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建置沿革
河南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fā)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里就產生了農業(yè)、畜牧業(yè)和制陶等手工業(yè);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并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夏朝時期,夏朝在中原地區(qū)建立。
商朝時期,先后定都于亳、西亳、囂、相、邢、殷和朝歌等地。
西周,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邑。
東周,定都洛邑(今洛陽)。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宋國、陳國、衛(wèi)國、管國、鄭國、許國、應國、蔡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都城在河南境內。
東漢,劉秀定都洛陽。
東漢末期,遷都許昌。
曹魏,曹操定都洛陽,末期遷都許昌。
西晉,司馬炎定都洛陽。
北魏統(tǒng)一后,孝文帝遷都洛陽。
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定都安陽。
隋朝,以洛陽為東都,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
唐朝,以洛陽為東都,期間數度遷都洛陽,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

河南
武周,武則天定都洛陽,稱“神都”。694年武周取得亞洲大戰(zhàn)的全勝后,世界各國元首齊聚神都,修建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萬國頌德天樞”,位居世界三大紀功柱之首,標志著中國古代國際地位達到頂峰。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均定都于開封、洛陽。
北宋定都開封,以開封府(今開封)為東京、以河南府(今洛陽)為西京、以應天府(今商丘)為南京。
南宋,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繼承了宋朝皇位,為了延續(xù)宋朝皇統(tǒng)和法統(tǒng),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后,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qū)屬南宋。
元朝,在河南境內設置河南江北行省,開封為省會。
明朝,河南省下轄8個府和1個直隸州。
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區(qū)劃。
中華民國時期,洛陽曾是吳佩孚的基地。
1926年(民國十五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zhàn)爭,進駐河南。
1928年(民國十七年),張國燾、徐向前等在大別山區(qū)開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信陽新縣是根據地的首府。
1930年(民國十九年)5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移駐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會駐地由商丘市遷駐開封市。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一二八事變后,中華民國遷都洛陽。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彭雪楓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開辟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商丘永城為根據地的首府。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zhàn)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
1949年8月,黃河以北地區(qū)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xiāng)市,河南省保留黃河以南地區(qū)。
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qū)域大部分并入河南省。
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河南省位于華北平原南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地理座標:西起東經110°21′,東至東經116°39′,跨經度6°18′,直線距離約580千米;南自北緯31°23′,北到北緯36°22′,跨緯度4°59′,直線距離約550千米。東連山東、安徽,西鄰陜西,北與河北、山西相接,南臨湖北;國土面積為16.7萬平方千米。[1]
地形地貌
嵩山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huán)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26.6%、17.7%。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處在固始縣淮河出省處,僅23.2米。氣候特征
河南氣候分界圖
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復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時,全年無霜期201~285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水文概況
黃河三峽
河南省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河南省內河流大多發(fā)源于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qū),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60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3.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383立方米,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2]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河南水系圖
河南是我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省內河流大多發(fā)源于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qū),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560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64條;流域面積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1條。全省水資源總量403.5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約368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5,屬嚴重缺水省份[2]。河南省內河流大多發(fā)源于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境內有1500多條主干河流縱橫交錯,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條。河南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5億立方米,常年人均水資源擁有量440立方米。河南省水力資源蘊藏量490.5萬千瓦,可供開發(fā)量315萬千瓦。河南是國家特大型水利重點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主要受水地以及輸水總干渠工程渠首所在地,開通以來河南段常年平均受水量達8.7億立方米。

