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jīng)歷
楊堅,小名那羅延,弘農(nóng)郡華陰縣人(有爭議),出生于西魏大統(tǒng)七年(公元541年)。楊堅是漢朝太尉楊震的第十四代孫子,其父為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忠。
楊堅十四歲時,京兆尹薛善任用他為功曹。十五歲時,楊堅因其父楊勇的功勞又被任命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楊堅在他十六歲這一年,晉升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文帝稱楊堅的風骨不同于世間的人。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周明帝即位,任命楊堅為右小宮伯,晉封為大興郡公。周明帝曾派遣善于看相的人來和為楊堅看相,來和對周明帝稱楊堅不過可以作為柱國,而私下對楊堅稱其必經(jīng)過一番殺戮后成為天下的君主。周武帝即位后,楊堅晉升為左小宮伯,出任隨州刺史,晉位為大將軍,后被召回京。楊堅在母親生病時侍疾三年,因此得純孝之名。周文帝之侄宇文護掌權(quán)時十分忌憚楊堅,屢次想要加害于他,楊堅在大將軍侯伏、侯壽的救護下幸免于難。 周武帝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周武帝聘楊堅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妃,于是對楊堅更加禮遇尊重。齊王宇文憲向周武帝進言,稱楊堅的面相恐怕不是作為人臣的相貌,應該盡早除掉他,周武帝不以為然。內(nèi)史王軌急切地進諫,稱太子日后并非國家的主人,而楊堅生有反叛的相貌。楊堅聽說此事非常害怕,于是隱晦自己。 輔政掌權(quán)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周宣帝即皇帝位,楊麗華從皇太子妃成為宣帝皇后。楊堅作為皇后的父親,被任命為上柱國、大司馬,開始輔政北周政權(quán)。周宣帝制定了《刑經(jīng)圣制》,極為嚴苛,楊堅認為法令條例過多不能夠興盛國家、安定百姓,加以懇勸。 楊堅的地位和聲望漸高,周宣帝對其產(chǎn)生忌憚之心。周宣帝的后宮中有四位后妃與楊麗華一樣同為皇后,為爭寵她們互相攻擊。周宣帝對楊皇后稱一定會族滅楊家,于是召楊堅入宮,命令左右如果楊堅神色有變就殺了他。但楊堅進宮后神情自若,因此免禍。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楊堅被任命為揚州總管,赴任前突發(fā)足疾因而暫緩行程,恰逢周宣帝病危。宣帝長子宇文闡年幼,因楊堅是楊皇后之父,前內(nèi)史上大夫鄭譯、御正大夫劉窻便假傳詔書讓楊堅進宮侍奉宣帝,接受遺命輔佐朝政、都督軍事。周宣帝病逝后,周靜帝即位,任命楊堅為假黃鉞、左大丞相,總領(lǐng)百官。楊堅更改周宣帝時刑罰政令嚴酷的部分,使之寬和,贏得天下人歸心。 楊堅擔心周氏諸王在藩國生變,便以趙王宇文招準備嫁女突厥為由,召藩王入京,于是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yōu)來到長安。相州總管尉遲迥自認為是有聲望的宿將,因感到楊堅輔政專權(quán)而憤憤不平,于是起兵。趙國、魏國跟從的人很多,十多天就聚集了十幾萬人。宇文胄在滎州、石愻(xùn)在建州、席毗在沛郡、席毗之弟叉羅在兗州,也紛紛響應。尉遲迥又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陳國作為人質(zhì),請求陳國的援軍。楊堅命上柱國、鄖(yún)國公韋孝寬鎮(zhèn)壓尉遲迥叛亂。雍州牧、畢王宇文賢以及趙、陳五位藩王看此情狀也在暗中圖謀叛亂。楊堅捉拿了宇文賢并將其斬首,但沒有揭露趙王等人的罪狀,暫時安撫他們。五王的圖謀漸顯后,楊堅斬殺了他們。后韋孝寬擊敗尉遲迥并將其斬首,將首級傳送朝廷,余黨也全被討平。楊堅由此清除了鮮卑族中的反動力量,為自己禪代周鼎奠定了基礎。 代周建隋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靜帝晉楊堅為大丞相,不久又晉楊堅為相國,免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冢宰的稱號,晉爵位為王。靜帝下詔稱楊堅可以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行,贊拜不稱名,備九錫的禮儀,加賜璽紱、遠游冠,綠色組綬的相國印,使之地位在眾諸侯王之上。楊堅多次推辭,最后只接受了王爵和十郡封地。 周靜帝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楊堅接受了九錫的禮儀。后周靜帝又下詔要禪讓帝位。楊堅三次推辭才接受。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楊堅從相府著常服入臨光殿按禮制即皇帝位,定國號隋,改年號開皇。隋文帝楊堅追尊父親楊忠為武元皇帝,母親呂氏為元明皇后,立王后獨孤氏為皇后,王太子楊勇為皇太子。五月二十三日,原北周皇帝、介國公宇文闡去世,楊堅在朝堂為他舉行哀禮,謚號靜帝。 建都平亂
