn)生。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跟中IL-I水平較健康者高。

白細胞是齦溝液中的重要防御細胞。齦溝液內(nèi)的大多數(shù)白細胞均有活性,具有吞噬和殺菌能力。雖然在白細胞殺菌過程中也會釋放出有害牙周組織的物質(zhì),但一般情況下會被局限,并因牙周組織的快速更新而得到修復(fù)。因此,這些白細胞組成了一個防御外源性菌斑進入齦溝的主要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