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池公園
北京西站的建設構想早在1950年代就已經(jīng)基本形成。歷史上曾經(jīng)先后于1975年至1976年、1981年至1985年和1989年至1993年三次進行規(guī)劃和研究。1959年秋天,北京站剛剛建成之時,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審查北京市鐵路規(guī)劃的過程中,就肯定了要在北京建設一座西客站的建議。
1960年9月,在修改的北京鐵路樞紐總布置圖中,當時的構思是以北京西站和北京站作為樞紐主要客運站,并可能以四線并行地下隧道方式穿越北京市中心連接兩大車站,而西站的站址正對公主墳。北京市政府也相應地在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在當時仍為市郊的蓮花池附近為之預留了土地,因此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蓮花池一帶一直是簡易平房為主的倉庫區(qū),沒有建設過永久性建筑。 北京西站風光
1975年至1976年,北京西站啟動了第一次規(guī)劃和研究,提出了北京 西站的初步規(guī)劃方案,確定北京西站為通過式站型,站址位于今蓮花橋西南角,車站站臺、股道呈西北-東南走向,采用三角形廣場,站房面向立交橋中心,最終由于政治原因而擱置。1981年至1985年,北京西站啟動了第二次規(guī)劃和研究,通過方案論證提出了是車站中心正對羊坊店路的推薦方案,車站為通過式,站場設在北蜂窩路與三環(huán)路之間,今蓮花池東路以南,站臺西端距站中心180米,占用蓮花池公園約20畝綠地;客技站設在三環(huán)路和豐臺路之間,機務段、車輛段等設在三環(huán)路和規(guī)劃的四環(huán)路之間、萬壽路一帶,最終由于建設費用的原因而擱置。 1989年至1993年,北京西站啟動了第三次規(guī)劃和研究,正式采用了1983年達成共識的羊坊店路方案。1990年9月30日,北京市政府、原鐵道部、原郵電部向原國家計委提報北京西站的設計任務書,提出投資20億元人民幣,計劃1991年動工,1993年開通使用,1994年完成收尾工作。1991年3月,該規(guī)劃獲國務院正式批復。
北京西站北站房
1989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北京西站建設的前期搬遷任務展開。1992年7月20日,北京西站建設領導小組作出了“一年準備,兩年半施工,半年調試運轉,1995年底建成通車”的總體部署。
1992年下半年,北京西站進入先期施工階段,部分市政工程,例如新開渠蓋板河、地鐵預埋、西三環(huán)道路拓寬等,以及西長鐵路聯(lián)絡線崗洼特大橋等工程陸續(xù)開工建設。 1995年4月,北京西站內(nèi)外裝修、設備安裝全面展開,西長聯(lián)絡線鋪軌工程接近車站。
1995年6月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為北京西站題寫了站名。
1995年9月28日,第一列試運行列車經(jīng)西長聯(lián)絡線抵達北京西站,標志著北京西站正式試運營。
北京西站站臺
1995年11月7日,江澤民視察北京西站,在西站貴賓二廳聽取西站建設總指揮部的匯報,觀看了北京西站地下綜合大廳和北站房外景。1996年1月21日,北京西站正式開通運營。
2001年,北京市政府在申辦奧運會之際,北京西站地區(qū)管委會對北京西站的公共設備和場所進行全面整治和改造。
2003年下半年,由于北京西站的日發(fā)送列車設計能力遠遠不能滿足春運高峰期間的實際列車發(fā)送量,因此原鐵道部及北京鐵路局啟動了北京西站二期工程,在原有6個站臺的基礎上增設三個站臺。同時,對車站站臺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包括改善采光設施、改造雨篷、增高站臺等,改造后的雨棚是國內(nèi)首例大跨度鋼結構雨棚。 北京西站進站大廳
2003年10月2日,北京西站出入境聯(lián)檢廳啟用,以供京九直通車乘客使用。2005年,為配合北京南站封站改造,北京西站又擴建了9號站臺和新建10號站臺,以分流部分北京南站的旅客客流。在擴建工程中,同時對1至7號站臺的雨棚進行改建,并新建8至10號站臺的雨棚。 2005年12月,于1959年已經(jīng)提出的連接北京站與北京西站的北京地下直徑線開工。
2010年11月10日,北京西站南廣場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完成后,南廣場將分流西站部分旅客,從而緩解西站北廣場的交通壓力。 2012年,途經(jīng)北京西站的京廣高速鐵路開通運行。 2012年9月22日,改造完成的北京西站南廣場正式啟用。
2015年3月20日,北京地下直徑線建成通車,使北京西站具備來自京哈鐵路等方向的旅客列車接發(fā)能力。 2020年1月9日,北京西站官方微博發(fā)布公告稱,為方便旅客出行,提高出行效率,自2020年1月10日起,北京西站將實現(xiàn)鐵路、地鐵安檢互認,換乘旅客只需一次安檢。 2021年2月7日,北京六大火車站共計發(fā)送旅客13.22萬人,其中北京西站客流量最大,為5.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