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下詔稱自己奉上天之命成為天下共主之時正處于生靈凋敝之際,故暫居前代宮殿。王公大臣勸其建立新都,于是隋文帝命左仆射高赹、將作大匠劉龍、巨鹿郡公賀婁子干、太府少卿高龍叉等人在城東南龍首山修建新都,并任命營建新都的副監(jiān)賀婁子干為工部尚書。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遷往新都“大興城”,并大赦天下。 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陳人進犯陜州。隋文帝下詔討伐陳國,開始滅陳之戰(zhàn)。隋文帝扣留陳國使臣,并任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元帥以三路軍隊討伐陳國,共計總管九十人,士兵五十一萬八千人,都接受晉王的統(tǒng)轄。隋文帝為軍隊餞行,稱懸賞捉獲陳朝國君陳叔寶可封為上柱國、萬戶公。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賀若弼在蔣山大敗陳軍,活捉陳將蕭摩訶。韓擒虎領(lǐng)軍隊攻進建鄴,俘虜陳叔寶,陳國被征服。后隋文帝派遣使者安撫嶺南、收歸國土,由此國家得以統(tǒng)一。 開皇盛世
在平定叛亂后,隋文帝結(jié)束了從西晉末年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分裂割據(jù)達三百年之久的混亂局面,并開始針對凋敝的國家進行一系列改革。在政治上隋文帝改革吏治,建立三省六部制,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quán),改革均田制和賦役制,減輕農(nóng)民負擔;在經(jīng)濟上,進行大索貌閱,實行輸籍法,掃除隱瞞戶籍的積弊,統(tǒng)一貨幣和度量衡,方便百姓生活,盡山澤之利,免入市之稅,鼓勵工商業(yè)發(fā)展;在軍事上,改革府兵制,實現(xiàn)兵民合一;在文化上,開創(chuàng)科舉,改革律法。 在隋文帝的改革下,政令實施的效率得到提高,避免了官員專權(quán)獨大局面的出現(xiàn),農(nóng)業(yè)、工商業(yè)得到了發(fā)展,隋朝經(jīng)濟得到快速恢復。兵民合一節(jié)省了國家的軍費開支,加強了中央對軍隊的控制,在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匈奴南侵和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滅陳之戰(zhàn)中取得了勝利。 這一時期隋朝出現(xiàn)了長期分裂后的短期繁榮,即“開皇之治”。開皇年間,全國墾田面積是東漢時期的2.6倍,共1940萬余頃;人口飛速增長,由隋初450萬戶增長至開皇九年(公元589年)700萬戶左右,至隋煬帝大業(yè)二年(公元606年)達900萬戶左右?!?/span>隋書》評價稱“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qū)宇之內(nèi)晏如也”。 晚年決策
隋文帝在建立開皇盛世之后,進入其晚年執(zhí)政時期。隋文帝一改之前的勤勉謹慎,醉心于以嚴懲的手段駕馭臣下,猜忌功臣,刑罰嚴酷。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因有人誣告上柱國元諧謀反,隋文帝聽信讒言,處死功臣元諧。開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因內(nèi)史令李德林多次諫諍是否盡誅北周皇族一事,稱其“忤旨”,將其貶為州刺史。后隋文帝又多次以“謀反”的罪名處死禁軍將領(lǐng)虞慶則、涼州總管王世積等有功或有才能的官吏將領(lǐng)。 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因易立太子一事,隋文帝顛倒忠奸,罷免賢相高颎(同“炯”),任用楊素為宰相。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經(jīng)楊廣和楊素的密謀,加之隋文帝聽信皇后獨孤氏之言,皇太子楊勇被廢黜,楊勇及其子被貶為庶人,晉王楊廣被立為皇太子。廢立太子之事牽連大批官吏,加劇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后隋文帝病危時曾對自己改立太子之事悔之晚矣,認為楊廣的品性并不足以將國之大事托付于他,并且認為獨孤皇后的立嗣建議最終誤事誤國。 暮年逝世
