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報業(yè)網
    新華報業(yè)網
    03-11
    新華報業(yè)網,是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主辦官網。
  •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
    03-11
    中國江蘇網是由江蘇省委、省政府組建的省級綜合性門戶網站,是國務院新聞辦確定的地方重點新聞網站,于2001年12月29日正式開通。[1]
  • 培訓
    培訓
    03-11
    培訓就是培養(yǎng)+訓練,通過培養(yǎng)加訓練使受訓者掌握某種技能的方式。國內培訓主要以技能培訓為主,側重于行為之前。為了達到統(tǒng)一的科學技術規(guī)范、標準化作業(yè),通過目標規(guī)劃設定、知識和信息傳遞、技能熟練演練、作業(yè)達成評測、結果交流公告等現代信息化的流程,讓受訓者通過一定的教育訓練技術手段,達到預期的水平提高目標,提升戰(zhàn)斗力,個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訓練都稱之為培訓!培訓是給有經驗或無經驗的受訓者傳授其完成某種行為必需的思維認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可知,職場正確認知(內部心理過程的輸出)的傳遞效果才是決
  • 宿遷日報
    宿遷日報
    03-11
    于創(chuàng)刊,國內,對開四版,為。2001年9月,經市委決定,撤銷轄區(qū)內原四家縣報,人、財、物并入宿遷日報社,《宿遷日報》擴大為對開六版。2003年,改為"7+3"形式,每周有3天為八版。2004年,擴為"7+5"形式,,分為A、B、C版。2001年12月18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宿遷晚報》正式創(chuàng)刊,四開16版。2002年10月,宿遷日報成功加盟新華日報報業(yè)集團,開創(chuàng)全國地市級黨報加盟省級報業(yè)集團的先河。
  • 東臺日報
    東臺日報
    03-11
    《東臺日報》創(chuàng)辦于1912年,由中共東臺縣委主辦。
  • 海門日報
    海門日報
    03-11
    《海門日報》前身為創(chuàng)刊于1956年5月1日的《海門報》,1960年12月31日???,1994年5月復刊,1999年1月,增為周六刊,同時改為《海門日報》。《海門日報》復刊以來發(fā)展迅速,從復刊時的省內刊號到全國公開號再到全國縣市報治理整頓獲準繼續(xù)出版,成為縣市報中的佼佼者;從黑白印刷到單面彩色再到全彩印刷,使海門日報躍上新的臺階;從四開四版到四開十二版再到十六版,明年將出版國際流行的加長報,又為海門日報揭開新的一頁。
  • 靖江日報
    靖江日報
    03-11
    《靖江日報》,前身是1932年由中共靖江黨組織創(chuàng)辦的《民鋒日報》,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這張報紙幾易其名,在革命根據地堅持出版,傳播革命真理,鼓舞人民群眾的士氣。1997年7月1日,《靖江報》復刊,一年后改為《靖江日報》。
  • 昆山日報
    昆山日報
    03-11
    1956年4月,《昆山報》 首次創(chuàng)刊,后經歷了《昆山縣報》、《昆山日報》、《昆山報》。1961年《昆山報》??笥?993年9月28日復刊,于1999年7月1日更名為《昆山日報》,其間先后經歷了從周二刊到周六刊,從黑白到彩色,從四開小報到對開大報。
  • 江南時報
    江南時報
    03-11
    《江南時報》原由人民日報社主管,市場報主辦的綜合類報紙,4開32版彩報。于2011年1月1日劃歸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由國家級報紙變身省級報紙。立足江蘇,輻射長三角,集中反映江蘇省內以及長三角地區(qū)的社會生活、經濟動態(tài)、民生新聞、文化體育新聞,兼及國內外重大政治、經濟、文體、軍事新聞,最大可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2016年7月18日,《江南時報》正式改版,成為新華報業(yè)傳媒矩陣中一份財經類專業(yè)報紙。”
  • 江蘇法制報
    江蘇法制報
    03-11
    《江蘇法制報》是江蘇省唯一全國公開發(fā)行的法制主流報紙,由新華日報報業(yè)集團主管主辦。2021年2月23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發(fā)布的行政審批許可結果顯示,《江蘇法制報》更名為《江蘇法治報》及變更出版單位的申請已獲批準。[2]
  • 江蘇經濟報
    江蘇經濟報
    03-11
    《江蘇經濟報》是由新華日報報業(yè)集團主辦的誕生于改革開放初期的一種報刊,其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宣傳報道的核心內容。2018年3月,獲“2017年百強報紙”榮譽。2022年11月30日消息,江蘇經濟報社與江蘇優(yōu)企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南京舉行。[2]
  • 南京晨報
    南京晨報
    03-11
    《南京晨報》是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主辦的一張綜合型都市類報紙?!赌暇┏繄蟆穭?chuàng)刊于1996年1月18日,創(chuàng)刊時名為《每日橋報》,2000年11月28日改為現名。隸屬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南京晨報立足南京,覆蓋南京都市圈,發(fā)行量逾40萬份,90%以上讀者在南京主城。
  • 大學生村官報
    大學生村官報
    03-11
    《大學生村官報》由中共中央組織部提議創(chuàng)辦并委托江蘇主管、主辦,其宗旨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大學生村官工作動態(tài),宣傳大學生村官先進典型,激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干事創(chuàng)業(yè),成為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宣傳陣地,幫助大學生村官鍛煉成長的良師益友。《大學生村官報》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由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主管,新華日報報業(yè)集團主辦,每周五出版,面向全國發(fā)行。
