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創(chuàng)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聾兒康復教育、融合教育、九年文化教育、職業(yè)高中教育及盲教育、殘疾人職業(yè)技術培訓為一體的全日制特教學校。學校座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徐州市北郊風景秀麗的九里山腳下,學校占地面積39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900平方米,學校成為目前全國辦學規(guī)模最大、辦學體系最為完整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學校。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是徐州市教育局直屬單位。

中文名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外文名

Xuzhou Special Education centre

地址

徐州市鼓樓區(qū)三環(huán)北路西首

簡介

學校教學區(qū)、生活區(qū)、職教實習區(qū)三大塊互不干擾,相得益彰;教學樓、辦公樓、科技樓、綜合樓、職教樓飛檐寶頂,古色古香;樓前樓后樹木蔥蘢,道路兩側碧草如茵,各色花卉四季香飄,計算機房、各類實驗室、圖書室、美工室、縫紉室、校園電視臺、校園電腦網(wǎng)絡、多媒體教室、聽力檢測室、語言訓練室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一應俱全。形成了“環(huán)境優(yōu)美,設備先進,別具特色”的育人環(huán)境。

歷史發(fā)展

目前學校共有53個教學班,586名在校生,150名教職工,分為聾幼兒聽力語言康復教育部、聾兒康復后續(xù)教育部、聾部(分小學、初中、高中)、盲部四大教學部,同時國內特殊教育網(wǎng)站第一品牌——中國特殊教育網(wǎng)、打入全國前八的江蘇省聾人足球隊、徐州市殘疾人職業(yè)技術培訓基地、徐州市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徐州市殘疾人藝術團等也都花落這里,使學校成為目前全國辦學規(guī)模最大、辦學體系最為完整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學校,來自全市的聾童、盲童在這里享受著黨的溫暖、政府的關懷而茁壯健康地成長,更展示著殘疾人自信自立、頑強不息的精神,成為徐州三個文明建設光彩亮麗的一頁。

辦學理念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學校以“一切為了殘疾學生,為了殘疾學生的一切”為宗旨,遵循特殊教育的辦學規(guī)律,堅持以科研為先導、育人為根本、學生為中心、康復為基礎、職教為特色、管理為主線的辦學思路,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為了把殘疾學生培養(yǎng)成能適應未來生活需要的、對社會有用的一代新人,學校堅持以科研為先導、育人為根本、學生為中心、康復為基礎、職教為特色、管理為主線的辦學思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康復教學中努力貫徹以口語教學與分類教育為主的原則,著力對聾兒進行聽覺語言的補償教育。并先后于1998年和2003年率先創(chuàng)辦了全國聾健合一康復教育部與融合教育部,如今已有60余位聾兒回普小就讀。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進行“探究性小組合作學習”與“計算機輔助教學”教改實驗,先后承擔了國家、省、市級9個立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近年來,為了給殘疾學生減少就業(yè)障礙,該校制定了“多項專業(yè)、一項特長”的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目標。2008屆沒有考上高校的畢業(yè)生憑借學會的美工、烹飪、電腦等技術,就業(yè)率達100%。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就業(yè)的需求,去年該校進一步加強了烹飪面點和計算機運用兩專業(yè),使職業(yè)教育走向了良性發(fā)展軌道,并逐漸形成學校的主要辦學特色之一。

硬件設施

近年來,學校以實施教育現(xiàn)代化工程為突破口,不斷完善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目前聾兒從語音檢測——助聽器驗配——耳模制作——語言訓練均可在校內完成。2000年5月,又在校內建成并率先開通了特殊教育網(wǎng)站,注冊了國內、國際域名。隨著校園網(wǎng)、中國特殊教育網(wǎng)、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在校內的互聯(lián)互通以及以計算機為支撐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全面普及,給學校師生提供了新的思維空間,也使各類教育資源經(jīng)過信息渠道進入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教師隊伍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學校有一支熱愛特教、素質一流的教職工隊伍,每年助殘日到來之際,全體職工都踴躍為殘疾學生捐款捐物,三年間共資助特困生達4萬余元。平時從洗臉、刷牙到一日三餐,從學說學算到學職業(yè)技能,總是耐心料理,悉心指導。在教學的同時,老師們又開展了特教領域內的理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38名教師在省、市級教學基本功大賽中獲一等獎,7人被評為省、市級特教學科帶頭人。80余篇科研論文在省、市級教育刊物上發(fā)表。