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文獻皇后獨孤氏崩于永安宮,享年五十歲,葬于泰(太)陵。在文獻皇后身死后,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得到隋文帝的寵幸?!?/span>隋書·后妃傳》中記載,隋文帝因被寵妃所惑,于是染病。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于仁壽宮病危,與百官辭別。他對左右的侍者稱如果文獻皇后還在的話自己不會落到今天的田地。不久隋文帝于仁壽宮大寶殿去世,享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
隋文帝的靈柩從仁壽宮出,在大興前殿舉行殯禮,后葬入泰(太)陵,與文獻皇后獨孤氏同墳而異穴。凡官員或百姓前來奔喪的,都允許他們進入陵中觀看。
人物關(guān)系
父親 | 楊忠 | 隋文帝時期追謚其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
母親 | 呂苦桃 | 隋文帝時期追崇其為元明皇后 |
兄弟 | | 元明皇后所生,隋文帝時期追封其為蔡王,謚號景 |
| 元明皇后所生,隋文帝時期封其為滕王,謚號穆 |
| 隋文帝異母弟,隋文帝時期追封其為道王,謚號宣 |
| 隋文帝異母弟,隋文帝時期追贈其為太尉、冀州刺史,謚號昭 |
姐妹 | 楊氏 | 隋文帝姐姐,隋文帝時期被封為萬安公主、安成長公主 |
皇后 | | 隋朝第一任皇后,死后與隋文帝合葬泰陵,謚號文獻皇后 |
妃嬪 | 陳氏 | 南朝陳宣帝之女,隋文帝病危時拜其為宣華夫人 |
蔡氏 | 陳國滅亡后被選入宮為世婦,隋文帝病危時拜其為容華夫人 |
陳氏 | 南朝陳宣帝第二十四女,封號為弘政夫人 |
尉遲氏 | 宮人,為獨孤伽羅所殺 |
兒子 | 楊勇 | 文獻皇后所生,隋文帝長子,被楊廣矯詔賜死,后追封其為房陵王 |
楊廣 | 文獻皇后所生,隋文帝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謚號煬皇帝 |
楊俊 | 文獻皇后所生,隋文帝三子,隋文帝時期封其為秦王,謚號孝 |
楊秀 | 文獻皇后所生,隋文帝四子,隋文帝時期封其為越王,后改封蜀王 |
楊諒 | 文獻皇后所生,隋文帝五子,隋文帝時期封其為漢王,后因起兵造反被囚禁至死 |
女兒 | 楊麗華 | 文獻皇后所生,隋文帝嫡長女,宇文赟之妻,隋文帝時期封其為樂平公主 |
楊氏 | 文獻皇后所生,河陽郡公、河州刺史李長雅之妻,隋文帝時期封其為襄國公主,隋煬帝時期封其為清河長公主 |
楊氏 | 文獻皇后所生,柱國宇文慶之子宇文靜禮之妻,隋煬帝時期封其為廣平公主 |
楊阿五 | 文獻皇后所生,隋文帝第五女,初嫁襄州刺史王誼之子王奉孝,后改嫁千牛備身柳述,隋文帝時期封其為蘭陵公主 |
參考資料:
為政舉措
政治
改革吏治
在中央官制上,隋文帝廢除北周六官制,確立五省六曹制,后演化為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在中央設最高行政機構(gòu)尚書、門下、內(nèi)史三省,尚書令、訥言、內(nèi)史令作為三省的長官,官職共同為宰相。內(nèi)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隋文帝又在尚書下設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六部,每部設尚書,用以執(zhí)行政令、處理政事。在漢魏時期,三省已有雛形存在,但三省并立同行,各有分工,三省長官共同向皇帝負責則是始于隋文帝。三省之間互相牽制和補充,既能保證政令的實施,又能避免專權(quán)獨大的狀況出現(xiàn),對君主專制起到了加強的作用。 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隋文帝變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制。通過裁汰冗官,精簡機構(gòu),隋文帝進一步為國家節(jié)省開支,同時也提高了行政效率。隋文帝廢除了漢代以來州縣長官自辟僚佐的制度,規(guī)定中央吏部而非州縣長官任免考核地方九品以上的官員,將任免官吏的權(quán)力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
