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介臣同志1918年開始上小學,白天讀書,夜間常常去觀看民間演唱的花燈,久而久之,他就更加喜愛花燈藝術。當他13歲時(1924年)就正式拜玉溪縣民間的花燈藝人佘四先生(花燈藝術人永琨同志的父親)為師,學唱花燈,專攻小生。由于他勤學苦練,努力鉆研,兩年以后就能參加玉溪業(yè)余花燈班子(當時稱為“逗湊班”)到各地演唱花燈。俗話說: “業(yè)精于勤,藝無止境?!毙芙槌纪鞠葘W唱小折子戲,后習大眾戲,博采眾長,技藝漸精。自從他扮演花燈劇《探干妹》中的干哥,和《出伯訪友》中的梁山伯等角色以后,在花燈小生行當中,嶄露頭角,因而被聘到易門縣小街、大村、飛村等地當花燈教師。1927年至1932年6年之中,每年春節(jié)起開始流動演唱花燈至農忙插秧季節(jié)結束;到秋收農閑以后,又開始到各地農村教唱花燈。在暗無天日的舊社會里,藝人們的生活是沒有保障的。在每一年當中除了教唱和演唱花燈而外,藝人們總要失業(yè)大半年,生活極其艱辛。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侵略戰(zhàn)爭,七·七瀘溝橋事變之后,我們偉大的黨領導下的延安魯藝學院號召全國文藝界“為抗日服務”。這個口號傳入云南后,王旦東同志組織了“云南農民救亡燈劇團”。熊介臣同志和一些愛國藝人們一道參加了這個抗日救亡的團體。自此花燈由農村進入了城市,在昆明的文廟里(即現今的市群藝館)進行宣傳抗日的演出活動。該組織主要成員如下:前臺主任王旦東,后臺主任熊介臣,舞臺監(jiān)督賀繼盛,燈光布景胡家榮。主要演員有——佘家友、佘家柱、趙興漢、丁素英(即丁本立),翟竹慶、董義、湯明祥、李潤,此外還帶領了一些青年學生。其主要劇目有:《張小二從軍》、《掄斃羅小云》、《抗戰(zhàn)十二花》、《茶山殺敵》等。該劇團除了在昆明演出外,并流動至宜良、玉溪、個舊等12個縣做抗日宣傳巡回演出,歷時兩年之久。這個組織對于我省抗日救亡運動起了積極的作用,從而也促進了花燈劇種的發(fā)展,熊介臣同志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9年,國民黨反動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面目逐漸暴露,強迫“云南農民抗日救亡燈劇團”解散。自該劇團解散到1942年,熊介臣同志先后被聘請到昆明近郊小廠村,涼亭村、雙橋等地教授花燈。 1942年,熊介臣同志又一次被國民黨反動政府抓兵到楚雄、下關,1944年才由下關逃回昆明。不久,又被國民黨憲兵司令部抓去關押起來。當時熊介臣同志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得拉錢借債,用了偽幣140,000元才算從監(jiān)獄中被贖出來。1945年抗日勝利后,他先后在金牛街、制革廠教唱花燈。1946年至1947年在昆明“慶云花燈彩排茶室”唱花燈,1948年至1949年在“華豐彩排茶室”演唱花燈。 春雷一聲震天響,云南人民得解放。在舊社會受苦受難的花燈藝人熊介臣同志和廣大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一起,在偉大的黨領導下取得了徹底翻身。1950年在黨的培養(yǎng)下,他參加了花燈工作者聯合會,任宣教主任之職。同年11月27日,他光榮地被選舉為代表到祖國首都北京參加全國第1屆戲曲工作會議,通過學習,熊介臣同志政治覺悟提高很快?;乩ッ骱螅邳h的領導下組織了花燈宣傳隊,他任隊長。配合當時的“清匪反霸,減租退押”等政治運動,到農村進行宣傳。 1951年4月,昆明人民燈劇團正式成立后,熊介臣同志擔任團長。在舊社會飽經風霜的花燈藝人熊介臣吃夠了舊社會的苦,所以他深感新社會的甜。通過學習了黨的文藝方針,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明確了文藝工作要為人民服務的方針,所以他在昆明人民燈劇團執(zhí)排了《人往高處走》、《夫妻合作》、《羅漢錢》、《河伯娶婦》等劇目,緊密配合黨的合作化運動、新婚姻法,到各專縣農村進行廣泛的宣傳演出,曾到過個舊、宜良等地農村,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到當地領導和群眾的好評。 1956年昆明人民燈劇團合并到省花燈劇團,他任團委。在這期間,他對于整理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和一些劇本改編做了大量工作,如,花燈歌舞《大茶山》等劇本就是他參加整理的。
