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核問題,是指朝鮮開發(fā)核應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區(qū)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問題,相關方為美國、中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

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朝鮮半島近鄰,無論是著眼于維護東北亞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還是維護中國自身良好周邊環(huán)境,中國都堅持推進半島無核化目標,這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

2018年9月6日,韓聯(lián)社消息,金正恩承諾實現半島無核化。

中文名

朝鮮核問題

地點

朝鮮

作用

開發(fā)核應用能力

相關方為

美國、中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

日期

20世紀90年代初

外文名

the korean nuclear issue

核武來源

第一大來源,是蘇聯(lián)在50-80年代的援助

朝鮮核武計劃,啟動于1950年代。朝戰(zhàn)剛剛結束,金日成就在非公開會議上表示:“朝鮮國家雖小,但別國擁有的東西都應該有,包括原子彈?!?956年,朝鮮同蘇聯(lián)簽署了組建聯(lián)合核研究所的協(xié)定。1959年,作為對美韓合作“和平利用核能”的回應,蘇朝也簽署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協(xié)定,蘇聯(lián)開始對朝鮮提供諸如建立“寧邊原子能研究所”等實際援助。不過,此時的蘇聯(lián),尚無意幫助朝鮮研制核武。

朝鮮核問題

60年代中蘇交惡,給朝鮮核武發(fā)展帶來了良機。1964年,金日成曾致函毛澤東,主張具有血盟關系的中朝兩國,應共同擁有核武器制造技術,但毛澤東拒絕了金日成的要求。次年,金日成放棄中朝“血盟關系”,提出“主體思想”,強調朝鮮在思想、政治、經濟、國防上,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并宣布將在中蘇兩國之間搞“等距離外交”。同時,轉向蘇聯(lián)尋求核武技術支持,蘇聯(lián)亦有意以核武技術為餌拉攏朝鮮。故1965年10月,金日成在黨和軍隊高級干部會議上宣布:“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擁有核武器”;1967年,金日成又在民族保衛(wèi)省會議上宣布:“我們已在研制核武器”。據傳,1966年5月勃列日涅夫曾在瓦良格號巡洋艦上與金日成秘密會晤,商議主題正是如何援助朝鮮發(fā)展核武。

1969年,核武研發(fā)被朝鮮列入國策。這其中,既有蘇聯(lián)援助帶來的底氣,也與朝鮮50年代派往蘇聯(lián)的青年核物理學者紛紛留學歸來有關。據不完全統(tǒng)計,蘇聯(lián)最大的核試驗室——莫斯科杜布納核聯(lián)合研究所(JointInstituteforNuclearResearchDubna),先后為300多名朝鮮青年學者提供了培訓。這些人回國后,組成了朝鮮核武研制的骨干力量。徐相國、韓仁錫、丁根、李升基、崔學根等,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蘇聯(lián)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其執(zhí)政期間,曾給予朝鮮不少核技術援助

第二大來源,蘇聯(lián)解體后所流失的核武器專家

整個60-80年代,朝鮮靈活游走于中蘇兩國之間,但其核武發(fā)展計劃并不順利。蘇聯(lián)的技術援助仍很有限。一方面,核武技術僅是蘇聯(lián)拉攏朝鮮的一種籌碼,引而不發(fā)才是上策;另一方面,美蘇在核不擴散方面互相制約,也不容蘇聯(lián)將核武技術交給朝鮮。故1974年金日成再次轉而請求中國給予核武技術援助,但沒有得到中方響應。美國情報機構認為,自1979年前后開始,朝鮮的核武計劃,不得不走上了“獨立研發(fā)”之路。朝鮮自己培養(yǎng)的數千人的核研究大軍,在此一時期似取得了一些成果。從1984年起,中情局開始懷疑朝鮮可能已具備生產鈈(研制核彈的主要材料之一)的能力。

總體而言,目前沒有材料顯示,朝鮮的核武研究在8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991年蘇聯(lián)解體,才給朝鮮的核武發(fā)展帶來了第二次良機,許多原蘇聯(lián)國家從事核武研究的科學人員,被朝鮮秘密聘用。1992年12月,俄羅斯安全部長維克托·巴拉尼科夫在國會演講時透露,他領導的部門,阻止了64名俄導彈專家,前往“第三國”制造“可以發(fā)射核彈頭的導彈”。這個“第三國”,正是朝鮮——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該年12月8日,俄羅斯特種部隊突襲了一家擬從莫斯科起飛的飛機,機上載有朝鮮雇用的36名俄羅斯核武器專家,“這些專家是北朝鮮從烏拉爾山區(qū)一些絕密的核武器研究所中選拔出來的,他們以每月1500到3000美元的價格被雇用去為北朝鮮的核武器計劃工作?!?/p>

究竟有多少前蘇聯(lián)的核武器專家被朝鮮聘用,目前沒有材料可以說明??晒﹨⒖嫉氖牵簱绹星榫值墓烙?,蘇聯(lián)解體后,“大約有90萬人將被清除出核工業(yè),其中約2000名科學家掌握著詳盡的核武器設計知識,3000-5000名技術人員懂得怎樣生產高濃度的裂變材料。”而且,僥幸在崗的核科學家,也大都面臨待遇陡降乃至被長期拖欠工資的困境。這些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無疑都是朝鮮亟愿獵取的對象。

第三大來源,90年代國際地下核走私網絡

據巴基斯坦前總統(tǒng)穆沙拉夫披露,朝鮮政府與阿卜杜爾·卡迪爾·汗所主持的國際地下核走私網絡存在著核技術的秘密交易。卡迪爾·汗是冶金學博士,曾在歐洲的一家鈾濃縮公司工作,1975年帶著“離心分離機”的圖紙秘密回國,主持核武研究,然后被塑造成了巴基斯坦的“核彈之父”。穆沙拉夫承認,在卡迪爾·汗的主持下,巴基斯坦的核武發(fā)展,長期“通過主要在歐洲發(fā)達國家活動的一個地下網絡得到了所需要的其他材料和技術?!辈痪煤?,卡迪爾·汗也組建了自己的地下核走私網絡,朝鮮是他的重要主顧之一。穆沙拉夫說:

“(1999年)我收到了一份報告,說朝鮮一些假扮成導彈工程師的核專家到達了卡迪爾·汗博士實驗室,聽取了關于離心分離機的秘密報告,甚至還到基地進行了參觀?!{查結果表明,卡迪爾·汗自1987年就開始了他的非法活動,最初是與伊朗。1994年到1995年間,卡迪爾·汗下令生產200臺巴基斯坦在20世紀80年代廢棄的P-1型離心分離機,這些離心分離機被運到迪拜,再銷往世界其他地區(qū)。總體來說,暴露出的情況令人擔憂:卡迪爾·汗以他在迪拜的基地為中心,經營著一個全球性的私人地下核技術傳播網絡。……卡迪爾·汗向朝鮮提供了近兩打P-1型和P-2型離心分離機,他還向朝鮮提供了計量表和一些離心分離機專用機油,并且傳授了離心分離機技術,包括帶人參觀最高機密的離心分離機車間。”

卡迪爾·汗是巴基斯坦的“民族英雄”,穆沙拉夫承認自己沒有能力用法律來處置他。雙方妥協(xié)的結果是:卡迪爾·汗在國家電視臺承認自己是國際地下核走私網絡的領導人,穆沙拉夫則以卡迪爾·汗對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為由而赦免他??ǖ蠣枴ず沟淖咚骄W絡之龐大,讓參與調查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深感震驚,“約有30個國家的30多個公司涉足(這個)核黑市”。國際原子能機構前總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認為,在對朝鮮的核走私過程中,“卡迪爾·汗可能只是國家與國家合作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已”,因為在被繳獲的親筆信中,卡迪爾·汗披露,巴基斯坦軍方高官曾指示他同伊朗和朝鮮合作。⑨當然,穆沙拉夫在回憶錄中否認了這一點。

卡迪爾·汗的核走私網絡曝光,已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了。此后,朝鮮是否還從其他途徑獲取過核武技術,目前尚不得而知。

美國能源部長承認美向朝鮮轉移核技術

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凱利指出朝鮮能夠在數月而不是數年之內生產出作為核武器燃料的高濃縮鈾,這比很多人預料的要早得多。這意味著朝鮮憑借其鈾和钚項目,能夠在短期內制造出核武器。朝鮮最早于1947年開始通過蘇聯(lián)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勘探地下鈾礦,1964年基本確認可開采的鈾礦儲量達到400萬噸,韓國在野黨大國家黨議員金起炫在國會質詢中則表示,朝鮮約有2600萬噸優(yōu)質鈾礦儲量。此外,同鈾一樣,制造核武器時很重要的礦物質石墨,朝鮮的儲藏量也很大。

自去年以來,朝美關系因朝鮮核問題而趨于緊張。但是美國能源部長斯潘塞-亞伯拉罕日前卻承認,即使在朝美兩國就核問題產生爭端時,美國仍然允許朝鮮接觸大量與核技術有關的文件,盡管美方確信這些技術資料“不會幫助朝鮮發(fā)展核武器”。

據美聯(lián)社7日報道,美國民主黨議員埃德-馬基最近就美國公司涉嫌向朝鮮轉移核技術一事提出質詢。斯潘塞-亞伯拉罕在給馬基的答復信件中解釋說,美國從1996年就開始向朝鮮提供與輕水核反應堆有關的技術。2001年,布什政府又允許將相關技術的轉移計劃延長5年時間。

根據朝鮮和美國在1994年達成的日內瓦核框架協(xié)議,美國將負責為朝鮮建造兩座輕水核反應堆,以滿足朝鮮的能源需求。這兩座核反應堆采用的是美國西屋公司提供的技術,由一家韓國企業(yè)負責生產。核反應堆的建造工作已經于去年8月開始。

美國能源部經過仔細審核,允許使用3100份和生產許可及運營有關的文件,其中有大約300份文件已經轉交給朝鮮方面,另外有100份左右的文件被美國能源部出口控制辦公室扣下。

亞伯拉罕解釋說,在向朝鮮方面轉交這些文件時采取了一切必要的防范措施,以確保朝鮮“不能利用這些技術或者幫助來發(fā)展核武器”。為此,美國能源部出口控制辦公室對所有與核反應堆計劃有關的文件都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審查”。

對此,馬基議員指出,布什政府的官員不停地指責克林頓政府與朝鮮的接觸政策,現在卻犯著同樣的錯誤。他要求布什政府立即停止所有與朝鮮在核能方面的合作,不再向朝鮮轉讓有關核反應堆人員培訓、質量保證、反應堆建造和安全等重要文件。

2016年9月第五次核試后央視專訪解放軍李莉教授,其認為朝鮮一夜之間似乎很多東西都齊備,陸基舞水端導彈試射成功,而潛射導彈其實第一次照片公布時便已經成功,當時照片被電腦合成過的訊息使多數國家不在意,然而其合成的是金正恩照片與背景,但背景的發(fā)射場景是真實的。目前只要在小潛艇上裝載一兩枚小射程核武,一潛出后無法被100%確認位置,核反擊威攝就已經構成,美日韓談論多少主動進攻朝鮮的構想都已經不現實。美國一路上許多專家拋出的判斷,包含第一次核試驗說是假的用TNT炸藥偽裝,之后說其中程導彈造不出來,最后說潛射照片是合成照,終究證明全部是低估的判斷,現在只能寄望其核武小型化裝載于潛艦上的技術還很貧乏,但是否又是一次低估判斷,無人可知。朝鮮核問題

近年來伊朗、敘利亞、緬甸正逐漸成為朝鮮核技術和導彈技術出口的主要客戶,其中伊朗所占的比重較高。朝鮮可能從與伊朗的交易中每年至少獲利20億美元。德國《圖片報》15日稱,德國聯(lián)邦情報局認為伊朗能在6個月內成功生產出核彈。但國際原子能機構對這一報道表示懷疑。

問題由來

朝核問題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

當時,美國根據衛(wèi)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fā)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fā)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fā)。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的資料,朝鮮于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lián)的幫助下,朝鮮創(chuàng)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lián)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堆,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guī)模。此后,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yè)重地。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屬于石墨反應堆,于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態(tài)勢導致后果

