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及音樂生涯介紹:

Johann Baptist Vanhal (1739-1813)
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于1739年5月12日出生在奧匈帝國的Neu-Nechanitz(波西米亞布拉格東北部)一個農(nóng)民家庭。在家鄉(xiāng)開始了他的音樂教育。
J.B.Vanhal出生地捷克北部城市Nechanice
18歲時他就成為家鄉(xiāng)的小提琴手,管風(fēng)琴師,器樂及教堂音樂作曲家和合唱團團長。1760年,伯爵夫人Schaffgotsch聽到他拉的小提琴后帶他來到了維也納,在這時他也開始學(xué)習(xí)德語,跟隨維也納著名古典樂派作曲家卡爾·狄特斯·馮·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1739.11.2. ~ 1799.10.24)繼續(xù)學(xué)習(xí)。
Johann Baptist Vanhal, 6 Trios

Johannes Matthias Sperger (1750-1812)
不久之后,他就以音樂教師和自由作曲家的身份活躍起來,并以他樂觀謙虛、誠實正直、熱忱友好的人格魅力在貴族圈及音樂界建立起良好的聲譽和威望,在一些音樂晚會上嶄露頭角。1769-1770年在他的保護人 Baron Riesch 的贊助下,開始了他兩年的意大利(尤其是在佛羅倫薩Florence)學(xué)習(xí)之旅。之后由于健康的原因,他到了匈牙利,在那里度過了一段療養(yǎng)期。也許就是這個時候,他第一次見到了宮廷樂團作曲家兼低音大提琴高手史貝爾格(Johannes Matthias Sperger,1750.3.23 - 1812.3.13),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和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都為史貝爾格創(chuàng)作有低音大提琴協(xié)奏曲。

Michael Kelly (1762-1826),tenor
萬哈爾不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作曲家及音樂老師(他的學(xué)生有著名作曲家伊格納茨·約瑟夫·普萊耶爾Ignace Joseph Pleyel,1757.6.18.–1831.11.14),他的為人及人品也受到同時代人的一致好評。他與當(dāng)時的古典音樂家如,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3.31.-1809.5.31)、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7.2.-1787.11.15)、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27.-1791.12.5.)以及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1739.11.2.-1799.10.24)都保有良好的接觸。據(jù)記載,在1774年,35歲的約翰·巴蒂斯特·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曾與卡爾·狄特斯·馮·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以及42歲的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8歲的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這四位當(dāng)時維也納著名的音樂家在一起演奏一首由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弦樂四重奏,海頓和迪特斯多夫演奏小提琴,莫扎特演奏中提琴,萬哈爾演奏大提琴。據(jù)這個事件的記錄者,愛爾蘭男高音歌唱家、作曲家邁克爾·凱利(Michael Kelly ,1762.12.25-1826.10.9. )的敘述,他們都拉的很好,但是在一起演奏卻并不卓著,不過他們都有著共同的古典主義時期維也納音樂風(fēng)格,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經(jīng)典形象。海頓Haydn和莫扎特Mozart都曾演奏過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通過手抄和出版流傳于歐洲各地。據(jù)史料記載,莫扎特在1777年演奏了萬哈爾的降B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B flat),地點在奧格斯堡(Augsburg,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南部城市,位于慕尼黑西北偏西)。

英國音樂史學(xué)家Charles Burney,1726-1814
