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及有關問題委員會”的簡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立的研究國際貨幣的制度改革問題的咨詢機構。

簡介

十國集團即巴黎俱樂部成員在國際貨幣金融問題上的一系列做法,引起了發(fā)展中國家的不滿。特別是1971年十國集團自行做出的重新調整貨幣匯率的決定,使絕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蒙受重大損失。因此,在這些國家的要求下,于1972年5月第三屆聯(lián)合國貿易和發(fā)展會議上通過了設立“二十國集團”的決議,并規(guī)定其中發(fā)展中國家至少占9個席位。同年9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正式成立了二十國委員會。其成員除十國集團的成員外,還增加了澳大利亞和9個發(fā)展中國家。其任務是負責擬訂有關改革貨幣體系的方案,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采用。二十國委員會的建立,打破了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國際金融領域的長期壟斷局面。但內部矛盾重重,一直未取得實質性進展。1974年6月,二十國委員會在通過了一個有12條內容的臨時性貨幣改革方案后宣告結束。其活動改由以上20個國家的部長組成的臨時委員會繼續(xù)進行。該委員會實際上成了一個決策性機構。

相關條目

聯(lián)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