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紅櫸樹
紅櫸樹為落葉喬木,幼樹皮青紫色,不開裂,老樹皮呈薄片狀剝落。單葉互生,葉形橢圓狀卵形至窄卵形,羽狀脈,葉緣具單鋸齒,下被淡灰色柔毛?;▎涡?,稀雜性,雌雄同株。小堅果,徑約4毫米,上部歪斜,果皮有皺紋,花期4月,果熟10—11月。生長環(huán)境
紅櫸樹為中等喜光樹種,喜溫暖氣候和濕潤肥沃土壤,在微酸性、中性、石灰質土及輕度鹽堿土上均能生長。在干燥瘠薄山地上生長不良。深根性,側根擴張,抗風力強,樹冠大,落葉量多,有改良土壤之效。
紅櫸樹初期生長稍慢,6—7年后生長轉快,而且其生長能力持續(xù)七八十年而不衰。10—15年開花結實,20—80年為盛果期,結果期有明顯的大小年現象。壽命長,百年大樹仍能正常結實。
分布范圍
紅櫸樹分布于淮河秦嶺以南,南至廣東、廣西,西至貴州及云南東南部,以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較多,垂直分布海拔800米。
下級分類
紅櫸樹
櫸樹屬在亞洲有6種,我國產4種。(1)大葉櫸(Z.schneiderianaHand-Mazz.),葉片較大,表面粗糙,葉緣具銳尖鋸齒,背面密生柔毛,生小枝密布柔毛,適宜于用材和觀賞等。
(2)光葉櫸[Z.serrate(Thunb.)Makino],葉背面光滑,葉緣具鈍尖鋸齒,小枝無毛,適宜于用材和觀賞等。
(3)小葉櫸(Z.sinica Schneider),葉片特小,堅果大,又叫大果櫸,適宜于觀賞和用材等。
(4)臺灣櫸(Z.formosana Hayata),適于用材和觀賞等。
生長繁殖
育苗方法紅櫸樹繁殖的主要方法是播種育苗,另據湖南永州市林科所近年來的研究,采用營養(yǎng)袋扦插育苗的生根率也比較高,達70%,可應用于生產。
播種育苗
(1)采種與貯藏。紅櫸樹采種宜在結實的大年進行。實踐證明,大年種子發(fā)芽率可達50—70%,而小年種子的萌發(fā)率則只有20—30%。采種時間宜在10月中下旬,當果實由青轉黃褐色時,進行采集。方法是截取果枝或待自然成熟后落下收集,去雜陰干。采后隨即播種或混沙貯藏,亦可置陰涼通風處貯藏,翌春播種。
(2)選地與播種。播種時宜選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輕壤土,深翻細整,施足基肥。春播時間宜在“雨水”至“驚蟄”之間,干藏種子播前浸種2—3天,除上浮癟粒,給于2周左右的5—10℃低溫處理,可促進發(fā)芽,播種方法可采用條播,行距20厘米,每畝用種量6—10公斤,覆土約0.5厘米,播后蓋草保溫。
(3)苗期管理。幼苗的撫育工作有:及時揭草間苗,松土除草,灌溉和施肥,并注意防治芽蟲和袋蛾的危害。當幼苗長至10厘米左右時,常出現頂部分叉現象,應及時修整。如播種適時,管理得當,當年苗高可達50—80厘米,翌春即可出圃造林。如作“四旁”及城市綠化用苗,要于翌春移植,培育成3—4年生的大苗。
扦插育苗
(1)基質配制。扦插基質采用沙子與黃心土混合物,比例為1:4,其中黃心土為石灰?guī)r發(fā)育的紅壤,pH值4—6。經打碎、過篩,將基質配制好裝入規(guī)格為8×10厘米的營養(yǎng)袋內。
(2)扦插方法。春季扦插時間以3月為宜,秋季扦插以9月為宜。選擇生長健壯的直立枝,以節(jié)間長、分枝少的嫩枝為宜,截取插穗長度3節(jié)左右,節(jié)處作下切口,頂部保留半葉。插穗截好后,以20枝成一束,用濃度200—300毫克/升的6號ABT生根粉浸泡插穗下部2厘米處5小時,然后插于營養(yǎng)袋內,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3左右。
(3)扦插管理。紅櫸樹扦插苗的管理同常規(guī)扦插苗相同,扦插后及時覆蓋薄膜保溫,用遮陽網遮陽,定期澆水,并用0.125%多菌靈溶液噴霧防病害。每半個月檢查一次生根情況[1]。
栽培技術
造林地選擇紅櫸樹的造林地應選土層肥厚濕潤的酸性、中性土壤,山地成片造林時可選山麓、山谷或其它地勢較平緩之處;城鎮(zhèn)綠化如土壤不良時,可采用客土載植。
整地造林(1)整地。營造一般用材林時,用1年生苗,樹穴規(guī)格為50×50×60厘米;城鎮(zhèn)綠化大苗則樹穴規(guī)格為80×80×100厘米,并穴施有機肥10—30公斤。
(2)密度。紅櫸樹的用材林可造純林或混交林。初植密度為2×2米或2×3米,適當密植可抑制側枝生長,有利高生長,以培育通直干形。經間伐后,密度可達4×4米或4×3米,可以培育大徑材。城鎮(zhèn)綠化的行道樹栽植密度通常為3×4米或4×4米。
(3)栽植。栽植時間宜在春季,在“立春”前后進行。營造混交林時應隔株栽培,以便間伐后形成純林,栽植后澆透水,封土保濕。城鎮(zhèn)綠化的大苗還要撐竿防搖擺。[1]
管理要點櫸樹的撫育管理、松土除草及間伐與一般樹種相同,管理注意以下幾點:
修枝育干
紅櫸樹為合軸分枝,發(fā)枝力強,梢部彎曲,頂部常發(fā),每年春季由梢部側芽萌發(fā)3—5個競爭枝,直干性不強,幼樹主干較柔軟,常下垂,易被風吹傾斜。在自然生長情況下多形成龐大的樹冠,干性不強,在幼苗時可在樹干旁插一竹竿,將主干綁于竹竿上,防止主干彎曲。并適當修除側枝,以便形成通直主干。待枝下高5米以上、胸徑5—6厘米時,解除竹竿,留養(yǎng)樹冠。[1]
縱傷增粗
紅櫸樹樹皮光滑,沒有縱裂,幼樹干徑生長緩慢。為促進幼樹干徑生長,可以胸徑4—5厘米時,于每年春季紅櫸樹萌芽時,用鋒利的刀對樹干的活樹皮進行幾道縱向切割,深達木質部,有利樹干的粗生長。根據對紅櫸樹幼干解剖發(fā)現,其韌皮部的外面有若干層連續(xù)的和部分間隔的石細胞,形成一圈有4—5層或7—8層的厚壁細胞層,阻礙了形成層的分生作用,從而影響了干徑的增粗生長。通過縱傷,打破了厚壁細胞環(huán),削弱了內部壓力,有利樹干增粗生長。
防治方法紅櫸樹病蟲害不多,常見的有大袋蛾食葉,7—9月危害最嚴重,可用90%的敵百蟲0.1%溶液噴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