第一,朝鮮在安全上更傾向于發(fā)展戰(zhàn)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賴與蘇聯(lián)和中國的軍事合作關系。其次,由于當時蘇聯(lián)和中國在安全上給朝鮮的承諾不包括核領域,因此,兩國對朝鮮核武器發(fā)展政策的影響力也極其有限。

1974年,朝鮮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1985年12月,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guī)定,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對其核設施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其檢查。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關注朝鮮的核項目,1988年下半年,美國正式對國際宣稱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堆已經能生產可制造兩至三枚原子彈的钚,此舉立刻引起朝鮮的強烈反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國總統(tǒng)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HerbertWalkerBush)宣布,撤除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戰(zhàn)術核武器。這是當時東西方全球戰(zhàn)略互動的一部分,它在事實上大體滿足了朝鮮要求美國撤出駐韓國核武器的呼吁,客觀上推動了朝鮮核問題的積極轉變。

1991年底,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簽署了互不侵犯協(xié)定;韓國政府宣布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國已經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韓雙方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簽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協(xié)議。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6次不定期核檢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與朝鮮就視察問題出現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鮮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朝鮮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國和朝鮮進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并于1993年6月11日達成一個聯(lián)合聲明。原則上,這次核危機得以解決,實際上,雙方仍有很多爭執(zhí)。

1994年5月30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并對其進行制裁。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前往平壤斡旋,與朝鮮政府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xié)定》,此一協(xié)議是朝鮮核危機的直接淵源。按照《朝核問題框架協(xié)定》的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各種核項目,并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jiān)控系統(tǒng),禁止一切關閉項目的重啟。

因擔心朝鮮發(fā)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國與朝鮮在日內瓦簽署了一項關于朝核問題的《朝美核框架協(xié)議》,朝鮮凍結其核設施,美國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fā)組織,負責為朝鮮建造輕水反應堆并提供重油,以彌補朝鮮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此后,寧邊5兆瓦反應堆中8000根廢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韓三國協(xié)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并幫助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的承諾一拖再拖。這兩座反應堆的發(fā)電能力約為2千兆瓦。

2001年,美國總統(tǒng)喬治·沃克·布什(GeorgeWalkerBush)上臺后,美國對朝政策變?yōu)閺娪?,并?002年初將朝鮮與伊朗、伊拉克一起稱為“邪惡軸心”,媒體披露的美國《核態(tài)勢審議報告》也將朝鮮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對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國總統(tǒng)特使、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平壤后,美國宣布朝鮮“已承認”鈾濃縮計劃,并指控朝鮮正在開發(fā)核武器。朝鮮則表示,朝鮮“有權開發(fā)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國以朝鮮違反《朝美核框架協(xié)議》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隨后,朝鮮宣布解除核凍結,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在其核設施上安裝的監(jiān)控設備,重新啟動用于電力生產的核設施。

2003年1月10日,朝鮮政府發(fā)表聲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朝鮮表示無意開發(fā)核武器。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fā)。

六方會談

為使朝核問題和平解決,中國政府積極斡旋,于2003年4月促成有朝鮮、中國、美國參加的朝核問題三方會談。

2003年8月,中國在北京舉行有中國、朝鮮、韓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參加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并確立了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原則。截至2008年6月,六方會談已進行到第6輪。

第一輪

各方認真、全面地闡述了各自的原則立場和方案設想,并達成重要共識,即確認朝核問題應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的原則。

第二輪

朝鮮強調只有美國放棄對朝敵對政策,朝鮮才能放棄核計劃。在此基礎上,朝鮮提出“口頭對口頭”原則作為第一階段行動措施,即朝鮮凍結核武器計劃,美國相應放棄對朝敵對政策。美國重申,在關切的問題解決后,美國最終愿與朝鮮實現關系正常化。在棄核目標上,美方再次重申“全面、可核查、不可逆轉地放棄核計劃”概念。與會六方最終以《主席聲明》的形式闡明了各方共識,這是六方會談首次以書面文件形式確定會談的成果。

朝鮮核問題

第三輪

朝鮮進一步明確棄核意愿,首次表示可以透明地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相關計劃。美國則提出了一項包括朝鮮棄核,同時也涵蓋了朝方的安全關切、能源需求以及取消封鎖要求等內容的“轉變性方案”。但雙方在棄核的范圍和方式以及關于核凍結的范圍和相應措施等方面存在分歧。最終,與會各方同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按照口頭對口頭、行動對行動”的原則尋求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途徑。

第四輪

(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第一階段會議;9月13日至19日第二階段會議)

經過兩個階段艱苦談判,各方通過了六方會談進程啟動以來的首份具有實質內容的共同聲明(9·19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美方確認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guī)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各方尊重朝方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等。

五輪一階段

(2005年11月9日至11日)

第一階段會議通過的《主席聲明》中重申,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全面履行共同聲明,早日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維護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地區(qū)的持久和平與穩(wěn)定。此后,會談曾因朝鮮反對美國的金融制裁而陷入僵局。

五輪二階段

(2006年12月18日至22日)

經過各方努力,在停頓13個月后,第二階段會議于2006年12月18日在北京重啟。在朝美及有關各方進行了密集、深入的雙邊和多邊磋商后,22日宣布休會。會后發(fā)表第四份《主席聲明》,以“兩個重申”向外界傳達了六方在本階段會談中取得的共識:重申通過對話和平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各方的共同目標和意志;重申認真履行9·19共同聲明,根據“行動對行動”原則,盡快采取協(xié)調一致步驟,分階段落實共同聲明。

五輪三階段

(2007年2月8日至13日)

經過一年多的反復磋商,六方會談終于峰回路轉。2007年2月13日,第三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的共同文件(2·13共同文件),內容包括朝方關閉并封存寧邊核設施,并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重返朝鮮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和驗證,以及各方同意向朝鮮提供價值相當于100萬噸重油的經濟、能源及人道主義援助。

六輪一階段

(2007年3月19日至22日)

第一階段會議如期舉行,各方聽取了五個工作組的報告,就落實起步行動和下一階段行動計劃進行了探討。會后各方發(fā)表了第一階段會議主席聲明。重申將認真履行在9·19共同聲明和《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共同文件中做出的承諾。