然而,1770年,在返回到維也納后,萬哈爾患上某一類精神錯亂(類型未知),持續(xù)了一到兩年,這阻礙了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使他的生活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約瑟夫二世(Joseph II, Holy Roman Emperor,1741.3.13.-1790.2.20.)提供出一個宮廷樂師的職位,而依萬哈爾當(dāng)時的現(xiàn)狀,不可能勝任。接著萬哈爾又拒絕了他的贊助人為他在德累斯頓(Dresden,德國城市, Saxony邦首府)的Kapellmeistership獲取的宮廷音樂職位。萬哈爾在1770年也拒絕擔(dān)任Rieschs男爵提供的職位,這些跡象總表明萬哈爾并不想獲得任何正式的宮廷職位,他只想盡自己的努力做一名自由作曲家,這在當(dāng)時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與一些德奧音樂家(如莫扎特)的獨立和自由主義思想是相同的。英國音樂史學(xué)家查爾斯·伯尼(Charles Burney,1726.4.7-1814.4.12.,他也是英國小說家弗朗西絲·伯尼(Frances Burney,1752-1840)的父親)在1772年拜訪了萬哈爾。從1773年到1779年,萬哈爾受Count Ladislaus Erddy(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家贊助人)的邀請,到他的在克羅地亞Varazdin的莊園,之后萬哈爾為Varazdin的一個女修道院的修女們作了一些音樂作品。然而,萬哈爾在維也納所作的音樂(18世紀70年代在巴黎出版)證明對他常出席一些音樂活動,他的音樂出版作品的逐漸增量表示,他是成功的。雖然音樂史對萬哈爾的記載較有限,但比較能夠確定的是,他在維也納頗受敬重,1770年,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的交響曲比海頓和莫扎特更受歡迎。在萬哈爾完成交響樂創(chuàng)作的幾年之后,他的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甚至在遙遠的美國也不例外。
萬哈爾在Erdody伯爵的莊園大約生活了10年,在1780年他又返回到維也納。他重新恢復(fù)了他的作曲事業(yè)(這一時期主要是宗教作品),在維也納萬哈爾還教授聲樂課。18世紀70年代期間,萬哈爾的管弦樂作品流行于當(dāng)時的社交晚會。萬哈爾的最后幾部交響曲于1780年在柏林出版,后來音樂評論家們在漢堡Hamburg表示希望萬哈爾能繼續(xù)創(chuàng)作交響樂。但是交響樂的“行情”在維也納迅速地開始衰落。為了生計,萬哈爾后來就沒再繼續(xù)創(chuàng)作交響樂。
對于萬哈爾最后的音樂生涯的記載并不是很詳盡,但在1785年之前他依然活躍于維也納的音樂界。這時,維也納Vienna的出版商已掌握了他們自己的印刷出版主動權(quán),而不再由法國出版社出版其音樂樂譜。這些出版商有Artaria、Hoffmeister和Sauer,以適應(yīng)已改變音樂品味的一些群體,包括出版鍵盤獨奏曲和鍵盤練習(xí)曲。
從1784年到1787年的一些報道說萬哈爾在維也納音樂界活動,但是一般來說萬哈爾似乎逐漸開始避免出席于公共場合。1795年,Dlabacz在維也納拜訪了已年時56歲的萬哈爾。在維也納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博物館收藏的一幅油畫可以看出萬哈爾在當(dāng)時依舊很出名。
萬哈爾在晚年幾乎沒離開維也納,并以一個音樂教師的身份度過了一段舒適愉快的生活,據(jù)記載,他于1813年8月20日在維也納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ans Cathedral in Vienna)的一棟公寓里去世(順便提及—他的出版商就住在附近),享年74歲,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的遺產(chǎn)則贈于了一位維也納賣書人的妻子,而這位女士有可能是一位寡婦。
音樂風(fēng)格:
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是一位極多產(chǎn)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約1300首作品。
包括至少73首交響樂,95首教堂音樂(如60部彌撒曲、2首安魂曲、60首贊歌Motets、一首圣母悼歌Stabat Mater),六套(100首)弦樂四重奏,還有三重奏、五重奏等很多的室內(nèi)樂作品、三部歌?。═hree Operas: Il Demofoonte (1770), Il trionfo di Clelia (1770), and The Princess of Tarento)、聲樂作品、奏鳴曲、變奏曲以及寫給不同獨奏樂器的協(xié)奏曲:其中包括他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提琴協(xié)奏曲、低音大提琴協(xié)奏曲Contrabass (double-bass) Concerto(比較著名的是D大調(diào))。萬哈爾的交響曲正逐漸地被灌錄成CD,其中不乏有一些極好的作品能和
萬哈爾的音樂作品,風(fēng)格和大多古典主義時期音樂一樣旋律優(yōu)美,積極向上,充滿了正面的精神和美好的旋律,集技巧與睿智于一體,為世人所接受。
其中也有的許多交響曲洋溢著莊嚴的小調(diào)模式以及驅(qū)迫的濃烈,是典型的“風(fēng)暴與壓力”(注:"Sturm und Drang",狂飆運動:18世紀后半期德國浪漫主義運動,特點是描寫感情激烈的個人與傳統(tǒng)社會之間的沖突) 時代的作曲家。
可能是由于收疾病情緒的影響,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在音樂中使用小調(diào)的頻率比同時代的作曲家都多,他喜歡用一些帶有不協(xié)和色彩的樂旨,如在低音部用重復(fù)的十六分音符(repeated semiquavers)和重擊顫音(pounding quavers),在主題部用充分展開的跳躍(wide skips), 還有突然的休止(sudden pauses)(即延音記號fermatas),突然制造瞬間沉靜(silences),甚至靜止, 夸張的動力表情記號(exaggerated dynamic marks)等。
