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爾,蒙古族,1961年12月25日生于北京。1979年考入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美術系,1983年畢業(yè)于該系油畫專業(yè)。曾參展過各種形式的畫展等。

中文名

伊德爾

性別

出生日期

1961-12-25

民族

蒙古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畢業(yè)院校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美術系

職業(yè)
代表作品

童話中的旗手—伊德爾

個展情況

2009年 連洲國際攝影攝影年展 風景和寫生 連洲

2007年 童話中的旗手—伊德爾 陳綾蕙當代空間 北京、臺北、北京的新風光州市立美術館 光州溫存——關于記憶的十二種繪本 帝門藝術中心 北京攝影之外的圖像 先聲畫廊 北京

2006年 2006 記憶的斑點 北京藝森畫廊 北京 2006 2006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 中華世紀壇 北京 Process And Expression 八五星星藝術空間 臺北“畫幅決定態(tài)度”首屆5x7”(平遙)照相雙年展 平遙 方向 延安 虛虛實實——中國當代藝術展 首爾

2001年 知識就是力量 西單圖書城 北京 觀·照 凡·畫廊 北京

聯(lián)展情況

2010年 上上美術館 景中之境 北京

2010年 連洲國際攝影攝影年展 《操場》 紀錄片 連洲

2010年 龍德軒 自然 北京

2010年 改造歷史 2000-1009年的中國新藝術 北京

2009年 北京時間 MATADERO MADRID 馬德里

2009年 態(tài)度 龍德軒但代藝術中心 北京

2008年 田野調查 宋莊美術館 北京

2008年 心齋 龍德軒但代藝術中心 北京

2008年 《操場》 紀錄片 第五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 北京

2008年 水墨主義 當代主義 上上美術館 北京

2007年 生活在宋莊,宋莊美術館,北京

2007年 中國新風——中國當代藝術展 光州市立美術館 光州

2007年 溫存——關于記憶的十二種繪本 帝門藝術中心 北京

2007年 中國行為藝術攝影1979——今映藝術空間 北京

2007年 攝影之外的圖像 先聲畫廊 北京

2006年 2006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 中華世紀壇 北京

2006年 Process And Expression 八五星星藝術空間 臺北

2006年“畫幅決定態(tài)度”首屆5x7”(平遙)照相雙年展 平遙

2006年 方向 延安

2006年 虛虛實實——亞洲項目1st 首爾

2005年 SIPA 2005 首爾國際版畫、圖片和雕所塑博覽會 首爾

2005年“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北京 TS1 當代藝術中心第一回展 北京

2005年 城市的皮膚——當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 澳門塔石藝文館 澳門

深圳美術館 深圳

2005年 透明的盒子 SOHO現(xiàn)代城 北京

2005年 無題——自我投射 2005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平遙

2005年 士點十色 索卡當代空間 北京

2005年 天安門 阿姆斯特丹攝影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

2005年 第二屆成都雙年展 成都現(xiàn)代藝術館 成都

2005年 明日,不回眸——中國當代藝術展 關渡美術館 臺北

2004年 邂逅 北京愚自空間 北京

2004年“一對一”- 他們的目光 前波畫廊 紐約

2004年 中國影像繪畫 北京季節(jié)畫廊 北京

2004年 擬像時代 北京索卡藝術中心 北京

2003年“左手與右手”-中、德當代藝術聯(lián)展 時態(tài)空間 北京

2003年 表情與狀態(tài) 頂層空間 北京

2003年 中國影像繪畫展 北京師范大學美術館 北京

2003年 距離·廣東美術館當代藝術邀請展 廣東美術館 廣東

2003年 藍天不設防 北京東京藝術工程 北京

2002年 自言自語 藝術文件倉庫 北京

2002年 中國新影像展 平遙

2002年 橋--當代藝術邀請展 長春

2002年 演義·捏造·復制 世方藝術中 北京

2002年 現(xiàn)象 凡·畫廊 北京

創(chuàng)庫展 東大名創(chuàng)庫 上海

2001年 知識就是力量 西單圖書城 北京

1999年 當代中國藝術展 瑞士

1998年 對于存在的驚奇 天放畫廊 北京

在城市中-開放的自我 北京

1997年 中國藝術大展-當代油畫藝術展 劉海粟美術館 上海

公共收藏

泰達美術館 中國

廣東美術館 中國

宋莊美術館 中國

內(nèi)蒙古美術館 中國

作品評價

本質上,伊德爾在他的攝影作品中,并無意投射出太多激昂的情緒,他很沉肅地將自己從環(huán)境所汲取的經(jīng)驗,以一種低階的音頻導入其中,讓形現(xiàn)出來的一面,更逼近一種文字的張力。伊德爾嘗試在他的作品中觸及到工業(yè)化經(jīng)濟改革問題,也涉入他對于權力所賦予的消費性觀感。

伊德爾是一位擅長描寫孤獨況味的高手。在伊德爾《童話研究之林中鳥》、《童話中的守望者》、《童話中的旗手》、《童話中的稻草人》等幾件作品中,讓大自然環(huán)境中的大量生命滋長,來對比著金色人物的蒼白與孤單。不管是茂盛的樹林或麥田,隱身在這些植物里面的人,似乎都無法感受到自然生命的豐碩感,反而成為一種受困的感覺,而所謂的受困則是因為扮演著先覺者的角色,就好比麥田驅趕雀鳥啄食的稻草人。

在連洲攝影節(jié)果品倉展區(qū),內(nèi)蒙古攝影師伊德爾作品《風景和寫生》引起了包括攝影師楊延康在內(nèi)的很多名家關注。 《風景和寫生》,作品名副其實,左邊一張寫生畫,右邊并置一幅風景照片。畫是伊德爾在30年前的創(chuàng)作,他說那時講究“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照片則是他拍下的同一地點,很明顯景觀已經(jīng)全然被改變了,因此伊德爾繼續(xù)解釋到:“三十年后,沒有人再說藝術高于生活了,因為今天的生活已經(jīng)高于‘藝術’了,那時的風景已變成今天的‘景觀’。”

代表作品

一個畫家的自述-伊德爾:我的鉛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