團長會

(2007年7月18日至20日)

會后發(fā)表新聞公報,各方就六方會談下一階段工作達成四點框架共識,各方同意采取工作組會議等3個步驟落實達成的框架共識。

六輪二階段

(2007年9月27日至10月3日)

2007年10月3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的共同文件。根據文件,即“10·3共同文件”。朝鮮將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報核計劃;美國根據朝方行動并行履行其對朝承諾。

二次團長會

(2008年7月10日至7月12日)

重點討論進一步全面均衡落實第二階段行動的措施和步驟。會議發(fā)表新聞公報。各方同意在六方會談框架內建立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驗證和監(jiān)督機制。

非正式會晤

(2008年7月23日)

朝鮮核問題六方外長非正式會晤在新加坡舉行。六方會談主席國、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主持,朝鮮外相樸義春、美國國務卿賴斯、日本外相高村正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及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柳明桓出席。

朝鮮退出

2009年4月13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針對朝鮮5日試射通信衛(wèi)星的問題通過了一份主席聲明,要求朝鮮遵守聯(lián)合國安理會禁止進行此類發(fā)射的1718號決議。第二天(4月14日),朝鮮外務省即發(fā)表聲明,宣布退出六方會談并將重啟核設施建設。

核設施

20世紀50年代末,朝鮮就已開始了核技術的研究工作。前蘇聯(lián)在1965年幫助朝鮮建立了“寧邊原子能研究所”,培訓了部分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前蘇聯(lián)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應堆,核技術研究初具規(guī)模。寧邊成為朝鮮的核工業(yè)重地,這里能提煉濃縮的鈾元素,可用于生產核武器,因而也成為美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格外關注的地方。

到20世紀末,朝鮮相繼建成了6個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性質的核反應堆和1座核電試驗堆,已在全國范圍內探明可開采的鈾儲量多達400萬噸,有6座鈾礦可以開采。

朝鮮已建成3座二氧化鈾轉化廠、1座天然鈾燃料組件制造廠和1個核廢料貯存場,基本建成了從鈾礦開采到核廢料處理的核燃料循環(huán)體系,具備了研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1989年,朝鮮承認在寧邊建成的一個電功率為5兆瓦的石墨冷卻研究用反應堆因為鈾燃料棒外表鋯層破損,不得不對核廢料進行后處理,并因此獲得130克钚。

寧邊核設施

寧邊核設施位于朝鮮首都平壤以北約130公里處,是朝鮮主要的核研究中心。這里擁有朝鮮唯一的正在運轉的5兆瓦核反應堆。

寧邊核反應堆屬于石墨反應堆,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大事記

朝鮮半島自朝鮮戰(zhàn)爭以來一直存在著軍事對峙,朝核問題實際上是冷戰(zhàn)對抗的延續(xù)。朝鮮指控美國對其國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美國則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認為,朝鮮核問題是由美國敵視朝鮮政策造成的,要解決核問題首先需美國轉變對朝政策。朝鮮重申,只要美國不放棄敵視朝鮮政策,朝鮮也就不能放棄核遏制力。為解決問題,朝鮮一直要求與美國進行直接對話,并多次提議與美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美國則要求朝鮮先行放棄核計劃,并堅持認為處理朝核問題的恰當方式是通過多邊對話。

2005年

5月,朝鮮宣布從核反應堆內取出8000根廢燃料棒,并稱由于美國布什政府2002年12月撕毀了以提供輕水反應堆為核心內容的朝美框架協(xié)議,并以核武器對朝鮮進行威脅,朝鮮重新啟動了根據框架協(xié)議凍結的5兆瓦核反應堆,并恢復了5萬千瓦和20萬千瓦核反應堆的建設工作。

9月19日,第四輪六方會談經過兩個階段的艱苦談判,與會各方一致通過了六方會談啟動以來的首份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美方則確認,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guī)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朝方聲明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其他各方對此表示尊重。

此后,美國財政部認定朝鮮利用澳門匯業(yè)銀行賬戶從事洗錢和制造假美鈔的活動,下令美國金融機構中斷與這家銀行的商業(yè)往來。澳門匯業(yè)銀行隨即中止了與朝鮮的業(yè)務,包括凍結朝鮮政府存在銀行的2500萬美元資金。朝鮮則否認美國的指控。

11月,朝核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最終達成具有指導意義的《主席聲明》。各方重申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全面履行共同聲明,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維護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地區(qū)的持久和平與穩(wěn)定。

2006年

朝美雙方圍繞“偽造美元”和“金融制裁”問題爭執(zhí)不下,六方會談陷入僵局。美國聲稱“金融制裁”針對的是非法行為,與六方會談“無關”。朝鮮認為,美國沒有證據就對朝鮮實行“金融制裁”,表明美國依然對朝鮮實行敵視政策。朝鮮強調,美國必須解除“金融制裁”,否則朝鮮不會重返六方會談。

7月6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證實,朝鮮確實發(fā)射了導彈,但此舉是朝鮮“加強自衛(wèi)國防力量的軍事訓練的一部分”,與旨在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六方會談無關。朝鮮通過對話和協(xié)商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的決心“至今沒有變化”。

7月15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以15個理事國一致贊成的方式通過了關于朝鮮試射導彈問題的第1695號決議,對朝鮮導彈試射表示嚴重關切和譴責,要求朝方重新作出暫停導彈試驗的承諾。朝鮮外務省16日發(fā)表聲明,強烈反對1695號決議,表示朝鮮將不受這一決議的任何約束。

10月3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表聲明,宣布朝鮮將在科學研究領域進行核試驗,并強調朝鮮希望通過對話和協(xié)商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原則立場“沒有變化”。聯(lián)合國安理會6日發(fā)表主席聲明,要求朝鮮取消計劃中的核試驗,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并警告朝鮮,如果無視國際社會勸阻堅持進行核試驗,安理會將采取進一步行動。

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朝鮮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

10月14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譴責,要求朝方放棄核武器和核計劃,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并決定針對朝鮮核、導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相關領域采取制裁措施。

12月18日至22日,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于在北京舉行。

2007年

3月13日至1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總干事巴拉迪對朝鮮進行訪問,朝方表示愿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關閉寧邊核設施。

