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的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圣功書院。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辛酉(1902年4月9日),光緒皇帝諭旨批準設立福建省第一所官立新型學校全閩大學堂,堂政直屬總督府管轄。同年3月24日舉行開學典禮,5月8日正式上課。 1904年1月,全閩大學堂改名福建高等學堂。
1912年1月,學校改稱福建高等學校,直屬福建省巡按公署(福建省政府)管轄,具體由福建省教育廳直接領導。
1915年1月,學校改稱福建省立第一中學,預科生轉為中學生,秋季為一學年的開始,學制四年,開始統(tǒng)用普通話教學。 1922年9月,學校開始試行中學六年,采用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1927年1月,福建省臨時政務委員會對全省公立中學進行調(diào)整,學校高中班級并入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及福建省立理工中學,又將停辦的華僑中學、女子師范學校的初中班劃歸學校,學校自此始有女學生,校名改為福建省立第一初級中學。 1928年10月,福建省立第二初級中學并入學校,設二部。
1929年1月,學校改名為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
1929年8月,學校復辦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學,福州女子初級中學、福建省立福州高級中學和初級中學均并入學校。
1938年,福建省政府決定學校內(nèi)遷沙縣,在沙縣城關文廟辦學,并在洞天巖設分校,作為初中部校舍,逐步轉入戰(zhàn)時教育體制。同年,學校因全國大學院校統(tǒng)一招生成績?yōu)槿珖笆?,獲當時教育部傳令嘉獎。 1939年8月,學校分置高中、初中兩校,高中為福建省立福州高級中學,校址仍在文廟;初中為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新立校址于沙縣洋溪,兩校各自獨立。 1946年1月,學校遷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設初中班,復稱福建省立福州中學。
1949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派軍代表接管學校,學校由省教育廳直接領導。同年10月12日,舉行正式接管典禮暨開學式。
1951年4月,學校改稱福建省福州中學。同年8月1日,學校正式定名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并沿用至今。
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廳委托福州市人民政府領導,學校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同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并收歸福建省教育廳直接管轄。 1953年7月,福建省教育廳確定學校為首批10所福建省重點中學之一。
1960年,學校獲全國文教系統(tǒng)先進單位。
1969年6月,學校開始由福建省農(nóng)械廠領導與管理。
1979年3月1日,學校收回由福建省教育廳管理,恢復校長責任制,重新確定學校為首批辦好的16所福建省重點中學之一。同年,學校以辦學成績優(yōu)異受國務院通令嘉獎。
1986年,學校榮獲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
1989年以來,學校連續(xù)十二屆獲“省級文明學?!狈Q號。
2003年6月,學校被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確定為福建第一所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實驗學校。同年9月,學校被中國數(shù)學學會確定為全國十八所中國中學數(shù)學協(xié)作體成員校之一。
2007年,學校獲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7年,學校被中國科協(xié)授予2003—2007年度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項目優(yōu)秀實驗學校。
2008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奧林匹克教育特色學校。
2009年,學校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評為福建省2006—2008年度文明學校標兵。同年,學校被評為2009年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國家級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以及教育部——中國移動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實踐基地。
2010年,學校榮獲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2012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2009—2011年度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2013年,學校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平安先行學校。同年,學校獲中學畢業(yè)生清華成長獎。
2017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中小學校園文化美育環(huán)境示范校。同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中小學創(chuàng)建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示范校以及全國中學生志愿服務示范學校。
2018年,學校被評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傳承項目:福建民間舞蹈)。同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第一屆文明校園以及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 由國內(nèi)9所高中發(fā)起的新時代中國卓越高中發(fā)展共同體在浙江成立,福州第一中學位列其中。
| 校名沿革一覽表 |
校名 | 時間 |
圣功書院 | 1817年至1821年 |
鳳池書院 | 1821年8月14日至1901年 |
全閩大學堂 | 1902年5月9日至1904年1月 |
福建高等學堂 | 1904年1月至1912年1月 |
展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