這種風(fēng)格的音樂充滿著激烈而頗富戲劇性的情感,如他的一首g小調(diào)交響曲,而這種風(fēng)格特點同樣也出現(xiàn)在下面三首知名樂曲中:海頓Haydn作于1785年的一首g小調(diào)交響曲Symphony No. 83 in g minor, The Hen, 1785,莫扎特Mozart作于1773年的第一部大型的“風(fēng)暴與壓力”作品—g小調(diào)第二十五號交響曲Symphony, no. 25, K.183, 1773和克萊門蒂Muzio Clementi作于約1795年的一首g小調(diào)奏鳴曲Sonata in g minor, Op.34, No.2中。
從1761年到約1782年,萬哈爾的交響樂作品在21年間產(chǎn)量頗多。平均在每年,他就有3-5部,這個數(shù)目在那個時代是驚人的。相比較而言,莫扎特總共有大約85首交響曲,在時間上和萬哈爾同步。作曲家需要通過他獨具創(chuàng)意的音樂作品來補充生活的經(jīng)濟來源。萬哈爾最后一些年的音樂作品通常為為一些業(yè)余鋼琴演奏者創(chuàng)作的鍵盤變奏曲。
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創(chuàng)作于1770以前的的音樂作品被當(dāng)時的音樂家們評價道:“充滿活力,并結(jié)合著美妙的歌唱性旋律(fire and liveliness, combined with beautiful singing melodies)”,而創(chuàng)作于1770年以后的作品則被稱為:“有著某種陰冷的音樂氣氛(a certain coldness and common tone)”,但放在今天來看這些分析并不十分確切,因為他發(fā)表于1770年的一些交響曲很多年來都被誤認為是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 所作,而這些優(yōu)秀的交響樂作品結(jié)合著意大利,德國和捷克的音樂元素,充滿活力與生機,也表現(xiàn)出富于魅力而自由的旋律和節(jié)奏,以一種美好的感情與主題相對比。
(注:本內(nèi)容翻譯匯編自國外歷史文獻資料和《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大辭典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作品選集目錄List of Selected Works:
Cello
concertoCello concerto in A major
Bassoon concerto
Concert for two bassoons and orchestras
Flute concertos
Flute concerto No. 1
Flute concerto No. 2
Piano quartets
Piano quartet in E flat major Op. 40 No. 1
Piano quartet in G major Op. 40 No. 2
Piano quartet Op. 40 No. 3
Concerto
Concerto for retort bass and orchestra
Oboe quartets
Oboe quartet Op. 7 No. 1
Oboe quartet Op. 7 No. 2
Oboe quartet Op. 7 No. 3
Oboe quartet Op. 7 No. 4
Oboe quartet Op. 7 No. 5
Oboe quartet Op. 7 No. 6
Caper quartet
Caper quartet in G major Op. 4 No. 1
Symphonies
Symphony in A major Bryan A9
Symphony in A flat major Bryan As1
Symphony in B major Bryan B3
Symphony in C major Bryan C3
Symphony in C major (Comista) Bryan C11
Symphony in D major Bryan D2
Symphony in D major Bryan D4
Symphony in D major Bryan D17
Symphony in G major Bryan G6
Symphony in G major Bryan G8
Symphony in G major Bryan G11
Symphony in a minor Bryan a2
Symphony in c minor Bryan c2
Symphony in d minor Bryan d1
Symphony in d minor Bryan d2
Symphony in e minor Bryan e1
Symphony in g minor Bryan g1
Symphony in g minor Bryan g2
Trio
Trio Op. 20 No. 1
Trio Op. 20 No. 2
Trio Op. 20 No. 3
Viola sonatas
Viola sonata Op. 5 No. 1
Viola sonata Op. 5 No. 2
Viola sonata Op. 5 No. 3
Viola sonata Op. 5 N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