3月19日至22日,第六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會后各方發(fā)表了第一階段會議主席聲明。各方重申將認真履行在9·19共同聲明和2·13共同文件中做出的承諾。

6月21日至22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訪問朝鮮。訪問期間,他與朝鮮外相樸義春,副外相、六方會談朝鮮代表團團長金桂冠“舉行了很好的會談”。22日,希爾在首爾說,朝鮮已經準備迅速關閉寧邊核設施。25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在平壤宣布,被凍結在澳門匯業(yè)銀行的朝鮮資金轉移問題已經解決。朝鮮將開始履行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達成的《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共同文件。26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代表團一行4人抵達平壤,開始對朝鮮進行訪問。訪問期間,代表團與朝鮮原子能總局官員進行了多次會談,并在朝方的大力協(xié)助下視察了寧邊地區(qū)的核設施。代表團團長、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海諾寧說,通過會談,代表團已經與朝鮮方面就關閉和封存寧邊核設施的驗證程序問題達成了共識。

7月14日,在韓國運送的第一批6200噸重油抵達朝鮮先鋒港后,朝方關閉了寧邊核設施。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時隔5年后重返朝鮮,前往寧邊地區(qū)監(jiān)督和驗證關閉核設施。

7月20日,第六輪六方會談團長會議在北京閉幕并發(fā)表新聞公報,各方就下一階段工作達成四點框架共識,并制定了三步驟實施“路徑”。

8月2日,美方首席代表、助理國務卿希爾說,朝鮮已同意在2007年底前全面申報其核計劃并使所有核設施“去功能化”。

9月1日至2日,美朝雙邊工作組第二輪會談在日內瓦舉行,雙方就朝鮮全面申報其核計劃并使所有核設施“去功能化”達成共識。

11月1日,美國核專家組抵達朝鮮,參與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工作。

11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俄羅斯等5國官員和專家組成的10人調查團抵達平壤,對朝鮮核設施去功能化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團成員之一、中國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大使陳乃清說,目前去功能化工作總體進展順利。

12月3日至5日,美國助理國務卿、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希爾訪問朝鮮,考察寧邊核設施去功能化的進展情況,并與朝官員討論朝申報核計劃問題。5日,希爾轉交了美國總統(tǒng)布什給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親筆信。布什在信中談及兩國關系正?;亲罱K目標。

12月14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華盛頓再次呼吁朝鮮全面申報其核計劃和核擴散行為。

2008年

1月4日,朝鮮全面闡述其履行“10·3共同文件”的立場,認為美國等有關方面沒有及時履行協(xié)議,并指出“10·3共同文件”的執(zhí)行被延遲,責任不在朝鮮。隨后,美方表示,朝鮮并沒有提交正式的核計劃申報書,并多次強調,在朝鮮進行完整、準確的申報之前,美國不會啟動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刪除和對朝終止適用《敵國貿易法》的程序。

3月13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國和朝鮮兩國代表團團長在日內瓦舉行會談,但雙方未就朝鮮申報核計劃等具體問題達成協(xié)議。

4月8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朝兩國代表團團長在新加坡會晤。雙方在履行六方會談共同文件的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

4月22日至24日,美國朝核問題工作小組訪問平壤,與朝鮮討論了有關履行共同文件的具體問題,其中包括朝鮮核計劃申報內容等問題。

5月8日,美國朝核問題工作小組再次訪問平壤。訪問期間,朝鮮向美國移交了長達1.8萬頁的核設施運行記錄。

6月10日,美國朝核問題工作小組三度訪問平壤,與朝鮮討論了朝鮮核設施去功能化的技術性及事務性問題,以及有關各方對此進行政治和經濟補償的問題。朝鮮說磋商“取得了成果”。

6月11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經濟及能源合作工作組在板門店舉行會議。與會各方就向朝提供經濟及能源援助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并就加快援助步伐達成一致。

6月11日至12日,朝鮮和日本在北京舉行政府間工作會談。根據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朝鮮將重新調查“綁架問題”,而日本將部分解除對朝經濟制裁。

6月18日,美國國務卿賴斯表示,在朝鮮申報其核計劃之后,美國將把朝鮮從“支恐”名單上刪除,朝鮮也將不再受美國《敵國貿易法》制裁。25日,美國重申有條件將朝鮮從“支恐”名單中刪除。

6月26日,六方會談發(fā)表主席聲明,表示六方會談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取得積極進展。朝鮮26日正式向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主席國中國提交核計劃申報書。美國白宮在確認朝鮮提交核清單的同時宣布,美國將部分解除對朝鮮的貿易制裁,以及著手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刪除。6月27日,朝鮮于當地時間17時05分(北京時間16時05分)炸毀其寧邊地區(qū)核設施的冷卻塔。

7月10日至12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團長會在北京釣魚臺舉行。會后發(fā)表新聞公報,各方同意在六方會談框架內建立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驗證和監(jiān)督機制。根據公報,驗證機制由六方專家組成,驗證措施包括視察設施、提供查閱文件、技術人員面談,以及六方一致同意的其他措施。由六方團長組成的監(jiān)督機制,將確保各方信守并履行各自在六方會談框架內作出的承諾,包括不擴散和對朝經濟與能源援助。

2009年

1月13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表談話說,只有在美國消除對朝鮮的核威脅以及美國不再對韓國提供核保護傘的時候,朝鮮才會放棄核遏制力。

1月17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發(fā)表聲明,宣布由于韓國李明博政府繼續(xù)執(zhí)行對朝敵視政策,朝鮮將同韓國進行“全面對抗”。

3月9日,為期12天的韓國與美國大規(guī)模聯(lián)合軍事演習開始。同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發(fā)表新聞公報說,最高司令部已經向人民軍部隊下達命令,要求做好一切戰(zhàn)斗準備,隨時殲滅入侵之敵。

3月12日,朝鮮通報國際海事組織,將于4月4日至8日發(fā)射衛(wèi)星。

4月5日,朝鮮宣布成功發(fā)射“光明星2號”試驗通信衛(wèi)星。

4月13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主席聲明,認為朝鮮發(fā)射活動違背了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并要求朝鮮不再進行進一步的發(fā)射活動。朝鮮隨后發(fā)表聲明,拒絕接受安理會主席聲明,宣布退出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并將按原狀恢復已去功能化的核設施。