  • 揚子晚報
    揚子晚報
    03-11
    《揚子晚報》為江蘇省級報刊,是中國發(fā)行量最大的晚報都市報,于1986年元旦創(chuàng)刊。由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員會直屬事業(yè)單位新華日報社主辦,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主管,隸屬江蘇省屬國有企業(yè)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揚子晚報”四個字為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親筆題寫。報社地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yè)傳媒廣場?!稉P子晚報》系江蘇報業(yè)日發(fā)行量排名第1,中國報業(yè)日發(fā)行量排名第4,世界報業(yè)日發(fā)行量排名第21。是江蘇地區(qū)唯一入選中國500強價值品牌的平面媒體,排名第15、唯一入選亞洲500強價值品牌的平面媒體,排
  • 五角場
    五角場
    03-11
    五角場位于上海市楊浦區(qū),全稱“江灣-五角場”,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其南部地塊為上海十大商業(yè)中心之一,因于上海市區(qū)東北角的邯鄲路、四平路、黃興路、翔殷路、淞滬路五條發(fā)散型大道的交匯處而得名。五角場最初規(guī)劃自民國時期南京政府為打破上海租界壟斷城市中心局面而實行的“大上海計劃”,現整體分為三大板塊,即南部商業(yè)中心、中部知識創(chuàng)新中心和北部商務中心。
  • 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
    03-11
    魯迅公園,原名虹口公園,位于上海市虹口區(qū)四川北路甜愛支路280號,占地面積為28.63萬平方米,是上海主要歷史文化紀念性公園和中國第一個體育公園。園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魯迅紀念館,震撼近代史的尹奉吉義舉紀念地梅園。有山有水有瀑布,山水之間,堤橋相連,景色優(yōu)美??傮w上保留了英國風景園的特點。魯迅紀念館內陳列品重點表現了魯迅在上海10年的社會活動和文化生活。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時,魯迅墓由萬國公墓遷葬于此。魯迅公園還是上海最早用沙濾水的地方。
  • 通信員
    通信員
    03-11
    通信員tōng xìn yuán,職業(yè)名,本指部隊、機關中擔任遞送公文等聯絡工作的人員。也用以指經常給報社、通訊社、廣播電臺、企業(yè)寫稿報道消息的非專業(yè)人員。
  • 火紅的山脊
    火紅的山脊
    03-11
    《火紅的山脊》是1986年上映的中國戰(zhàn)爭電影,由金龍鱗執(zhí)導,金明奎、申明旭、鄭英姬等主演。[1]該片講述了志愿軍戰(zhàn)士黃繼光得知被賣的弟弟還活著后,去看望弟弟,在戰(zhàn)爭中犧牲的故事。[1]
  • 沈士德
    沈士德
    03-11
    沈士德,男,漢族,1968年9月生,江蘇新沂人,大學,工學碩士,教授,199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8月參加工作?,F任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1]
  • 金姬和銀姬的命運
    金姬和銀姬的命運
    03-11
    《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朝鮮語:??? ???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于1974年拍攝的彩色藝術電影。該影片通過一對孿生姐妹在兩種社會制度下的不同命運,從而表達了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影片通過交叉的敘事手段,交待了這對姐妹不同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下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這種表現手法反差強烈,發(fā)人深省,使人們看到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人們的不同生活形態(tài),進一步激發(fā)了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與熱愛。該影片于1975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引進中國,風靡一時,尤其是其主題曲《爸爸的祝福》是當時著名的電影金曲。
  • 火車司機的兒子
    火車司機的兒子
    03-11
    《火車司機的兒子》是由朱東月執(zhí)導的戰(zhàn)爭片,金哲、崔昌洙參與演出。[1]
  • 一個護士的故事
    一個護士的故事
    03-11
    《一個護士的故事》是朝鮮二八電影制片廠1971年出品的黑白寬銀幕電影,導演是吳丙浩,主演為宋連玉,朝鮮女演員?!兑粋€護士的故事》由長春電影制片廠譯制。
  • 南江村的婦女
    南江村的婦女
    03-11
    由朝鮮二八電影制片廠拍攝的一部朝鮮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該片于1965年上映。[1]
  • 新中華
    新中華
    03-11
    《新中華》半月刊,中華書局從開業(yè)之初即注重期刊的社會影響,書局出版發(fā)行的雜志皆力主有益時代精神之養(yǎng)成,先后有24種之多,九一八事變后,中華書局又策劃出版《新中華》半月刊,呼吁全國上下一致對外、抵御外侮。當時的知名人士如范源廉、舒新城、張相、金兆梓、錢歌川、黎錦熙、陳伯吹、田漢、張聞天、潘漢年等受聘來局,對中華書局圖書和期刊出版的迅速崛起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 林乃賓
    林乃賓
    03-11
    林乃賓(1906-)浙江仙居人,1926年10月南京中央軍校第六期,后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三四師少將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