淮河
2017年,河南省省控河流監(jiān)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占57.5%,符合Ⅳ類標準的占24.8%,符合Ⅴ類標準的占7.8%,水質為劣Ⅴ類的占9.2%。礦產資源2014年,河南省發(fā)現的礦種142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09種,已開發(fā)利用的礦產93種。其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23種,非金屬礦產62種,水氣礦產2種。優(yōu)勢礦產可歸納為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礦產”,鉬、金、鋁、銀“四大金屬礦產”,天然堿、鹽礦、耐火粘土、藍石棉、珍珠巖、水泥灰?guī)r、石英砂巖“七大非金屬礦產”。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中,居全國首位的有11種,居前3位的有32種,居前5位的有58種。其中煤炭保有儲量居全國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氣居第17位。
截至2017年末,河南境內已發(fā)現的礦種14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10種,已開發(fā)利用的礦種93種。已開發(fā)利用的礦種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23種,非金屬礦產62種,水氣礦產2種。全年新發(fā)現大中型礦產地11處。
植物資源河南省植物兼有南北種類,維管植物有198科、1142屬、3979種,占全國維管植物的10%,其中蕨類植物29科、70屬、205種及變種多裸子植物10科、28屬、74種及變種多被子植物159科、1044屬、3670種及變種,其中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63種,省級保護植物64種,它們共同組成了河南的植物區(qū)系。
動物資源河南省已知動物3500多種,其中原生動物51種,多孔動物和腔腸動物6種,扁形動物10種,線形動物23種,環(huán)節(jié)動物10種,軟體動物17種,節(jié)肢動物2500余種,魚類110種,兩棲類19種,爬行類37種,鳥類300余種,哺乳類72種,大部分種類有重要經濟價值,少部分對農、林業(yè)生產和人類健康有很大危窖。
河南動物的地理分布成分屬古北界和東洋界,按“中國自然區(qū)劃分類單位”制定的原則,河南動物區(qū)劃分為2個區(qū)、6個省,全省兩棲類19種,屬東洋界的12種,占總種數的63.1%;古北界7種,占總種數的36.8%。爬行動物37種中,屬古北界的5種,占總種數的13.5%;古北界和東洋界的共有種計8種,占總種數的21.6%;東洋界24種,占總種數的64.9%,哺乳動物72種,除廣布種外,屬古北界26種,占總種數的52%;東洋界24種,占總種數的48%。
林業(yè)資源
嵖岈山
2017年,河南省共營造林481.67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26.28千公頃。年末共有自然保護區(qū)30個,面積762千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3個。森林公園11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1個。森林覆蓋率24.53%。行政區(qū)劃
截至2020年06月,河南省下轄17個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22]。省政府駐鄭州市金水區(qū)金水東路22號。
名稱 | 統(tǒng)計用區(qū)劃代碼 | 電話區(qū)號 | 車牌代碼 | 郵政區(qū)碼 |
鄭州市 | 410100000000 | 0371 | 豫A | 450000 |
開封市 | 410200000000 | 0378 | 豫B | 475000 |
洛陽市 | 410300000000 | 0379 | 豫C | 471000 |
平頂山市 | 410400000000 | 0375 | 豫D | 467000 |
安陽市 | 410500000000 | 0372 | 豫E | 455000 |
展開表格人口民族
人口
人口圖表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總人口10852.8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71萬人,常住人口9559.1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71萬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4794.8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50.16%,比上年末提高1.66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40.13萬人,出生率12.95‰;死亡人口75.42萬人,死亡率6.97‰;自然增長率5.98‰。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河南省人口99365519人,位居全國第三位,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全省人口增加534.2萬人,增長5.68%。[25][23]其中0—14歲人口占比23.14%,15—59歲占比58.79%,60歲及以上占比18.08%(其中65歲及以上占比13.49%)。[24]
民族
河南
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少數民族人口約145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38%。其中,回族約124萬人、蒙古族9.15萬人、滿族7.58萬人。河南少數民族人口分布于全省158個縣(市、區(qū)),呈大分散、小聚居的顯著特征。
政治
現任河南省黨政領導一覽 |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委員會 | 書記 | 樓陽生 |
副書記 | 王凱、周霽 |
其他常委 | 孫守剛、 陳舜、江凌、 曲孝麗、王戰(zhàn)營、陳星、安偉、徐元鴻[43]、張雷明[46] |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樓陽生 |
副主任 | 李亞、何金平、李公樂、劉南昌、張建慧、蘇曉紅[50] |
展開表格經濟
綜述2016年,河南生產總值(GDP)實現40160.01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4286.30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9055.44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6818.27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yè)結構為10.7:47.4:41.9。人均生產總值(GDP)42247.00元,比上年增長7.6%。[3]
初步核算,2018年,河南省實現地區(qū)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同比增長7.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4289.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2034.83億元,同比增長7.2%;第三產業(yè)增加值21731.65億元,同比增長9.2%。2018年,全省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5.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0%,高于第二產業(yè)4.4個百分點。[4]
2019年,河南省國內生產總值5.43萬億元,同比增長7.00%。[5]
2020年4月11日,河南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
2020年4月21日,河南省統(tǒng)計局公布數據,一季度,河南省生產總值11510.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7%。[12]
2020年,國家統(tǒng)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河南的工業(yè)增加值位居第五,達18413.21億元。[15]
2021年1月,河南省公布2020年GDP數據,其2020年GDP增速為1.3%。[19]
2021年7月19日下午,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上半年河南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735元。[32]
2021年8月,河南公布上半年GDP數據,其2021上半年GDP總量為28927.96億元。[33]
2021年全省地區(qū)生產總值58887.4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兩年平均增長3.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分別為5620.82億元、24331.65億元、28934.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4.1%、8.1%。[40]
2022年1月,國家統(tǒng)計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河南以26811元排名第24位。[41]
2022年7月15日,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河南上半年地區(qū)生產總值為30757億元。[44]
2022年全年,河南省GDP總量61345.05億元,GDP增速3.1%。[51]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河南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43890.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yè)投資2382.58億元,比上年增長23.3%;第二產業(yè)投資19172.70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yè)投資22335.07億元,增長15.7%?;A設施投資8831.39億元,增長30.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20.1%。民間投資34276.03億元,增長9.1%,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78.1%。工業(yè)投資19190.97億元,增長3.5%,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43.7%。財稅收支
2017年,河南省財政總收入5238.35億元,比上年增長10.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96.97億元,增長10.4%,其中稅收收入2329.00億元,增長13.3%,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68.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224.66億元,增長9.8%,其中民生支出6389.86億元,增長10.4%,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77.7%。[7]
人民生活
2017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0元,比上年增長9.4%;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730元,增長8.0%。按常住地分,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58元,增長8.5%,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422元,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9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212元,增長7.3%。
第一產業(yè)2020年一季度,第一產業(yè)增加值688.71億元,下降9.7%
種植業(yè)
2017年,河南省糧食種植面積10135.50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50.65千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5475.00千公頃,增加9.34千公頃;玉米種植面積3150.19千公頃,減少166.67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80.00千公頃,減少20.10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751.12千公頃,增加126.36千公頃。其中,花生種植面積1272.35千公頃,增加144.18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839.86千公頃,增加67.33千公頃。[7]
2017年,河南省糧食產量5973.40萬噸,比上年增加26.80萬噸,增長0.5%。其中,夏糧產量3554.20萬噸,增加77.40萬噸,增長2.2%;秋糧產量2419.20萬噸,減少50.60萬噸,下降2.0%。小麥產量3549.50萬噸,增加83.50萬噸,增長2.4%;玉米產量1709.55萬噸,減少43.42萬噸,下降2.5%。
2017年,河南省棉花產量8.70萬噸,比上年減少1.05萬噸,下降10.8%。油料產量678.32萬噸,增加59.23萬噸,增長9.6%。其中,花生產量563.38萬噸,增加54.19萬噸,增長10.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8331.72萬噸,增加524.11萬噸,增長6.7%。瓜果類農作物產量1846.65萬噸,減少101.88萬噸,下降5.2%。
畜牧業(yè)
2017年,河南省豬牛羊禽肉總產量655.90萬噸,比上年增加21.46萬噸,增長3.4%。禽蛋產量422.80萬噸,增加0.30萬噸,增長0.1%。牛奶產量310.50萬噸,減少16.30萬噸,下降5.0%。年末生豬存欄4390萬頭,增長2.5%;生豬出欄6220萬頭,增長3.6%。
第二產業(yè)2020年一季度,第二產業(yè)增加值4745.69億元,下降8.1%。
工業(yè)