4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表聲明說,如果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不就侵犯朝鮮自主權的行動“賠禮道歉”,朝鮮將進一步采取自衛(wèi)措施,再次進行核試驗和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美國警告朝鮮不要再進行彈道導彈及核試驗

5月8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說,由于美國政府“絲毫沒有改變”敵視朝鮮的政策,朝鮮將按照業(yè)已表明的立場,進一步加強核遏制力。

5月25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fā)表新聞公報說,朝鮮當天“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這是朝鮮繼2006年10月首次地下核試驗后再次進行核試驗。聯(lián)合國安理會表示“強烈反對和譴責”,并就提交一份決議草案進行磋商。

5月26日,韓國宣布從即日起正式全面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

5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發(fā)表談話說,如果聯(lián)合國安理會因朝鮮進行核試驗對其實施制裁,朝鮮將采取進一步自衛(wèi)措施。

6月12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874號決議,對朝鮮5月25日進行核試驗表示“最嚴厲的譴責”,并要求朝鮮今后不再進行核試驗或使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任何發(fā)射。

6月13日,朝鮮外務省“受委任”發(fā)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和譴責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的關于朝鮮核試驗的第1874號決議,并宣布在“與美國開始全面對抗的情況下”,采取3項措施以“捍衛(wèi)民族尊嚴和國家自主權”。15日,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伊恩·凱利說,奧巴馬政府呼吁朝鮮無條件重返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以“全面、可核查和不可逆的方式”放棄其核計劃。

6月20日,朝鮮《勞動新聞》發(fā)表評論說,韓國“履行安理會制裁決議就意味著戰(zhàn)爭”。

6月26日,韓國國防部長官李相熹和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金泰榮共同發(fā)表“國防改革基本計劃(修訂案)”,為應對朝鮮的“不對稱威脅”,決定引進用于監(jiān)視、偵察、精密打擊、攔截朝鮮核武器和導彈的武器裝備。

7月2日,韓國媒體援引軍方人士消息報道說,朝鮮當天下午和晚間已在朝鮮東海岸地區(qū)發(fā)射了4枚地對艦短程導彈。

7月4日,據韓國聯(lián)合通訊社報道,截至當地時間17時40分(北京時間16時40分),朝鮮當天已在位于江原道的導彈基地向東部海上發(fā)射了7枚導彈。

7月16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朝鮮制裁委員會公布了針對朝鮮的具體制裁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凍結5家朝鮮實體的資產;凍結5位朝鮮官員的資產并禁止其出國旅行;禁止世界各國為朝鮮提供可能會被用于制造彈道導彈的兩種關鍵原材料。上述實體與個人均被認為與朝鮮的核及彈道導彈項目有關聯(lián)。

7月23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證實,作為軍事訓練的一部分,朝鮮最近進行了導彈試射。

7月27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在平壤發(fā)表講話,重申朝鮮將不參加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并認為還有其他對話方式可以解決問題。但他沒有說明有何種對話方式。

7月27日,歐盟決定依照聯(lián)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對朝鮮實施新的制裁措施。歐盟新制裁措施包括:凍結相關朝鮮官員在歐盟的資產并禁止其進入歐盟國家;凍結相關朝鮮實體在歐盟的資產;禁止向朝鮮出口軍事相關原材料;加強對朝鮮的金融限制和貨物檢查。8月11日,美國宣布對朝鮮光山(音譯)銀行實施金融制裁。

9月4日,據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朝鮮已成功進行試驗性鈾濃縮,試驗已進入最后階段,乏燃料棒再處理同時也已進入最終階段,朝鮮正在把已取得的钚武器化。

9月28日,朝鮮副外相樸吉淵在聯(lián)大一般性辯論發(fā)言中說,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取決于美國是否改變對朝的核政策。同日,朝鮮《勞動新聞》發(fā)表評論說,美國敵視朝鮮的政策至今“沒有絲毫變化”。美國今天依然是朝鮮“最大的威脅力量和侵略勢力”。

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平壤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會談,雙方就中朝關系和推進朝鮮半島無核化達成重要共識。金正日表示,實現半島無核化是金日成主席的遺訓,朝方致力于實現半島無核化的目標沒有改變。通過朝美雙邊會談,朝美之間的敵對關系必須轉變?yōu)楹推疥P系。朝方愿視朝美會談情況,進行包括六方會談在內的多邊會談。

10月12日,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在東海岸地區(qū)發(fā)射了5枚移動式地對地短程導彈。對此,中國認為,朝鮮發(fā)射短程導彈不會影響朝鮮半島局勢趨向緩和,俄羅斯表示“并非不予關注”。

11月2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在平壤表示,只有首先進行朝美對話,找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途徑,朝鮮才會進行包括六方會談在內的多邊會談。

11月3日,朝鮮中央通訊社播發(fā)報道說,朝鮮已經在8月底完成了8000根乏燃料棒的再處理工作,并且在實現钚的武器化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12月7日,朝鮮《勞動新聞》發(fā)表評論說,美國是朝鮮半島產生核問題的根源,也是造成當前半島核危機事態(tài)的肇事者。在此問題上,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2月8日至10日,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博斯沃思訪問朝鮮,他與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姜錫柱和外務省副相金桂冠舉行了會談,雙方進行了真摯而坦率的對話,就重啟六方會談的必要性和履行9·19共同聲明的重要性達成了“一定共識”。

2010年

1月11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表聲明表示,愿意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與《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當事國舉行會談,討論簽訂和平協(xié)定問題。同日,美國政府拒絕朝鮮方面關于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與《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當事國舉行會談,討論簽署和平協(xié)定的提議,稱朝鮮必須先履行棄核承諾,然后才能開始談判和平協(xié)定問題。1月12日,朝鮮駐華大使崔鎮(zhèn)洙在使館舉行的記者會上再次表示期望與美方簽訂和平協(xié)定。

