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力群,男,又名童吉時,字超然,號醒悟山童,又號追昧鏡愚。口頭禪是:“又趕上了末班車?!鄙?951年9月10日。

中文名

童力群

性別

出生日期

1951-09-10

籍貫

湖北省團風縣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地

團風縣

人物經(jīng)歷

教育經(jīng)歷
時間院校專業(yè)學位
1958.9-1964.7黃岡縣團風小學小學
1964.9-1968.11黃岡縣團風中學中學
1978.2-1982.1湖北大學中文學士
工作經(jīng)歷

1968.12-1971.10,黃岡縣大崎公社知青。

1971.11-1975.12,武漢鋼鐵公司動力部工人。

1976.1-1978.1,黃岡縣金鑼港排灌站工人。

1982.2-1983.3,黃岡縣廣播局編輯。

1983.2-1987.6,黃岡縣禹王城區(qū)辦公室副主任。

1987.7-1993.5,黃岡市商校教師。

1993.6-現(xiàn)在,鄂州大學教師、學報編輯、校報編輯、鄂州職業(yè)大學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

1997-1999,任學報編輯。

1999-2003春,任校報編輯。

童力群教授的“紅樓夢”

2008年1月20日。《鄂州日報》胡雪梅記者報道。

感動感言:陋室深居,仍熱情不減;窮經(jīng)皓首,卻矢志未遷。大觀園里描曲直,三尺講臺貫春秋。近30年如一日,童力群教授以他勤勉進取的治學精神和淡定孑然的學者風骨,向我們展示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真義。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數(shù)百年來,對《紅樓夢》一書的研究,是文學研究傳承多年的研究課題。中國有專業(yè)的“紅樓夢研究學會”及其研究機構(gòu),研究紅樓的學者和專家都聚集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或者北京大學等著名院校,知名作家劉心武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上專門講述《紅樓夢》研究心得,紅學研究看上去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然而,這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上,卻闖出了一位來自鄂州大學的紅學“新考證派”研究專家,他就是為紅學研究付出29年心血的童力群教授。他繪制的賈府平面圖系全國一流,提出的大觀園原型問題,在全國紅學界掀起軒然大波。

十八年畫一張賈府圖

今年57歲的童力群教授是黃岡團風人,家中世代書香,父母親都是教師,對古典文學格外珍視,童力群從小就有機會讀到大量古典文學,《紅樓夢》是他最喜愛的作品。

童力群十幾歲時下放當了知青,在海拔兩千米的貧困山區(qū),勞累而困苦的生活中,他仍然堅持悄悄地讀古典名著。

1976年初,25歲的童力群調(diào)回黃岡縣當工人,工作之余他仍然堅持讀書?;謴?fù)高考第一年,26歲的他參加了高考,只讀了初中二年級的他考取了湖北大學中文系。

在大學里,他對古典文學情有獨鐘,他讀到一些關(guān)于《紅樓夢》研究的書籍,發(fā)現(xiàn)許多研究者繪制的賈府平面圖都不一樣,心中十分詫異。那時起,他開始全面了解了紅學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大觀園研究。根據(jù)無數(shù)次細讀《紅樓夢》一書,他用兩年時間精心繪制了一幅大觀園圖。暑假時,他帶著這張圖只身來到北京,分別與文化部紅樓夢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聯(lián)系,并將這張圖留下來,請有關(guān)專家指教。不久,童力群收到了紅學專家紅樓夢研究所顧平旦教授的回信,顧教授對他的大觀園圖給予了部分肯定,鼓勵他堅持研究下去。

童力群大學畢業(yè)時,也以《紅樓夢》研究寫了3萬字的論文,獲得全校最高分。大學畢業(yè)后,童力群到黃岡廣播局工作,他仍然堅持著對大觀園的研究,曾寫信建議按照大觀園的建筑布局,在長江岸邊興建我國第一個“紅樓夢”大觀園,此想法受到了當時縣委書記的肯定,但表示修大觀園無能為力。此事傳開,童力群被人說成是“書呆子”。