改革均田制
均田制是北魏以來國家的基本土地政策,隋文帝沿襲這一土地政策,但在受田對象和受田年限上對北魏的均田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頒布田令規(guī)定,提前農(nóng)民受田的年齡,廢除北齊丁男至老而退露田的規(guī)定。隋文帝對均田制的改革使農(nóng)民獲得了對露田的終身使用權(quán),但此項改革并不徹底,南北朝以來的“富強者兼嶺而占,貧弱者薪蘇無托”的局面并沒有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變,農(nóng)民普遍受田不足,且為了調(diào)整封建地主階級的內(nèi)部關(guān)系,官吏受田種類和名目比前代擴大。 改革賦役制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改革賦役制,縮短農(nóng)民賦役的年限,同時規(guī)定“不役者收庸”,用錢財代替勞役。開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又規(guī)定“人年五十,免役收庸”,即老人年滿50歲,可免除力役,而折庸代役。隋文帝創(chuàng)立的“以庸代役”制度使農(nóng)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生產(chǎn)活動,利于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和國家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同時隋文帝加征租粟數(shù)量,因隋文帝采用三倍于古的大斗征租,因此隋朝的租額在實行均田制的王朝中是最重的。租粟雖有增加,但力役負擔減輕,農(nóng)民的賦役在隋朝總體來看處于減輕的狀態(tài)。
軍事
改革府兵制
隋朝初年隋文帝延續(xù)西魏以來的府兵制度,府兵為獨立的軍戶,家屬隨軍營住于軍坊,不同于一般民戶。開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改革府兵制,令除另有軍籍外的軍人及其家屬隸屬州、縣戶籍,轉(zhuǎn)為民戶,不再為軍戶。軍人及其家屬需按照均田法令受田。軍人平時耕作,免租調(diào)力役,每年有一定時間輪番宿衛(wèi),戰(zhàn)時出征。兵民合一是府兵制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寓兵于民既節(jié)省國家的軍費開支,又有利于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并且可以預防府兵將領(lǐng)擁兵自重的情況發(fā)生。 經(jīng)濟
大索貌閱和輸籍法
開皇五年(公元585年),因隋朝課取賦役需以丁口計算,要對戶口進行進一步的核實,于是隋文帝下令在全國檢查戶口,即大索貌閱。同時隋文帝規(guī)定堂兄弟以下一律分居,各立戶頭,即析籍。通過大索貌閱,戶籍本上有11萬多人查實為丁,有164萬多人新編入戶籍。隋文帝取得了括戶運動的成功。接著隋文帝又實行輸籍法,確定戶籍。中央確定劃分戶等標準并頒行各州縣,依定樣標準確定每家戶等上下,寫成定簿,故百姓難以逃稅漏稅,地方官吏也不能進行舞弊。由于戶籍所征斂的數(shù)額比豪強少,故在輸籍法實行之后,有不少隱漏逃亡的農(nóng)民成為國家編戶。但這實際上帶有將廣大農(nóng)民束縛在土地上以便進行剝削的色彩。括戶運動中戶口數(shù)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而是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重于聚斂的目的。 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貨幣輕重不等,度量衡混亂,尺度復雜共有15等。隋文帝更鑄新錢“五銖”,改輕重不等的貨幣為每錢統(tǒng)一重五銖,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商品流通和經(jīng)濟發(fā)展。隋文帝對度量衡也進行了統(tǒng)一,以古制一尺二寸八分為一尺,古斗三為一斗,古稱三斤為一斤(古制即新莽所定度量衡),頒行全國,此舉使民眾生活便利,促進了隋朝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故明末史家顧炎武稱隋文帝統(tǒng)一度量衡:“三代以來,權(quán)量之制,自隋文帝一變。” 鼓勵工商業(yè)
