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鑄成(1907—1991),江蘇宜興人,中國著名報人,1927年進入新聞界。1936年參與籌備《大公報》上海版的創(chuàng)刊工作,任要聞編輯,后曾任總編輯。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后,《大公報》停刊。1938年,《文匯報》在上海福州路436號創(chuàng)刊;徐鑄成主持編務(wù),在日偽殘酷迫害的情況下,堅持宣傳抗戰(zhàn),1939年《文匯報》被迫???箲?zhàn)勝利后,《文匯報》復(fù)刊,1946年回到《文匯報》任總主筆。1949年后歷任上海市出版局編審,復(fù)旦大學(xué)、廈門大學(xué)教授,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1991年病逝。

中文名

徐鑄成

出生日期

1907

去世日期

1991-12-23

籍貫

江蘇宜興宜城鎮(zhèn)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宜興

畢業(yè)院校

北平師范大學(xué)

職業(yè)

新聞記者

政黨

中國民主同盟

代表作品

徐鑄成回憶錄

主要成就

創(chuàng)辦《文匯報》、《大公報》

人物經(jīng)歷

徐鑄成

徐鑄成成名作在1929年,張季鸞讓其采訪處于中原大戰(zhàn)前,被閻錫山軟禁在太原的馮玉祥,當時馮處于塵封狀態(tài),外界鮮知他的行蹤。張季鸞派徐鑄成進人太原,運用獨特的智慧,居然采訪到了馮玉祥,還在山西嚴格的新聞封鎖下發(fā)出了這篇新聞。一篇《晉祠訪馮記》一炮成功。徐鑄成自己說:“我跑政治新聞,第一炮打響了?!?p>從此,徐鑄成奠定了他在《大公報》的地位。胡政之、張季鸞,放手讓徐鑄成獨當一面。1932年派他到漢口任特派記者兼《大公報》駐漢辦事處主任??箲?zhàn)時期,他全面主持《大公報》桂林版,把報紙辦得有聲有色。言論堅持自由民主,彭子岡在《大公報》渝版登不出的內(nèi)幕新聞在桂林版照發(fā)。彭子岡的通訊和社評成為桂林版兩大特色,報紙暢銷于桂、湘、粵,發(fā)行數(shù)等于桂林各報的總和。

民國25年參與籌備《大公報》上海版的創(chuàng)刊工作,任要聞編輯,后曾任總編輯。上海淪陷后,《大公報》停刊。民國27年初,《文匯報》在上海福州路436號創(chuàng)刊;他主持編務(wù),在日偽殘酷迫害的情況下,堅持宣傳抗戰(zhàn),連續(xù)報道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抗日武裝力量的英勇斗爭。次年《文匯報》被迫???/p>

徐鑄成

抗戰(zhàn)勝利后,《文匯報》復(fù)刊,徐鑄成于民國35年回到《文匯報》任總主筆,持論反對內(nèi)戰(zhàn),要求和平民主。民國36年5月,《文匯報》被國民黨當局勒令???。他赴香港創(chuàng)辦香港《文匯報》,任總主筆兼總經(jīng)理,積極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張和政策。

1949年6月,《文匯報》在上海圓明園路復(fù)刊,徐鑄成任社長兼總編輯。徐鑄成長期致力于新聞教育事業(yè),傳授新聞工作經(jīng)驗,培養(yǎng)新聞人才。

1957年徐鑄成被打為右派,文革結(jié)束后徐鑄成自稱“舊聞記者”,寫了大量的“白頭宮女話天寶”的文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雖年逾古稀,仍勤奮筆耕不輟。10年間,寫作并出版《新聞藝術(shù)》、《報海舊聞》、《舊聞雜憶》、《新聞藝術(shù)》、《杜月笙正傳》等17本著作。

1985年,徐鑄成開始撰寫回憶論。將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見聞、掌故、軼事,以及一些第一手的史料,寫出來。書名定為《八十自述》。雖然這年(1985)他是七十八歲,說八十自述是虛,但人生過了七十,就可稱行年八十了,就這么定了下來。

1987年5月,他整整八十歲時終于完成。但是《八十自述》印成后未能問世。三聯(lián)書店于1998年以《徐鑄成回憶錄》為題,首次出版。但是《八十自述》印成后未能問世。

1991年12月,徐鑄成準備去醫(yī)院檢查身體,上廁所時突然不支倒地,一口痰梗在咽喉,搶救不及,在上海寓中逝世,終年85歲。這樣的遺憾終于使這部書成為徐先生的遺作。

其他作品

書名:徐鑄成回憶錄

ISBN:710801165

作者:徐鑄成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定價:16

頁數(shù):422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

開本:32開

包裝:平裝

簡介:作者生于前清末年,開始工作時,趕上北洋軍閥的末期——張作霖大元帥統(tǒng)治時期,曾目擊國民黨的興起到它在大陸的覆滅。又曾在新中國度過幾十年不平常的歲月,經(jīng)歷長期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撥云霧重見青天,過了近十年的充滿希望、最令他愉快的時光。在這漫長而曲折的六十年時日中,作者曾五次親自創(chuàng)建過報館,又曾五次親手埋葬(被封或被迫??┧鼈?。其中經(jīng)過,也許只有作者一人明其前因后果,并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至于所接觸過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更難屈指數(shù)。為了對這段歷史負責(zé),作者戲言趁記憶力尚未完全衰退之際,抓緊時間,盡可能加以回憶,如實地寫出來,公之于世,與便有了這本回憶錄。

徐鑄成(1907-1991),不到二十歲就開始做記者,到去世時從事新聞工作有六十多年,這六十多年中,他從一個負芨求學(xué)的學(xué)子歷經(jīng)坎坷而成為“民主報人”,他的一生,只有辦報這一個理想,并為這一理想付出了畢生的努力,“報人”的稱謂是他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本書為著名報人徐鑄成的“擱筆”之作,自1985年3月開始動筆,歷經(jīng)兩年殺青。以平實流暢的筆觸,加憶了作者八十年豐富而坎坷的人生歷程,著重于作者的記者生涯及所參加的政治活動,涉及了中國現(xiàn)代史上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自稱:“司馬溫公有一句名言:事無不可對人言,我湊上一句,臉有是非堪自信,作為一副對聯(lián),用以自況。所以,自己在寫回憶錄的時候,用不著推敲,更毫無外慚清議,內(nèi)疚神明之處,可以信筆直書,無所隱諱。當然,因年已日近鐘鳴漏盡,有些瑣碎的細節(jié),是記憶不周全了。”徐鑄成曾任第一、五、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代表,民盟中央委員,在中國新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57年被錯劃右派沉寂二十余年。晚年復(fù)出,游歷著述,留下了四百多萬字的專著及文集。

目錄:

我為何寫回憶錄(代序)

楔子

第一章:負篋求知(1907-1926年)

第二章:步入報界(1927-1937年)

第三章:主持筆政(1938-1948年)

第四章:民主報人(1949-1957年)

第五章:坎坷生涯(1958-1976年)

第六章:游歷著述(1977-1987年)

附錄

附錄一“陽謀’親歷記

附錄二悼念徐鑄成先生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