1961年,曲靖專區(qū)文藝學校請他去輔導,在當地培養(yǎng)了一批花燈演員,為曲靖地區(qū)專業(yè)花燈團、隊增加新生業(yè)的一大損失。1963年,他調到云南省戲曲學校任花燈專業(yè)教師,直到1980年,整整17年中先后培養(yǎng)了3班學生,為黨的文藝戰(zhàn)線輸送了100余人的文藝新戰(zhàn)士。
在四害橫行的10年浩劫中,熊介臣同志和廣大的文藝工作者一樣,深受其害,受盡磨難。黨的三中全會以后,熊介臣同志煥發(fā)了革命的青春,心情舒暢,決心在他的有生之年,為黨的文藝事業(yè)多培養(yǎng)一些學生;并著手重新整理了花燈傳統(tǒng)劇《山伯訪友》、《五里塘》、《虞美情》、《玉寶瓶》等劇本;新創(chuàng)作了花燈歌舞劇《山茶重開》。不料在1980年2月初,他病魔纏身,經醫(yī)治無效,不幸與世長辭,終年69,他的逝世是我省花燈藝術事業(yè)的一大損失。 熊介臣同志從事花燈藝術工作整整56個春秋,為花燈藝術的發(fā)展和花燈人材的培養(yǎng),貢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他的專長是花燈小生,他的表演細膩、真實、自如,其身段瀟灑雅致,剛健脫俗。他生前曾總結了他一生的表演要領——“雅”、“灑“發(fā)”的規(guī)律。 “雅”即儒雅可風。在演古典戲時,小生多為書生,故必須具有儒雅氣概。:如演《天仙配》中的董永一類小生,雖然要文雅,但由于他家境貧寒,勞動度日,故又必須具有勞動人民的氣質?!盀ⅰ奔礊t灑,演才子佳人之類的小生應演得倜儻風流,但不放蕩,不輕狂,切忌渲染色情。 “發(fā)”即柔而有剛,比如人的頭發(fā)很柔和,但是不能隨手成形,手一松,它又直了。因此,小生的動作也要外柔內剛,內外要相濟,必須演得剛健、樸實。他在56年的藝術實踐中,一面繼承花燈傳統(tǒng)藝術,一面又在這基礎上不斷加以發(fā)展創(chuàng)新,并吸收和借鑒兄弟劇種的優(yōu)秀表演特點,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千錘百練,自成一家。 他的唱腔,字正腔圓,韻味深長,抑揚頓挫鮮明,風格淳真濃厚,真是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他對于傳統(tǒng)花燈唱腔。不是墨守成規(guī)地模仿,而是根據劇情、人物感情的不同,加以革新創(chuàng)造的。例如,現在花燈界所用的玉溪“道情”,就是熊介臣和老一輩藝人們根據玉溪“老道情板”的旋律發(fā)展創(chuàng)新為現在的這支“道情板”的,通過這一發(fā)展,唱起來戲劇性加強了,表現力也擴大了。
他的嗓音清脆、甜美、純正、柔和、悠雅動聽,直到1979年他年近古稀時,尚未減色。根據黨中央文化部指示,對老藝人唱腔進行搶錄時,云南人民廣播電臺請熊介臣同志去錄制了一些花燈唱腔,仍然是風格濃郁、聲情并茂,真不愧為唱、做俱佳的花燈小生,同時又是編劇、導演、表演三者兼長的多面手,這在花燈界是罕見的。
熊介臣同志,為人正直,對工作勤勤懇懇,對學生誨人不倦,56年如一日,為花燈事業(yè)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熊介臣老師雖然與世長辭了,但他的花燈藝術卻保留在文藝百花園中,將永遠地流傳下去,為祖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