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下令“弛山澤之禁”,名山大澤均不封禁,打破了兩晉南北朝時山澤之利多被官吏富豪壟斷的局面,金銀礦產(chǎn)不再屬于國家,百姓可以自行開采,并取消礦冶之稅,進一步減輕百姓的負擔。周靜帝時,隋文帝主政就已“除入市之稅”,建隋以后也不收入市之稅。入市之稅即關(guān)市之征,前朝往往將其作為稅收的重大來源,而開皇年間工商稅收趨于絕跡,隋朝成為無工商稅收之國,農(nóng)業(yè)土地稅成為隋朝的稅收主要來源。隋文帝此項制度類似于自由放任的經(jīng)濟政策,減輕了工商業(yè)者的負擔,有利于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文化
開創(chuàng)科舉
隋朝初年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仍是官吏選拔的標準,選拔官吏多看重門第。隋文帝認為九品中正制積弊很深,于是于開皇年間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度,將分科考試成績作為官吏選拔的標準。隋朝的科舉設秀才、明經(jīng)兩科,另有皇帝臨時設立的特科。在科舉制度下,選拔官吏比較重才學而不重門第,為庶民中的知識分子參與朝政提供了較為公平的途徑,也同時擴大了封建統(tǒng)治的階級基礎。雖然隋朝的科舉制度處于草創(chuàng)和未完善的階段,并沒有徹底改變豪強世族把持各級政權(quán)的狀況,但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自隋文帝為之一變。從隋唐至清末,科舉制度維持了1300年之久,對歷代封建統(tǒng)治的影響都很大。 改革法律
開皇元年(公元前581年),因北周刑罰殘酷,隋文帝在法律上進行改革,制成《開皇律》。該律共十二篇、五百條,雖適當參考北齊律但也進行了修正,除去死罪、流罪、徒杖等千余條。與前代刑律相比,《開皇律》條目簡單、刑罰較為寬和?!堕_皇律》是對前代封建法律的總結(jié),對后代封建法律影響很大,《唐律》就是沿襲《開皇律》而來。 民族
隋文帝在民族政策上對威脅較大的突厥采取“離強合弱”、恩威并用的民族政策,對西域、吐谷渾采用以和為主的民族政策,對東北東胡族、長江流域丘陵山區(qū)獠貍諸族和關(guān)中以北的稽胡采取“以德御之”的懷撫政策。 隋文帝對周邊各族,除了對突厥、吐谷渾的侵犯給予有力反擊和征討加以“威服”外,更多的是主張用“德懷”的方法進行安撫和羈糜。隋文帝對這些民族的歧視色彩較為淡薄,任命這些民族的成員任隋朝統(tǒng)治集團的顯赫要職,多予懷柔,不過肆誅戮。對于歸附的少數(shù)民族,隋文帝較為注意妥善安排他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并出現(xiàn)了“人民羊馬,遍滿山谷”的情況。從相對意義上而言,隋文帝的民族政策較為開明,但從根本上講,仍具有民族壓迫的性質(zhì),只是程度較為寬緩。
隋文帝施行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民族壓迫的性質(zhì),但這種消極性在封建特權(quán)的背景下是難以避免的,整體上隋文帝的民族政策還是有利于隋初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以及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
評價
隋文帝楊堅作為隋王朝的開國皇帝,其歷史功績是不容抹殺的?!端鍟贩Q其“性嚴重,有威容,外質(zhì)木而內(nèi)明敏,有大略”,是有謀略的帝王之才。《全唐文》中稱隋文帝“使六合之中,觀如曉日;八纮之內(nèi),若遇心晴”,肯定了其結(jié)束分裂、治理國家的功績。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稱“隋文帝何如主也?