小浪底水庫
2017年,河南省全部工業(yè)增加值18807.16億元,比上年增長7.4%。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增長8.0%。在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yè)增加值增長5.6%;集體企業(yè)增長7.3%,股份制企業(yè)增長8.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yè)增長7.6%;私營企業(yè)增長6.0%。分門類看,采礦業(yè)增加值增長3.9%,制造業(yè)增長8.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增長4.3%。產品銷售率98.6%。2017年,河南省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中,五大主導產業(yè)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1%,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的比重44.6%;傳統(tǒng)產業(yè)增長2.7%,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的44.2%;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增長12.1%,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的12.1%;高技術產業(yè)增長16.8%,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的8.2%;高耗能工業(yè)增長3.2%,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的32.7%。
2017年末發(fā)電裝機容量7992.58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0.7%。其中,火電裝機容量6601.29萬千瓦,增長3.5%;水電裝機容量399.04萬千瓦,與上年末持平;并網風電裝機容量233.07萬千瓦,增長124.0%;并網太陽能發(fā)電裝機容量703.46萬千瓦,增長147.4%。
2017年,河南省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80605.71億元,比上年增長9.1%;利潤總額5272.37億元,增長8.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yè)利潤總額169.02億元,增長625.4%;集體企業(yè)73.67億元,下降44.5%;股份制企業(yè)4637.15億元,增長12.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yè)256.77億元,下降11.1%;私營企業(yè)2181.52億元,增長3.1%。分門類看,采礦業(yè)利潤總額146.33億元,增長44.9%;制造業(yè)5059.34億元,增長9.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66.70億元,下降44.9%。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每百元主營業(yè)務收入中的成本87.56元,比上年下降0.11元,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資產負債率47.5%,與上年持平。
2017年,河南省產業(yè)集聚區(qū)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3%,占全省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的比重64.9%;主營業(yè)務收入54838.93億元,增長16.0%;利潤總額3254.49億元,增長19.1%。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qū)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增長15.2%;主營業(yè)務收入3015.30億元,增長12.5%;利潤總額36.01億元,下降15.0%。
? 建筑業(yè)
2017年,河南省建筑業(yè)總產值10085.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資質內建筑業(yè)企業(yè)7793家,比上年增加781家。
第三產業(yè)2020年一季度,第三產業(yè)增加值6075.75億元,下降4.9%。
國內貿易

中原福塔(鄭州)
2017年,河南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4%,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下降1.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3%。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6.8%。工業(yè)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7.3%。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7.4%。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3%。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5.1%。2017年,河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666.7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分城鄉(xiāng)看,城鎮(zhèn)16044.48億元,增長11.4%;鄉(xiāng)村3622.30億元,增長12.5%。分行業(yè)看,批發(fā)業(yè)2102.28億元,增長10.7%;零售業(yè)14791.08億元,增長11.6%;住宿業(yè)154.05億元,增長10.3%;餐飲業(yè)2619.36億元,增長12.9%。全年網上零售額1735.7億元,比上年增長51.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7.5億元,增長44.2%。在限額以上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15.6%,飲料類增長14.1%,煙酒類增長12.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8.8%,化妝品類增長37.5%,金銀珠寶類增長9.2%,日用品類增長10.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4.9%,中西藥品類增長15.8%,家具類增長16.5%,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3.9%,汽車類增長6.4%。
? 對外經濟

河南省進出口明細圖表
2017年,河南省貨物進出口總值5232.7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出口總值3171.81億元,增長11.8%;進口總值2060.98億元,增長9.6%。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新設立企業(yè)210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7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實際利用省外資金9106.8億元,增長7.9%。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業(yè)務新簽合同額37.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6.1%;營業(yè)額47.7億美元,下降9.4%。? 房地產業(yè)