盡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對大觀園的研究,自費訂閱了大量紅學研究書刊,全面了解最新的紅學研究成果,曾細致地研究了戴志昂、徐恭時等人的研究動向,做了大量讀書筆記。他根據(jù)《紅樓夢》和《清史稿》及地方志的撰文,認為林如海的原型為生于河北景縣、后為兩淮鹽政的魏廷珍,這一說法得到了一些專家的支持。他反復(fù)多次細讀《紅樓夢》,根據(jù)小說內(nèi)容,一點點推敲和尋找,繪制更加完美的大觀園圖。他很有創(chuàng)意地研究出了賈府、大觀園的一些尺度,例如:榮府西角門到賈母垂花門的距離,嘉蔭堂到凸碧山莊的距離及大觀園的周長,并發(fā)表了多篇論文論證,在學術(shù)界引起巨大反響。

他由大觀園圖的研究發(fā)展到研究賈府全圖,對這幾個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先后去過北京、南京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調(diào)閱有關(guān)圖文,從中收錄了大量較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這使他的研究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一些新的結(jié)論和觀點也應(yīng)運而生。

童力群花了10年時間,先后繪制了12份大觀園示意圖,這使他對大觀園的研究日臻完善。在此,他考證出了大觀園的重要數(shù)據(jù):如賈府的面積為846畝,其東西長約為450米,南北長約為940米,大觀園面積為372畝,其周長約為2016米,建大觀園后,榮府約223畝,寧府約251畝(含會芳園),榮寧兩府大門相距180米,賈政院,內(nèi)儀門和賈珍內(nèi)儀門,與寧榮前街相距都約180米……

就這樣,童力群教授共用18年時間繪制了精確細致的賈府平面圖。平面圖發(fā)表時,他旁征博引,用洋洋灑灑4萬字將考證向?qū)W術(shù)界作了新的說明。他的觀點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重視。童力群的研究顯山露水,在這一研究領(lǐng)域,他取得了不可多得的成就,繪制的賈府平面圖全國一流,并獨占鰲頭。

考證大觀園原型掀風浪

一張賈府圖的成功并沒有讓童力群教授滿足,他仍然悉心研究,要在這一研究方向取得新的突破。他幾乎每天都在研究多種帶有評注的《紅樓夢》版本,搜集其他專家的研究動向,從中取長補短。

1998年,童教授在市新華書店買書時,偶然讀到一本著作,有南京大學中文系高國藩教授的一篇文章——《江寧紅樓夢傳說采風記》。文中講到了南京江寧區(qū)花塘村與《紅樓夢》的傳說。童力群教授興奮不已。不久,又有報道提及了花塘的傳說,這使他更加興奮。他先寫信給南京江寧區(qū)花塘村委會,向他們詢問核實當?shù)赜嘘P(guān)“紅樓夢的傳說”,不久,村委會回信了,他們確證《紅樓夢》中的曹、王、史、薛四個家族,現(xiàn)在也還有這四個村子,并請他前往調(diào)查。一段時間后,童力群教授又收到他們寄來的江寧區(qū)地圖。讓童力群教授感到意外的是,從這張地圖上,他不僅能印證他過去的了解,而且還有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

經(jīng)過半個月的分析,童力群教授又在地圖上發(fā)現(xiàn)了很多與紅樓夢中相對應(yīng)或有關(guān)的地名。經(jīng)查證,江寧花塘周圍的許多村及山、水、地段等名稱都與《紅樓夢》里的人名和地名相吻合。童力群決定親身前往,要解開這個謎。

2001年暑假,童力群教授來到了花塘村。調(diào)查中,他吃住在農(nóng)戶家里,聽到了許多關(guān)于曹雪芹祖父的傳說……在這15天的調(diào)查中,童力群教授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與《紅樓夢》有關(guān)的地名,比如對應(yīng)葫蘆廟的葫蘆壩;對應(yīng)劉姥姥和王板兒的劉村和王山咀;對應(yīng)尤二姐和張華的古塘尤和石塘張等……他先后采訪百余人,做了30多萬字記錄。他發(fā)現(xiàn)有40多處的吻合,不僅如此,還有許多書中描述的建筑格局與花塘相似。童力群教授確認花塘一帶為大觀園的一個原型。

童力群教授的論文一發(fā)表,即刻引起了紅學界的強烈反響。顧平旦教授認為他搜集的資料可以作一個合理推斷,也就是曹雪芹當年到過花塘,從而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過程的一些靈感。天津師范大學紅學學者趙建忠認為:“有這么多巧合,恐不是巧合,即使是巧合,也不可輕視,況且這巧合的地點不在別處,而是在紅樓夢的故鄉(xiāng)南京!”