賢主也”;歷史學家胡如雷稱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起過顯著進步作用的杰出皇帝,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完成時代所賦予的使命”;現(xiàn)代學者楊希義也稱楊建“經(jīng)過禪代周鼎、北擊突厥、南滅陳朝,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結(jié)束了從西晉末年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分裂割據(jù)達三百年之久的混亂局面”,在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中是有巨大功績的。 而對楊堅的負面評價則是聚焦于他不悅?cè)鍖W、天性沉猜、易立太子等方面?!端鍟分蟹Q楊堅“不悅?cè)鍖W”“不達大體,故忠臣義士莫得盡心竭辭,其草創(chuàng)元勛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認為楊堅不以儒學為基礎治國理政,過于殺戮、顛倒忠奸。《太平御覽》中稱:“跡其(隋王朝)衰怠之源,稽其亂亡之非,起自高祖(楊堅)成于煬帝,所由來遠矣,非一朝一夕?!闭J為隋文帝易立太子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處置失當,導致了隋王朝后期的政治危機,加速了楊隋政權(quán)的短促而亡。 現(xiàn)代學者對于隋文帝的負面評價更為辯證客觀。毛澤東曾在閱讀《隋書》評隋文帝“天性沉猜”時批注“蘊藏大亂”?,F(xiàn)代學者中多反對《隋書》儒林傳和本紀史臣語云楊堅“不悅?cè)鍖W”、“不敦詩書”的說法。胡如雷認為隋文帝是“儒法并用的政治家”,只不過“法多于儒、法勝于儒學”;現(xiàn)代學者趙云旗稱“在隋文帝的大力發(fā)展下,隋代儒學與教育事業(yè)大為起色,自修好學蔚然成風”,故“說隋文帝不悅?cè)鍖W,不悅詩書是不合情理的”。
人物爭議
史學界對隋文帝楊堅有諸多負面評價,但也存在著對其負面評價的爭議?!?/span>廿二史札記》中對隋文帝獲得帝位的原因做出了總結(jié):“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jié)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倍鴵?jù)《資治通鑒》記載,楊堅在代周前,為了穩(wěn)定政局、擴充實力,重用李德林等一批政治家,先后“革宣帝苛酷之政,更為寬大,刪略舊律,作《刑書要制》,奏而行之,躬履節(jié)儉,中外悅之”,又對敵對勢力進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才最終登上帝位。隋文帝晚年的作為也多受到史家的指責,主要集中于批判隋文帝持法尤峻、薄于功臣等。但如學者張先昌等也提出了對此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隋朝建立后“功臣多獲罪”的原因在于,隋文帝在加強中央集權(quán)化的過程中,由于政策的調(diào)整,一些功臣勛將未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表達對皇帝和新政的不滿,其行為觸犯國家法律,才會造成或殺或貶或除名為民的結(jié)果。學者趙云旗也表示,這實際上是皇權(quán)與臣權(quán)的斗爭,是歷史的局限性和封建專制造成的。 后世紀念
陵寢
隋文帝泰陵位于陜西省楊凌區(qū)五泉鎮(zhèn)王上村東北約200米處,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氏的合葬陵墓。
隋文帝陵名在史書文獻中多被寫作“太陵”?!?/span>長安志》中記載,隋文帝泰陵位于縣西南二十里處的三畤原。[5]至清代學者畢沅因襲不改,在隋文帝陵前立碑題“隋文帝泰陵”,遂訛誤至今。 《隋書》中記載,泰陵的營建主要由工部尚書宇文愷和越國公楊素籌劃,工藝家、建筑家何稠參與掌管,楊素負責完成。其中關(guān)于泰陵陵地的選擇,據(jù)《隋書·蕭吉傳》記載,陰陽家蕭吉也曾參與其中。 影視形象
年份 | 影視作品 | 飾演演員 |
1987 | | |
1996 | | |
1996 | | 陸根章 |
1998 | | 陳寶國 |
2003 | 《隋唐英雄傳》 | |
2007 | 《少林寺傳奇》 | 吳京安 |
2008 | 《隋煬帝》 | 葉鈞 |
2012 | 《隋唐英雄》 | |
2013 | | 湯鎮(zhèn)業(yè) |
2013 | 《蘭陵王》 | 韓棟 |
2013 | | |
2015 | | |
2018 | 《獨孤天下》 | 張丹峰 |
2019 | | 陳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