房地產明細圖表
2017年,河南省房地產開發(fā)投資7090.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住宅5330.80億元,增長17.0%。城鎮(zhèn)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58.87萬套,基本建成64.34萬套。商品房待售面積2846.55萬平方米,下降16.2%。其中,商品住宅1995.61萬平方米,下降21.1%。? 郵政電信
2017年,河南省郵電業(yè)務總量1816.04億元,比上年增長84.2%。其中,郵政行業(yè)業(yè)務總量(含快遞)332.71億元,增長42.7%;電信業(yè)務總量1483.33億元,增長97.0%??爝f業(yè)務總量10.74億件,增長28.0%;快遞業(yè)務收入115.93億元,增長22.9%。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735.0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8969.00萬戶。電話普及率102.40部/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9670.80萬戶。
? 旅游業(yè)
2017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內外游客665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入境游客307.32萬人次,增長4.5%。旅游總收入6751億元,增長17.1%。年末4A級以上景區(qū)159處,星級酒店532個,旅行社1199家。
? 金融業(yè)
2017年末,河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9068.6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4%,其中境內住戶存款余額32279.05億元,增長9.7%;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1743.31億元,增長14.4%,其中境內住戶貸款余額15251.08億元,增長21.5%。年末共有上市公司116家。發(fā)行股票118只,其中發(fā)行A股78只,發(fā)行境外股票40只。本年首次發(fā)行、再融資募集資金521.78億元,其中A股發(fā)行和再融資募集資金431.73億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價總值7307.38億元。
? 保險業(yè)
2017年,河南省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020.07億元。其中,財產險443.59億元,人身險1576.47億元。全年賠款支出與給付625.86億元。其中,財產險217.56億元,人身險408.30億元。
文化
古城文化? 歷史古都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后趙、冉魏、前燕、北魏、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后有20多個正統(tǒng)朝代先后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有四個,分別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從夏朝在河南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禹州、長葛、虞城、柘城、濟源、湯陰、內黃、溫縣、淇縣、鶴壁、淇縣、淮陽、新鄭、新蔡、遂平、平頂山等古都。
朝代 | 都城 |
三皇五帝 | 燧人氏(三皇之首),出生、定都并長眠于商丘,開創(chuàng)華夏文明;伏羲氏(三皇之一),定都、長眠于周口淮陽;炎帝朱襄氏(三皇之一),建都、長眠于商丘柘城;葛天氏,出生、建都于商丘寧陵和許昌長葛一帶;軒轅黃帝(五帝之首),出生、定都于鄭州新鄭;顓頊(五帝之一),建都于商丘,后遷都于濮陽,長眠于濮陽;帝嚳高辛氏(五帝之一),出生、建都、長眠于商丘 |
夏朝 |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陽城(今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陽翟(今許昌禹州)、斟鄩(今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商丘(今商丘市睢陽區(qū))、綸城(今商丘虞城東)、帝丘(今濮陽西南)、原(今濟源)、老丘(今開封祥符區(qū)東北)、西河(今安陽湯陰縣菜園鎮(zhèn)西河村)等 |
商朝 | 商朝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亳(今商丘虞城縣谷熟鎮(zhèn)西南三十五里)、西亳(今洛陽偃師商城遺址)、囂(今鄭州商城遺址)、相(今安陽內黃)、邢(今焦作溫縣)、殷(今安陽殷墟)、朝歌(今鶴壁淇縣)等 |
西周 | 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陽。主要諸侯國:宋國(都商丘)、杞國(都杞縣)、陳國(都柘城、淮陽)、蔡國(都新蔡)、息國(都息縣)、黃國(都潢川)、衛(wèi)國(都淇縣)、管國(都鄭州)、應國(都平頂山)、房國(都遂平)等 |
東周 | 東周定都洛陽。主要諸侯國:宋國(都商丘)、陳國(都淮陽)、蔡國(都新蔡)、衛(wèi)國(都濮陽)、鄭國(都新鄭)、許國(都許昌)、魏國(都開封)、韓國(都新鄭)、楚國(都淮陽)等 |
展開表格? 歷史名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洛陽 | 開封 | 安陽 | 商丘 |
南陽 | 鄭州 | ??h | 濮陽 |
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河南
? 神龍文化
河南是中華神龍的故鄉(xiāng)。被稱為三皇之一、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陽“以龍師而龍名”,創(chuàng)造的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中原地區(qū)多個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在統(tǒng)一黃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后,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鄭州新鄭也用龍作為新部落族的圖騰,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多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和社會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
? 漢字文化
黃帝時代商丘虞城人倉頡造字,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陽殷墟,駐馬店上蔡人李斯“書同文”、制定了規(guī)范的書寫字體“小篆”,漯河人許慎編寫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規(guī)范化的“宋體”產生在北宋的都城開封,活字印刷術也發(fā)明于北宋的都城開封。
? 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和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也是中國姓氏的主要發(fā)源地,在中國300個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按照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國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之根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內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春秋戰(zhàn)國時期,河南是“百家爭鳴”的主陣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主流思想均發(fā)源于河南。
? 農耕文化
中國的早期農業(yè)文明最早發(fā)源于河南。中原早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耕作技術與科學發(fā)明。裴李崗文化的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yè)生產工具,為中原早期發(fā)達的農耕文明提供了佐證。炎帝朱襄氏建都陳國都城株野(今商丘柘城胡襄鎮(zhèn)),創(chuàng)造了中原早期發(fā)達的農業(yè)文明。

河南
? 商業(yè)文化
商人、商品和商業(yè)起源于商丘。夏代的商族部落首領商丘人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yè)鼻祖。春秋時期的鶴壁??h人子貢,不僅能做官而且善于經商致富。商圣的南陽淅川人范蠡,幫助勾踐滅吳復國后,悄然歸隱到了宋國,把才能用于經商。鄭國都城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秦軍入侵,以自己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職業(yè)商人誕生于西周的都城洛陽,法規(guī)《質誓》誕生于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鄭州新鄭,以“城門之征”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征收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宋國都城商丘。
? 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周口淮陽一帶演八卦,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在安陽湯陰羑里城的監(jiān)獄里寫下了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易經》。周公旦在西周都城洛陽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祖籍商丘夏邑的孔子在河南境內的各諸侯國講學論道,傳播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縱橫思想等思想等均起源于河南。
? 科技文化
中國早期的天文學家閼伯在商丘睢陽觀星測辰,建立了中國第一座觀星臺閼伯臺(火神臺)。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朝時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東漢焦作衛(wèi)輝人杜詩發(fā)明的“水排”鼓風技術,比歐洲早1000多年。《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已有6000多年歷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不可移動文物之一。

