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巖薺,,疏松平鋪,全株無(wú)毛。復(fù)葉具3小葉,下部小葉卵形,頂端圓鈍,基部心形,邊緣具彎缺,葉脈延伸。產(chǎn)福建(福州)、廣東。生在小河的岸邊樹(shù)蔭下。

中文名

河岸巖薺

拉丁學(xué)名

Cochlearia rivulorum (Dunn) O. E. Schulz

植物界

門(mén)

被子植物門(mén) 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白菜花目 Brassicales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巖薺屬 Cochlearia

河岸巖薺

分布區(qū)域

福建(福州)、廣東

屬拉丁名

Cochlearia

科拉丁名

Brassicaceae

基本介紹

植物簡(jiǎn)介

種中文名:河岸巖薺

種拉丁名:Cochlearia?rivulorum?(Dunn)?O.?E.?Schulz

科中文名:十字花科

科拉丁名:Brassicaceae

屬中文名:巖薺屬

屬拉丁名:Cochlearia

形態(tài)特征一年生草本,疏松平鋪,全株無(wú)毛。復(fù)葉具3小葉,下部小葉卵形,長(zhǎng)3-5厘米,紙質(zhì),頂端圓鈍,基部心形,邊緣具彎缺,葉脈延伸;葉柄長(zhǎng)5-6厘米;上部小葉相似但較大,具彎缺,有短的小葉柄。總狀花序腋生,常超出葉;苞片1-2,心狀卵形,長(zhǎng)4-6厘米;花小,白色,彼此靠近;萼片及花瓣均長(zhǎng)1.5-2毫米;子房卵形,扁平,花柱單一,比子房長(zhǎng)3倍,柱頭球形,胚珠。分布范圍產(chǎn)福建(福州)、廣東。生態(tài)習(xí)性生在小河的岸邊樹(shù)蔭下約12,成2行。果實(shí)未見(j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