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Versachlichung一詞,成為廣松涉哲思中的一個極為關鍵的重要范疇。此詞德文原意為使之具體化,成為某事情。廣松涉將其區(qū)別于verdinglichung(物化),專門譯作“物象化”,并以此標注馬克思從人本主義的異化史觀中擺脫出來后,在歷史唯物主義語境中生成的哲學批判思想的本質。《資本論的哲學》一書的主旨,是廣松涉晚年用物象化的觀念來闡釋馬克思經(jīng)濟學研究中哲學批判邏輯,特別是著名的經(jīng)濟拜物教批判思想。這一論著是通向廣松哲學體系的重要邏輯環(huán)節(jié),其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系列在經(jīng)濟學語境中無法透視的思想亮點。

ISBN

9787305114670

定價

49.80

出版時間

2013年06月01日

裝幀

平裝

開本

1/16

作者

廣松涉

版權信息

作者:廣松涉 譯者:鄧習議

ISBN:9787305114670

頁數(shù):459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定價:49.80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13-06

來自:日本

內容簡介

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將價值形式的展開理解為歷史的發(fā)生史。廣松涉基于其兩種立場的區(qū)分,即“當事者的立場”(für es,對于他們,即未被識破的被物的外殼掩蓋著的關系)和“學理的、反思的立場”(für uns,對于我們,即“被識破的被物的外殼掩蓋著的關系”)的分析,通過《資本論的哲學》一書論證了馬克思關于價值形式的整個討論,都是基于“學理”的立場的für uns的探討,并根據(jù)“人們在交換中使他們的各種產品作為價值彼此相等,也就使他們的各種勞動作為人類勞動而彼此相等。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他們這樣做了”以及第2版中對這句話所加的注釋“當加利阿尼說價值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系時,他還應當補充一句:這是被物的外殼掩蓋著的關系” ,圍繞關系“關系”二字,展開了自己獨到的解釋。最后得出了一個與傳統(tǒng)觀點迥異的“四肢結構論”的結論:“回頭看來,價值形式論的基本機制,歸根結底就是,對A而言的自為的(B as [b]的產品)b as [b]將(他為的A as [a]自己的產品)a as [a]等同的事態(tài),等同于b as [b](als ein Produkt des B as [B])gilt A für sich als etwas Identisches mit a as [a](als ein Produkt des A as [A])的四肢結構事態(tài)。”。 《資本論的哲學》是從關系主義的正面來凸顯《資本論》的價值形式的“四肢結構”,附錄《以“物象化論”為視角讀資本論》則是從實體主義的反面來揭露《資本論》的商品、貨幣和資本這“三大拜物教”。

目錄

凡例

新版序言

前言

序章 開端的商品規(guī)定與價值實體

第一節(jié) 《資本論》的邏輯出發(fā)點

一 從商品出發(fā)是絕對要求嗎

二 開端商品的歷史性規(guī)定的問題

三 馬克思關于上升法的說明

第二節(jié) 黑格爾辯證法的開端論與展開的邏輯

一 黑格爾哲學中的開端問題

二 《精神現(xiàn)象學》與舞臺迂回的邏輯

三 黑格爾辯證法與謂詞的邏輯機制

第三節(jié)“商品世界”的事實與價值的實體規(guī)定

一 商品世界的用在性與存在論的背景

二 價值的實體論規(guī)定與導出的邏輯

三 商品價值論的問題學

第一章 問題論的背景與價值形式論

第四節(jié)“價值形式論”的直接課題與范圍

一“商品論”的形式論地位

二“價值形式論”展開的背景與機緣

三 與先行理論的對質及形式論的意義

第五節(jié)“價值”的實體論規(guī)定與形式規(guī)定

一 貝利的價值理論的基本機制

二 馬克思對貝利的批判

三 價值實體與價值形式的相關存在

第六節(jié) 《資本論》的價值形式論的觀點

一 《初版》與《再版》的外在異同

二“價值形式”的兩個要素及其關系

三“等價形式論”與貨幣形成的邏輯

第二章 物象化論的視角與價值規(guī)定

第七節(jié)“價值形式”的自為-他為的四肢結構

一 價值形式論中的當事主體之維

二 價值形式的自為-他為的中介結構

三 價值關系的“四肢”存在結構

第八節(jié)“價值”的“實體論”規(guī)定的再設定

一 價值的實體性與抽象人類勞動

二 問題論的背景與“難題”的再確認

三 價值的“社會的實體”與關系規(guī)定

第九節(jié)“價值存在”的特殊性與商品論的視域

一 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的存在論的特殊性

二 普遍“實體”的內化與外化的層次

三 價值判斷的交互主觀性與價值的存在

第三章 拜物教論與商品世界的機制

第十節(jié)“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

一 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質的表現(xiàn)形式

二 商品的“拜物教性質”的存在機制

三 拜物教論與價值規(guī)定的邏輯機制

第十一節(jié)“交換過程”論與“商品世界”的矛盾

一“交換過程論”的位置及課題

二“商品”的矛盾與貨幣商品的析出

三 商品世界的“泛人稱性”與貨幣拜物教

第十二節(jié) 《資本論》的商品論的邏輯機制

一 所謂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

二 商品形式的物象化與社會效力性

三 《資本論》的商品論的機制

臨時的定位——拾遺與補說

一 辯證法的論述機制與論脈階型

二 商品世界論的定位與物象化的局面

三 從異化論到“物象化論”的轉換

后記

增補“魯賓的問題”寄語

附錄

以物象化論為視角讀資本論

凡例和文獻略稱

商品世界的物象存在與商品拜物教

第一節(jié) 商品的二重規(guī)定

(1)商品的“二因素”

(2)勞動的“二重性”

(3)注意事項和小結

第二節(jié) 商品的價值形式

(1)場面設定與論題

(2)價值表現(xiàn)的機制

(3)價值形式的展開

第三節(jié) 商品的拜物教性質

(1)商品拜物教的秘密

(2)價值關系的實態(tài)

(3)拜物教的存在條件

勞資關系的物象化與資本積累

第一節(jié) 工資的現(xiàn)象與本質

(1)工資的本質規(guī)定

(2)工資形式的狡計

(3)工資的國際差異

第二節(jié) 資本的積累與占用規(guī)律

(1)積累的基本機制

(2)占有規(guī)律的轉變

(3)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

第三節(jié) 原始積累與現(xiàn)代殖民

(1)原始積累與權力之劍

(2)積累過程的展開

(3)殖民地的顯露

資本主義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

第一節(jié) 資本的物象化與拜物教觀念

(1)生產資料的資本觀念

(2)自我增殖體的拜物教觀念

(3)資本神秘化的層疊高漲

第二節(jié) 勞動對資本的從屬

(1)生產勞動概念的畸變

(2)從屬的實質化和物象化

(3)主體活動的從屬機制

第三節(jié) 資本關系本身的物象化

(1)資本主義商品的產生

(2)與簡單商品的內在差異

(3)蘊含剩余價值的商品

后記

名詞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