河南
? 中醫(yī)文化
炎帝和黃帝均為中國中醫(yī)藥的創(chuàng)始人,中醫(yī)藥文化起源并發(fā)揚于河南。南陽人張仲景被尊稱為“醫(yī)圣”,其名著《傷寒雜病論》被譽中醫(yī)瑰寶,享譽中外。商丘人張從正為金朝四大名醫(yī)之首。
? 詩文文化
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fā)祥地。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尚書》,是經過東周洛陽的史官整理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于河南省境內的作品有100多篇,占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魯迅說過,在秦代可稱之為作家的,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漢魏時期,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
? 武術文化
河南是中國的功夫之鄉(xiāng)。鄭州登封嵩山少林武術是中華功夫的源頭,享譽海內外。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chuàng)立的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的發(fā)源地。
文化遺產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省文物保護單位1231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3個。
截至2018年2月,河南省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項目5項,有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四大古都,商丘、??h等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20年4月,在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的發(fā)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在遺址內發(fā)現大量墓葬及晚商祭祀遺存。
世界文化遺產 |
名單 | 所在城市 |
長城 | 洛陽、安陽、鶴壁、新鄉(xiāng)、焦作、濟源、三門峽 |
龍門石窟 | 洛陽 |
殷墟 | 安陽 |
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岳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臺) | 鄭州 |
展開表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摘選) |
《盤古神話》 | 《梁祝傳說》 | 《牛郎織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木蘭傳說》 |
《豫劇》 | 《河南墜子》 | 《越調》 | 《四平調》 | 《宛梆》 |
《少林功夫》 | 《太極拳》 | 《太昊伏羲祭奠》 | 《黃帝祭典》 | 《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 |
《曲劇》 | 《大平調》 | 《大弦戲》 | 《懷梆》 | 《泥塑》 |
《重陽節(jié)》 | 《中藥炮制技術》 | 《邵原神話群》 | 《汴繡》 | 《信陽民歌》 |
展開表格方言河南方言直接繼承了古代漢民族共同語的語法、詞匯和語音系統(tǒng)發(fā)展演變而成,具有較強的內部一致性。語法中的句法結構在廣大縣市中表現相當一致,只是詞法方面稍有不同。詞匯中的基本詞,特別是根詞大體相同,只是讀音有些差別,一部分非基本詞的差異較為明顯。語音在聲調方面除黃河以北有19個縣市尚保留古入聲外,其余100多個縣市均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調類,而且中部、東部和西南部廣大地區(qū)的調值基本一致,聲母、韻母多數相同,不同之處也存在看明顯的對應規(guī)律。除極少數邊遠的縣、鄉(xiāng)說話較為特殊外,其余100來個縣市的人們互相交際不致發(fā)生困難。由于政區(qū)劃分、人口遷徙、山河分布、水陸交通,以及鄰近省份方言的影響,河南方言內部又形成了許多方言片。黃河以北因有黃河阻隔,與中心區(qū)域交往不便,入聲尚未消失,形成了獨特的北部方言片,淮河以南由于淮河攔截,與中心區(qū)域交往較少,而與毗鄰的湖北、安徽一些縣交往較多,產生了接近于江淮方言的南部方言片;西部因篙山橫亙,陜縣、靈寶縣與中心區(qū)域的聯系少于與陜西東部的聯系,形成了西部方言片,中間廣大區(qū)域是河南方言的主體,河南方言的特征即靠這個區(qū)域的語法、詞匯、語音來體現,但其內部仍存在看某些差異。
節(jié)日舉辦時間 | 承辦城市 | 名稱 |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二月初二 | 商丘市 | 商丘火神臺廟會 |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 | 周口市 | 太昊陵廟會 |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 | 鄭州市 |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
每年4月1日-5月10日 | 洛陽市 |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 |
每年4月28日-30日 | 信陽市 | 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jié) |
展開表格旅游
綜述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共有A級景區(qū)412處,其中5A級景區(qū)13處,4A級景區(qū)146處。全省共有世界地質公園4個,國家地質公園14個,省級地質公園15個,國家礦山公園2個,國家級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qū)1個,星級酒店532個,旅行社1199家。
景區(qū)

安陽殷墟

洛陽龍門石窟

鄭州少林寺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
名單 | 所在城市 |
嵩山-少林寺 | 鄭州 |
龍門石窟 | 洛陽 |
云臺山-神農山-青天河 | 焦作 |
殷墟 | 安陽 |
展開表格
鄭州新鄭黃帝故里