1月18日,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發(fā)表談話說,在討論朝鮮半島無核化之前,要先討論締結和平協(xié)定,在六方會談之前要先取消對朝鮮的制裁。1月19日,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回應朝鮮方面關于先談和平協(xié)定再重啟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提議說,美國堅持認為應先重啟六方會談,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討論締結和平協(xié)定問題。

4月21日,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不會承認朝鮮為核武器國家,同時敦促朝鮮重返六方會談。

5月12日,朝鮮《勞動新聞》報道說,朝鮮科研人員在開發(fā)核聚變反應技術方面取得了“值得自豪的成果”,從而為開發(fā)新能源打開了突破口。

7月21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韓美外長和國防部長“2+2”會談后共同舉辦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對朝鮮實施包括凍結資產在內的新制裁措施,以阻止朝鮮從事“核擴散等不法活動”。

7月26日,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人民武力部部長金永春在平壤表示,面對美國日益加重的核威脅,朝鮮將“以新的先進方法進一步加強核遏制力”。

8月30日,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采取聯(lián)合行動,以支持朝鮮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計劃為由,對朝鮮5家實體和3名個人實施制裁;以參與朝鮮武器擴散等活動為由,對3家實體和1名個人實施制裁。

9月29日,朝鮮副外相樸吉淵在聯(lián)大一般性辯論中發(fā)言時說,只要美國不停止對朝鮮的武力威脅,朝鮮就不會放棄核威懾。

2011年

3月15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在平壤表示,朝鮮將無條件參加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且不反對在六方會談中討論鈾濃縮問題。

7月28日至29日,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金桂冠應邀訪問美國,就重啟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等問題與美國朝鮮問題特使斯蒂芬·博斯沃思舉行磋商,開啟雙方2009年以來首次高級別對話。雙方代表均表示,此次會談“富有建設性、講求實際”。

8月24日,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與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在俄羅斯舉行了會談。金正日在會談中向梅德韋杰夫表示,朝鮮準備無條件返回六方會談,并將在談判期間做好停止生產核材料以及停止核試驗的準備。

10月24日,美國與朝鮮代表就重啟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等議題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為期兩天會談。這是繼紐約首輪試探性會談后,朝美第二次高級別對話。盡管雙方都表示會談取得了“進展”,但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2012年

12月12日,朝鮮宣布成功發(fā)射“光明星3號”衛(wèi)星,衛(wèi)星進入預定軌道。國際社會對朝鮮的發(fā)射衛(wèi)星行動反應強烈。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通過其發(fā)言人發(fā)表聲明說,他對朝鮮宣布完成的火箭發(fā)射活動表示遺憾,但更為遺憾的是朝鮮無視國際社會一致而強有力的呼聲。朝鮮發(fā)射衛(wèi)星的行為顯然違反了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1874號決議。

7月20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發(fā)表聲明說,由于美國不改變其對朝敵視政策,朝鮮“不得不全面重新考慮核問題”。

6月18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以繼續(xù)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為由,宣布把對朝鮮的制裁舉措延長一年。

5月2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朝鮮制裁委員會更新制裁名單,新增3家朝鮮實體。

4月17日,朝鮮外務省發(fā)表聲明,譴責聯(lián)合國安理會關于朝鮮發(fā)射衛(wèi)星的主席聲明,稱朝鮮將繼續(xù)發(fā)射實用衛(wèi)星,并不再受2月29日朝美協(xié)議的約束。

4月13日,據朝中社報道,朝鮮于當天上午發(fā)射了首顆應用衛(wèi)星“光明星3號”,但這顆地球觀測衛(wèi)星沒有進入預定軌道。美國政府隨后宣布,將不會履行與朝鮮先前達成的糧食援助協(xié)議。安理會4月16日通過主席聲明,強烈譴責朝鮮發(fā)射衛(wèi)星,并決定調整朝鮮制裁委員會的相關措施,要求這一委員會在15日內向安理會提交報告。

3月1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說,該機構已于本月16日收到朝鮮發(fā)來的信函,邀請該機構派專家訪問朝鮮。

2月23日至24日,朝美第三次高級別會談在北京舉行。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金桂冠率領的朝鮮代表團和美國國務院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格林·戴維斯率領的美國代表團參加了會談。此次會談是前兩次高級別會談的延續(xù)。在此次會談中,雙方認真深入討論了旨在改善朝美關系的一系列建立信任的措施,以及保障朝鮮半島和平與穩(wěn)定、重啟六方會談的相關問題。雙方再次確認履行“9·19”共同聲明意志,認為在簽訂和平協(xié)定之前,停戰(zhàn)協(xié)定是朝鮮半島和平與穩(wěn)定的基石。雙方同意同時采取一系列建立信任的措施,以改善朝美關系。朝美雙方2月29日夜間分別對外發(fā)表了朝美第三次高級別對話的成果。朝鮮同意在朝美會談期間暫時停止進行核試驗、試射遠程導彈和寧邊鈾濃縮活動,并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朝鮮暫停鈾濃縮活動進行核查。美國政府同意向朝鮮提供營養(yǎng)食品,并將逐步改善美朝兩國的雙邊關系。朝美為何能夠達成共識朝鮮歷次核試驗

2013年

3月7日(北京時間),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于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問題的第2094號決議。該決議要求朝不再進行核試驗,放棄核武器計劃,并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決議同時承諾采取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決當前局勢,重申支持并呼吁重啟六方會談。

3月5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發(fā)言人說,針對美韓的敵視朝鮮政策和制裁陰謀,朝鮮人民軍將采取三項“重大措施”,其中包括宣布1953年簽訂的《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完全無效”。

2月12日,朝鮮在北部地下核試驗場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核試驗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應。聯(lián)合國安理會發(fā)表媒體聲明,強烈譴責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稱朝方此舉嚴重違反了安理會相關決議。

1月22日(北京時間1月23日凌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于朝鮮發(fā)射衛(wèi)星問題的第2087號決議。該決議要求朝鮮遵守安理會有關決議規(guī)定,不得再使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發(fā)射。決議同時重申,希望尋求以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決有關問題,呼吁重啟六方會談。1月24日,朝鮮國防委員會發(fā)表聲明,譴責聯(lián)合國安理會涉朝決議,稱將進行更高水平的核試驗,為保護國家自主權展開“全面對決戰(zhàn)”。