該校是江蘇省首批特殊教育現(xiàn)代化示范學校和市特殊教育中心,一年來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和中心作用,在學校的辦學思路、管理模式、教科研等方面通過現(xiàn)場會、展示會、研討會、公開課等形式,向周邊市、縣特教學校主動傳播經(jīng)驗、傳遞信息。并多次接待了省內外特教同行的參觀學習。不僅如此,該校還常年堅持無償為司法部門提供手語幫助,協(xié)助公安機關破案;無償為市區(qū)窗口單位進行手語培訓,積極參與各部門組織的關愛殘疾人社會服務、咨詢活動等。從而使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目前,學校在校園建設、辦學規(guī)模、教學水平、師資隊伍、學校管理、教育科研、辦學效益等方面在全省享有較高聲譽。并先后被評為全國信息技術實驗聾校、省模范學校、省特殊教育現(xiàn)代化示范學校、省教育先進集體、省綠色學校、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省殘疾人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等。另外還承辦過全國聾校律動教師培訓班和全國特殊教育資源庫建設與培訓工作會,多次接待了來自美國、法國、日本、英國、奧地利等國際友人的參觀訪問及國內各省、市特教學校的考察學習,教育部、中殘聯(lián)、省、市等領導都曾先后來學校視察、指導工作,并對學校的辦學成績給予高度評價。

獲得成績

近十年來,這里走出了76名聾人大學生,100多名聾兒經(jīng)過聽力語言康復回到普通學校讀書,300余名畢業(yè)生習得了獨立謀生的本領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60多枚全國及省級殘疾人運動會金牌被體育隊同學奪得,承辦了全國特殊教育信息技術與資源庫建設工作會議、全國聾校律動教師培訓工作會議,被評為全國特殊教育先進集體、全國信息技術實驗聾校(全省唯一)、省模范學校(連續(xù)兩屆)、省特殊教育現(xiàn)代化示范學校、省綠色學校、省和諧校園、省中小學黨建工作先進集體、省教育先進集體、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市文明單位等,多次接待了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德國、奧地利、新加坡等國際友人的參觀訪問及國內200多家特教學校的考察學習。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江蘇教育報》等都曾以一定篇幅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與辦學經(jīng)驗。

六十年的豐厚積淀,六十年的輝煌歷程,記錄著不少有識之士扶殘助殘的功績,深縮著一個又一個愛的故事,才使學校成為今日淮海大地上令人矚目的殘疾人教育的搖籃,成為徐州珍貴的教育品牌,成為徐州市對外開放的窗口學校。展望未來,學校任重道遠,將進一步發(fā)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負重前進,勇爭一流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增強改革發(fā)展意識,再創(chuàng)新優(yōu)勢,為把學校早日辦成能與國際接軌的國家級特殊教育現(xiàn)代化示范學校而繼續(xù)拼搏。自2000年以來,共有48名優(yōu)秀畢業(yè)生邁進了高等學府的大門。此外,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成績斐然,成立于2006年的藝術團,多次應邀到上海、南京等地演出,成為了徐州的一張名片。藝術團的程鋮、李妍兩位同學還被選拔進入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其中程鋮同學還參加了北京殘奧會圣火采集及火炬接力啟動儀式。體育隊的四位同學在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奪得5枚金牌,60余人次在省級殘疾人運動會上奪得金牌。在2006年舉行的全國聾人足球錦標賽中,學校足球隊代表江蘇省參賽,一路拼搏闖進了前八名。預科班的王熙同學在2007年4月份舉辦的全省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大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學生創(chuàng)作的以“徐州漢畫像石”為主題的磁盤雕刻作品,多次被外賓收藏。近十年來,340余位畢業(yè)生獲得了獨立謀生的本領,在省內外數(shù)十家企業(yè)中找到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