商丘古城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南陽西峽恐龍遺跡園

南陽內鄉(xiāng)縣衙

商丘永城梁孝王陵

周口鹿邑老子故里太清宮

周口淮陽伏羲太昊陵

安陽湯陰岳飛廟

洛陽白馬寺

商丘應天書院

開封龍亭

鄭州登封嵩山

商丘永城芒碭山

濟源王屋山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
名單 | 所在城市 |
黃帝故里 | 世紀歡樂園 | 康百萬莊園 | 鄭州 |
中岳廟 | 嵩陽書院 | 黃河風景名勝區(qū) |
綠博園 | 中原福塔 | 伏羲山大峽谷 |
方特歡樂世界 | 孤柏渡飛黃旅游區(qū) | 紅石林景區(qū) |
展開表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
嵩山 | 龍門石窟 | 萬仙山 | 雞公山 |
王屋山 | 云臺山 | 堯山 | 神農山 |
青天河 | 林慮山 | 桐柏山-淮源 | 鄭州黃河風景區(qū)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河南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焦作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河南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河南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
展開表格國家歷史文化名鎮(zhèn) |
神垕鎮(zhèn) | 荊紫關鎮(zhèn) | 賒店鎮(zhèn) | 朱仙鎮(zhèn) | 古滎鎮(zhèn) |
竹溝鎮(zhèn) | 冢頭鎮(zhèn) | 嵖岈山鎮(zhèn) | 道口鎮(zhèn) | 白雀園鎮(zhèn) |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共3張河南政治家 |
燧人氏 | 栗陸氏 | 有巢氏 | 炎帝朱襄氏 | 葛天氏 |
太昊伏羲氏 | 有熊氏 | 少典 | 軒轅黃帝 | 顓頊 |
帝嚳 | 帝摯 | 閼伯 | 唐堯 | 虞舜 |
大禹 | 商均 | 姒少康 | 商湯 | 伊尹 |
姜子牙 | 比干 | 宋微子 | 陳胡公 | 子罕 |
展開表格軍事家 |
婦好 | 公叔痤 | 暴鳶 | 龐涓 | 灌嬰 |
司馬懿 | 陳到 | 喬玄 | 韓擒虎 | 吳懿 |
典韋 | 何進 | 鐘會 | 張巡 | 楊鎬 |
魏延 | 徐庶 | 翟璜 | 荀攸 | 荀彧 |
黃忠 | 鄧艾 | 文聘 | 喬瑁 | 梁習 |
展開表格思想家、文學家 |
老子 | 墨子 | 莊子 | 列子 | 惠子 |
韓非子 | 鬼谷子 | 許慎 | 蘇秦 | 申不害 |
公孫龍 | 郭嘉 | 陳摶 | 商鞅 | 呂不韋 |
賈誼 | 京房 | 焦延壽 | 戴圣 | 戴德 |
蔡邕 | 蔡文姬 | 祖詠 | 鐘嶸 | 潘安 |
展開表格科學家 |
閼伯 | 相土 | 扁鵲 | 鄭國 | 張蒼 |
吳其浚 | 張衡 | 張仲景 | 杜詩 | 甄權 |
石申 | 朱載堉 | 李誡 | 張從正 | 楊酻 |
經濟學家 |
王亥 | 范蠡 | 白圭 | 子貢 | 桑弘羊 |
呂不韋 | 鄭眾 | 卜式 | 計然 | 弦高 |
民族英雄 |
如姬 | 花木蘭 | 岳飛 | 冉閔 | 楊家將 |
種師道 | 史可法 | 袁可立 | 陳星聚 | 岳云 |
書畫家 |
蔡邕 | 鐘繇 | 吳道子 | 褚遂良 | 師宜官 |
邯鄲淳 | 鄭道昭 | 趙文淵 | 孫過庭 | 鮮于樞 |
謝安 | 趙佶 | 王鐸 | 李夢陽 | 武宗元 |
宗教領域 |
神秀 | 成玄英 | 朱士行 | 妙善 | 費長房 | 韓湘子 |
陳摶 | 慧可 | 玄奘 | 僧一行 | 司馬承禎 | 支道林 |
現代人物軍政界 |
袁世凱 | 徐世昌 | 趙紫陽 | 鄧穎超 | 張軫 | 許世友 |
彭雪楓 | 吉鴻昌 | 吉星文 | 習仲勛 | 侯鏡如 | 馬殿甲 |
魯雨亭 | 張思卿 | 李德生 | 袁寶華 | 衛(wèi)留成 | 張春賢 |
洪學智 | 高敬亭 | 張樹田 | 尤太忠 | 秦宜智 | 歐陽挺 |
萬海峰 | 葉成煥 | 曹剛川 | 任長霞 | 朱坤嶺 | 王軍 |
展開表格科學界 |
文圣常 | 張炳熹 | 崔琦 | 張國偉 | 袁家騮 | 陳鳳桐 |
尚鉞 | 朱曉東 | 馮景蘭 | 王占國 | 王曉東 | 施一公 |
劉洋 | 張勇傳 | 杜祥琬 | 楊士莪 | 余永富 | 申長雨 |
張伯聲 | 喬傳令 | 趙德修 | 丁奎嶺 | 李永舫 | 黃正明 |
文學、學術界 |
柏楊 | 魏巍 | 余嘉錫 | 呂宜園 | 呂世杰 | 井偉生 |
姚雪垠 | 蘇金傘 | 楊健生 | 白樺 | 徐庶之 | 葉楠 |
穆青 | 朱秀海 | 周同賓 | 劉慶邦 | 曹雁雁 | 李本和 |
胡蠻 | 尤中會 | 司馬武當 | 馮友蘭 | 二月河 | 程虹 |
劉震云 | 李凖 | 李季 | 劉青霞 | 劉知俠 | 張伯駒 |
展開表格豫商界 |
許家印 | 董書通 | 張澤保 | 李偉 | 姜明 | 陳澤民 |
景柱 | 張海 | 熊維政 | 胡葆森 | 湯燕峰 | 董文標 |
郭號召 | 榮秀麗 | 孫耀志 | 朱書成 | 胡葆森 | 楊清河 |
黃如論 | 萬隆 | 朱文臣 | 陳彤 | 韓憲保 | 張鐵山 |
體育界 |
馬法成 | 王富洲 | 葛新愛 | 李亞敏 | 巫蘭英 | 張蓉芳 |
鄭海霞 | 鄧亞萍 | 劉國棟 | 馬惠珍 | 賈占波 | 周鶴洋 |
賀璐敏 | 劉國梁 | 帖雅娜 | 李雪久 | 車霖 | 陸峰 |
孫甜甜 | 杜威 | 陳中 | 劉虹杞 | 郜林 | 于海 |
付小芳 | 董棟 | 李玲 | 李曉丹 | 婁佳惠 | 許慶 |
展開表格演藝界 |
時樂蒙 | 高元鈞 | 陳素真 | 閻立品 | 馬金鳳 | 常香玉 |
唐喜成 | 趙抒音 | 唐菁 | 張圓 | 崔蘭田 | 申鳳梅 |
田豐 | 桑振君 | 拜金榮 | 牛得草 | 王曉棠 | 江化霖 |
王成喜 | 劉忠河 | 牛淑賢 | 關牧村 | 沈保平 | 岳躍利 |
王洛勇 | 丁嵐 | 小香玉 | 王旭 | 程琳 | 陳明 |
展開表格主持界 |
李瑞英 | 朱軍 | 張澤群 | 孫國慶 | 沙桐 | 陳魯豫 |
燕菲 | 海霞 | 梁秋予 | 龐曉戈 | 荊慕瑤 | 郭思語 |
任魯豫 | 吳鵬 | 丁麗 | 董藝 | 耿晨晨 | 古曉 |
管文君 | 胡辰辰 | 李名菲 | 劉雯 | 韓佳 | 靳夢佳 |
社會事業(yè)
科技事業(yè)
鄭州大學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共有省級以上企業(yè)技術中心1136個,其中國家級84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616個,其中國家級46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8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84個。全年申請專利119243件,比上年增長26.0%;授權專利55407件,增長12.7%。截至年底,有效發(fā)明專利28615件,增長26.6%;每萬人口擁有發(fā)明專利量3.0件,增長25.0%。實現專利權質押融資額15.5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簽訂技術合同5877份,技術合同成交金額76.93億元,增長30.0%。教育事業(yè)
河南大學
2017年,河南省全省研究生招生18352人,在學研究生44830人,畢業(yè)生12933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3.57萬人,在校生200.47萬人,畢業(yè)生50.41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2.50萬人,在校生28.22萬人,畢業(yè)生15.92萬人。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招生52.87萬人,在校生133.23萬人,畢業(yè)生40.3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70.97萬人,在校生205.49萬人,畢業(yè)生63.14萬人。初中招生149.45萬人,在校生429.16萬人,畢業(yè)生132.29萬人。小學招生172.38萬人,在校生982.06萬人,畢業(yè)生150.31萬人。特殊教育招收殘疾兒童0.65萬人,在校殘疾兒童3.07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424.93萬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
所屬城市 | 高校名單 |
鄭州 | 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河南工業(yè)大學、河南農業(yè)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鄭州輕工業(yè)大學、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中原工學院、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河南工程學院、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鐵道警察學院、河南警察學院、中原文化藝術學院、鄭州師范學院、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鄭州財經學院、黃河科技學院、鄭州科技學院、鄭州成功財經學院、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鄭州工商學院、鄭州西亞斯學院、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鄭州輕工業(yè)學院易斯頓國際美術學院、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
新鄉(xiāng) | 河南師范大學、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新鄉(xiāng)學院、河南工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 |
洛陽 |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洛陽理工學院、河南警察學院 |