新華社平壤2013年2月12日電(記者張利、杜白羽、曾濤)據朝鮮中央通訊社12日報道,朝鮮當天成功進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試驗。

報道說,朝鮮國防科學部門當天在朝鮮北部地下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經過確認,此次核試驗爆炸威力大,使用小型化和輕型化的原子彈,試驗“水平高、安全、完美”,對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沒有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2018年

2018年9月6日,韓聯(lián)社消息,金正恩承諾實現半島無核化。

制裁

通過制裁決議

中新社聯(lián)合國2013年3月7日電(記者阮煜琳)聯(lián)合國安理會7日舉行公開會議,一致表決通過新的決議,對朝鮮近期第三次進行核試驗之舉予以嚴詞譴責,并出臺新的制裁舉措,以進一步遏制朝鮮的核武器及彈道導彈項目,及其核擴散能力。

安理會當天就朝鮮近期舉行核試驗通過新的第2094號決議,這份決議加強和擴展了對朝鮮的多項制裁措施。

聯(lián)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7日上午全票通過該新制裁決議,安理會要求朝鮮收回其宣布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的聲明,重申“朝鮮應當以一個完整的、可核實的和不可逆轉的方式,放棄所有核武器和現有的核項目”。

現有的聯(lián)合國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一切彈道導彈和核試驗,禁止與核武器和彈道導彈有關的材料的進出口。安理會還對一些個人和朝鮮公司實施了金融制裁和旅行限制,以及禁止進口珠寶、賽車等奢侈品等。[1]

俄羅斯制裁

2013年12月2日,俄總統(tǒng)普京簽署了關于執(zhí)行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三月通過的對朝鮮采取制裁決議的總統(tǒng)令。

根據俄總統(tǒng)簽署的命令,俄羅斯所有國有、商業(yè)及工業(yè)企業(yè)將被禁止向朝鮮提供制造彈道導彈方面的任何技術及咨詢援助,拒絕接受檢查的朝鮮船只將不得入港,政府機構會在與朝鮮外交官工作時保持警惕性。命令中還列出從事核計劃的朝鮮人姓名。[2]

安理會制裁

2016年3月2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實施一系列制裁措施遏制朝鮮的核、導開發(fā)計劃,并呼吁恢復六方會談。

決議說,安理會譴責朝鮮無視安理會相關決議,于1月6日進行的核試驗及2月7日使用彈道導彈技術從事發(fā)射活動。

為遏制朝鮮的核、導開發(fā)計劃,決議出臺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各國禁止向朝鮮運送可能用于核、導計劃的物品,收緊對朝鮮的武器禁運措施,凍結可能與核、導計劃有關的金融資產等。決議強調,有關措施無意對朝鮮平民造成不利的人道主義后果或對在朝鮮開展援助活動的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決議重申維護朝鮮半島和整個東北亞的和平與穩(wěn)定至關重要,表示安理會承諾以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決這一局勢,歡迎安理會成員及其他國家為通過對話實現和平及全面解決朝鮮核問題提供便利,不采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的行動。

決議重申對六方會談的支持,呼吁恢復六方會談,重申支持六方在2005年9月19日共同聲明中闡述的承諾等。

動態(tài)

中國批評

中國具影響力的《戰(zhàn)略與管理》雙月刊最新一期,刊文指摘朝鮮阻礙中美改善關系,并點名批評朝鮮領袖金正日“為維護世襲統(tǒng)治進行政治迫害”。文章強調,中國已無責任或義務支援朝鮮。據日本《東京新聞》報道,朝鮮國家觀光局日前發(fā)傳真,通知遼寧省有關部門,表示因為「國內狀況」,要暫時中斷接待來自中國的游客。這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朝鮮首度單方面中斷接待中國游客。分析人士認為,這決非個別事件,因為由中國主導的處理朝鮮核危機六方會談也出現變數。朝鮮已表示,不參加下月舉行的新一輪會談。此舉令中國甚為尷尬,中國外交部呼吁各方,要以務實態(tài)度推動和談進程。另一方面,北京《戰(zhàn)略與管理》最新一期,刊登題為《從新的角度密切關注朝鮮問題與東北亞局勢》的文章,抨擊朝鮮的對華政策。文章稱,朝鮮對中國的支持與援助沒有表示謝意,在國際問題上經常無視友好關系,毫無責任心,將中國拉進與美國對抗的被動局面。這篇由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王文忠撰寫的文章表示,朝鮮雖然遭受自然災害,人民生活處于惡劣水平,但是金正日為維護家族世襲統(tǒng)治,大規(guī)模進行政治迫害。文章指出,朝鮮在關鍵的時候根本不支持中國,中國已沒有責任支持這樣的國家?!稇?zhàn)略與管理》公開批評朝鮮當局,尤其是點名批評金正日,已引起國際高度關注。

中國敦促

引挪意時報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朝鮮核談各方需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全面均衡解決各方關切,為重啟六方會談創(chuàng)造條件。

韓國的朝鮮核談判代表上月稱,中國、俄羅斯,以及美國、日本和韓國均已就如何重啟朝核談判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

在接受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采訪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妥善處理朝鮮半島核問題事關半島及東北亞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也是各方擔負的共同責任。

三底線

第一,不管什么情況下,半島都不能有核,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無論是自己制造,還是引進部署。第二,不能用武力解決問題,那將使半島生戰(zhàn)、生亂,中國不會允許。第三,中國自身的正當國家安全利益必須得到有效維護和保障。[3]

堅決反對借用半島核問題侵害中國的正當權益

美國將THAAD這顆“地雷”埋到中俄家門口

外交部長王毅2016年2月12日在德國慕尼黑接受路透社專訪。在回答美有可能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tǒng)問題時,王毅表示,我們對美國有可能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tǒng)的動向表示嚴重關切。“薩德”反導系統(tǒng)覆蓋范圍,特別是其X波段雷達監(jiān)測范圍遠遠超出半島防衛(wèi)需求,深入亞洲大陸腹地,不僅將直接損害中國的戰(zhàn)略安全利益,也將損害本地區(qū)其他國家的安全利益。中國有兩句古話:一句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還有一句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借用半島核問題侵害中國的正當權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