但更多的專家、學者持反對意見,更有專家、學者當眾指出,童力群是胡說。

全國各大報刊媒體紛紛對大觀園原型的爭議給予報道,國內(nèi)100多家報紙轉(zhuǎn)載,與童力群教授的觀點一同接愛讀者審閱的還有批駁的聲音,部分紅學專家、學者們義憤填膺,在大型學術(shù)會議上公開批判童力群教授的觀點,有的人說他想出新聞效應(yīng),引起社會轟動;有的說他思想方法有問題,主要是文德有問題,說他是標新立異等等。

童力群教授站到了風尖浪口。在受到專家、學者們批駁的同時,他也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許多人給他寫信,支持他的觀點,也有一些紅學研究者站出來維護他。這讓童力群教授在郁悶的日子里見到了些許陽光。他深知,學術(shù)上的分歧是正常的,專家們這么關(guān)注他的研究,說明他的研究有價值。童力群教授毫不氣餒,解決這個問題就得解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作者問題,只有考證了作者的真實性,才能解決這個花塘村的問題,他要證明自己絕不是胡說,_

于是,童力群教授把精力又投入到考證作者的研究上,他認為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作者并非一個人,曹雪芹是原創(chuàng)者,但是在后來的傳抄和流傳中,有人又進行了新的修改和完善。這個觀點的考證,正在研究之中。

社科院來了最老的學生

童力群教授致力于近30年的紅學研究,他被中國紅學會廣泛關(guān)注,鄂州大學對他的研究課題非常支持和重視。2007年春天,應(yīng)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邀請,他來到中國文學級別最高的研究所做訪問學者,做了著名學者劉世德先生的學生。

對于來自偏僻鄂州的童力群教授來說,到北京進修紅學,來自全國地級市的唯他一人,機會十分寶貴。他買了北京地圖,他要一個個地拜訪紅學專家。這20多個紅學專家是紅學研究的佼佼者,57歲的童力群教授四處尋找專家們的住址,有的專家們住得很遠,他常常在公交車上一站兩個多小時,有時候好不容易趕去了,卻到了下班時間,他只好等著;有時候剛剛進門,又到了吃飯時間,他只得匆匆起身,心中十分遺憾。在北京進修4個月,他拜訪了20多個專家,那些反對他的,支持他的,批駁他的,甚至還有挖苦他的,對這個執(zhí)著的求學者,不得不伸出友好的手。

因此,童力群是“最老”的學生,最勤學的學生,最令人尊敬的學生。

在童力群致力于紅學研究的29年來,他極少與人交際,他在大學給學生上中國古典文學課。學生們說,聽他講課就是一種享受。他所有的業(yè)余時間全部用在書本上,他從來沒有早于夜里11點睡過覺,寒暑假從沒有休息過。多年來,他為紅學研究寫了100多萬字論文,出版2本研究著作。他長期從事研究,對生活瑣事幾乎一竅不通,生活全由妻子照料。妻子沒有工作,家里全靠他一個人的工資收入養(yǎng)活,兩個女兒一個已完成大學學業(yè),一個正在上大學。童力群教授家的生活一直十分清苦。學術(shù)著作的出版都是自費,他的學術(shù)著作卻苦于沒錢出書發(fā)表,在大觀園原型問題上出現(xiàn)了分歧后,童力群教授寫了30萬字的學術(shù)著作進行反駁,可是卻因為拿不出兩萬元的出版費,眼睜睜地讓別人說他胡說而無法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當有些教授四處走穴講課時,當許多教授放棄研究另擇高枝時,當許多人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時,童力群教授堅守著自己的追求。許多高校許以高薪請他去就職,童力群教授謝絕了,他不做金錢的奴隸,要做文化的求索者。在他的帶領(lǐng)下,鄂州大學成立了紅學研究所,并專門招來了致力于紅學研究的碩士生。紅學研究所現(xiàn)有9個從事紅學研究的中青年教師,研究課題都處在紅學的前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