開封 | 河南大學、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商丘學院應用科技學院、河南警察學院 |
展開表格文化事業(yè)
少林寺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共有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171個,文化館206個,公共圖書館158個。博物館335個,其中新增民辦及行業(yè)博物館5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省文物保護單位1231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3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1023.21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6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84%。全年圖書出版總印數2.71億冊,期刊出版總印數0.85億冊,報紙出版總印數18.15億份。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177個,已開放各類檔案494.22萬卷(件)。體育事業(yè)2017年,河南省運動員在各類大賽中共取得136枚金牌,世界冠軍3個,亞洲冠軍15個,全國冠軍118個。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獲得25金、18銀、20銅,金牌和獎牌總數為參加歷屆全運會之最。
衛(wèi)生事業(yè)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共有衛(wèi)生機構71090個,其中醫(yī)院1632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2062個,村衛(wèi)生室5646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6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9個,??品乐卧海ㄋ⒄荆?1個,衛(wèi)生監(jiān)督檢驗機構179個。衛(wèi)生機構病床床位55.90萬張,其中醫(yī)院41.38萬張,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0.83萬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57.84萬人,其中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21.98萬人,注冊護士24.00萬人;按機構分,其中醫(yī)院衛(wèi)生技術人員37.68萬人,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衛(wèi)生技術人員8.32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wèi)生技術人員0.99萬人,衛(wèi)生監(jiān)督檢驗機構衛(wèi)生技術人員0.45萬人。2020年3月18日,結合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自3月19日0時起,河南省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調整二級。[8]
勞動就業(yè)2017年,河南省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人員144.21萬人,失業(yè)人員實現再就業(yè)43.98萬人,就業(yè)困難人員再就業(yè)17萬人,年末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2.76%。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63萬人,年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總量2939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762萬人,省外轉移1177萬人。
社會保障2017年,河南省參加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人數1897.49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437.62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459.87萬人。參加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人數5010.22萬人。參加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保險人數1228.23萬人。其中,參保職工883.86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44.37萬人。參加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人數9182.47萬人。參加失業(yè)保險人數805.5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00.8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692.73萬人。
2017年,河南省共發(fā)放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3.75億元,城鎮(zhèn)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7.78萬人。發(fā)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5.04億元,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87.93萬人。全年106.2萬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環(huán)境保護截至2014年末,河南省共有自然保護區(qū)32個,面積760.2千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2個。共有森林公園114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1個。
2017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PM10平均濃度為106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塵后),同比降低22微克/立方米,下降17.2%;PM2.5平均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塵后),同比降低11微克/立方米,下降15.1%;SO2平均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1微克/立方米,下降33.3%。
交通運輸
交通? 公路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522.63千米,普通干線公路3.1萬千米,農村公路23萬千米。
河南境內有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濟廣高速、大廣高速、二廣高速、洛寧高速等17條國家高速公路大動脈及50余條區(qū)域高速公路及105、106、107、207、220、310、311、312、343等23條國道。
? 鐵路
河南省的鄭州、商丘、洛陽、南陽、信陽等都是國家鐵路交通十字樞紐。截至2014年,河南省鐵路營業(yè)里程4874公里。[9]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鐵路通車里程5470.26千米,其中高鐵1307.91千米。
國家高速鐵路干線:
京廣高鐵、鄭西高鐵、鄭徐高鐵、商杭高鐵、鄭渝高鐵、鄭合高鐵、鄭濟高鐵、京九高鐵、京雄商高鐵、鄭太高鐵等。城際鐵路
:鄭開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鄭機城際鐵路、機登洛城際鐵路、鄭洛城際鐵路、鄭許城際鐵路、鄭平城際鐵路、鄭新城際鐵路、焦洛城際鐵路、許平城際鐵路、豫機城際鐵路、機開城際鐵路、龍新城際鐵路、鄭州大都市區(qū)內環(huán)城際鐵路、鄭州大都市區(qū)外環(huán)城際鐵路、安林城際鐵路、安鶴城際鐵路、安濮城際鐵路、焦新城際鐵路、焦林城際鐵路、焦?jié)请H鐵路、新白城際鐵路、新開城際鐵路、鄭商城際鐵路、鄭安城際鐵路、鄭信城際鐵路、濟洛城際鐵路、洛宜城際鐵路、洛南城際鐵路、洛三城際鐵路、汝漯城際鐵路、商周城際鐵路、漯周城際鐵路、南西城際鐵路、南信城際鐵路、南駐城際鐵路、駐平城際鐵路、信商城際鐵路等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系統(tǒng)。
河南
國家普速鐵路干線:
京廣鐵路、隴海鐵路、京九鐵路、焦柳鐵路、寧西鐵路、漯阜鐵路、新菏鐵路等。國家區(qū)域鐵路:
湯臺鐵路、衡潢鐵路、新商鐵路、孟寶鐵路、侯月鐵路、禹亳鐵路、三洋鐵路等。? 軌道交通
截至2017年末,鄭州城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93.6千米,年客運量超過2.5億人次。
鄭州軌道交通(ZhengZhouMetro)是指服務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其第一條線路于2013年12月28日開通試運營,使鄭州成為中國第18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據2017年10月鄭州軌道交通官網信息顯示,其開通運營線路共有3條,分別為1號線、2號線、城郊線,均采用地鐵系統(tǒng),里程長度共計95.4千米;共設車站61座,其中換乘車站2座,分別是紫荊山站和南四環(huán)站。
? 航空
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信陽明港機場等4個已通航的民用機場,鄭州上街機場、安陽北郊機場等多個已通航的通用機場。

河南
? 水運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有內河航道1675千米。
河南的水路航運主要集中在豫東南和豫中地區(qū)的鄭州、開封、商丘、許昌、平頂山、漯河、周口、駐馬店、信陽、南陽等地市,已初步形成了淮河、唐河、白河、賈魯河、沙潁河等多條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通道。
運輸
交通運輸明細圖表
2017年,河南省貨物運輸總量比上年增長11.7%;貨物運輸周轉量增長11.2%。旅客運輸總量下降4.8%;旅客運輸周轉量增長4.7%。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16.5%;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長10.1%。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每周18班全貨機滿負荷運行,中歐班列(鄭州)全年開行501班,實現每周“去八回八”高頻次運營。2017年末,河南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286.02萬輛,比上年末下降13.2%,其中私人汽車1166.82萬輛,增長15.5%。民用轎車(小微型載客汽車)1113.39萬輛,增長18.1%,其中私人轎車1060.68萬輛,增長19.4%。
地方特產



共3張河南農業(yè)特產 | 開封西瓜 | 安陽栝樓 | 南陽黃牛 | 原陽大米 |
新鄭大棗 | 中牟大蒜 | 洛陽櫻桃 | 信陽毛尖 |
鄭州蜜桃 | 西峽獼猴桃 | 靈寶蘋果 | 濟源薄皮核桃 |
林州山楂 | 內鄉(xiāng)山茱萸 | 西峽琥珀 | 西峽香菇 |
民權葡萄 | 永城辣椒 | 寧陵酥梨 | 鄢陵花卉 |
焦作四大懷藥 | 武陟油茶 | 固始雞 | 永城棗干 |
展開表格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28日,位居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榜單第13位。[16]
2021年1月2日,位居2020年中國效率“十高省”第8位。[17]



共3張河南相關事件
2020年3月22日,河南向盧森堡捐贈首批醫(yī)療物資包括:4500件醫(yī)用防護服、50萬只醫(yī)用外科口罩、5700只醫(yī)用N95口罩、10萬雙醫(yī)用手套、600只額溫槍、2萬瓶洗手液、1080副醫(yī)用護目鏡等,價值超過250萬元人民幣,將通過鄭州—盧森堡貨運航班直接運抵盧森堡。[10]



共3張河南2020年3月27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原銀行聯合發(fā)布《關于支持全省文旅企業(yè)復工復產的通知》,在用好國家支小再貸款的基礎上,計劃再向全省文旅企業(yè)提供不低于10億元的文旅專項貸款,紓解全省文旅企業(yè)面臨的資金困難。[11]
相關排行
2021年1月21日,2020年居民收入榜出爐,河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810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