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通常是指以翻譯作品為工作者,從事翻譯有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稱為“翻譯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夠獲得正規(guī)出版社的出版,并在市場上暢銷,擁有一定的讀者群。同時按照翻譯家所翻譯的語種可分為英語翻譯家、西班牙語翻譯家、德語翻譯家、法語翻譯家、韓語翻譯家、日語翻譯家等。

中文名

翻譯家

含義

以翻譯為工作,從事翻譯有成就

代表人物

季羨林、傅雷、楊絳、草嬰、李風白

理念

有翻譯家才有專業(yè)翻譯

一般含義

含義翻譯通常是指將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而在翻譯實踐和翻譯理論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的人就被稱為翻譯家。翻譯家是專門從事翻譯活動的杰出翻譯者,以跨語言翻譯或翻譯理論研究為自己的主要工作,在語言翻譯實踐和翻譯理論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

工作能力

有翻譯家才有專業(yè)翻譯

何謂翻譯家:語言優(yōu)勢、專業(yè)背景及長期翻譯實踐成就三位一體的翻譯家

名錄

國外知名的漢學翻譯家:意大利傳教士翻譯家——利瑪竇;英國科學家翻譯家——李約瑟。

我國歷史上的翻譯家有:唐代佛經(jīng)翻譯家——玄奘;清末著名翻譯家——嚴復。

我國當代翻譯家:世界翻譯史上的雙璧——楊憲益和戴乃迭;西方美學翻譯大師——朱光潛;國學大師翻譯家——季羨林;外國文學翻譯家——傅雷;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朱生豪;外國詩歌翻譯大師——穆旦。更多翻譯家名錄請參考翻譯家網(wǎng)站。

著名人物

季羨林(1911-2009年):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他曾直接從梵文翻譯了《沙恭達羅》、《五卷書》、《優(yōu)哩婆濕》、《羅摩衍那》等印度古典名著。2009年7月11日北京時間8點50分,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北京301醫(yī)院病逝,享年98歲。

傅雷(1908-1966年):上海市南匯人。宇恕安,號恕庵。雷系我國現(xiàn)代杰出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他從1929年起,就開始致力于法國文學的翻譯介紹工作,幾十年來,一直奮發(fā)不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使他的許多譯作已近乎爐火純青的境界,在國內(nèi)外贏得崇高的聲譽。他一生所譯世界名著達30余部,其中巴爾扎克的名作占了14部。由于他對巴爾扎克深有研究,曾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其主要譯作有:《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伏爾泰小說選》、《幸福之路》、《貝多芬傳》等。

楊絳:英國文學專家,翻譯家。江蘇無錫人。原名季康。1932年畢業(yè)于東吳大學政治系。1935年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回國。曾任蘇州振華女中分校校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建國后,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第一屆理事,中國翻譯家協(xié)會第一屆理事。1986年獲西班牙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勛章。著有劇本《風絮》、論文集《春泥集》、散文《干校六記》等,譯有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小癩子》等。

草嬰:原名盛峻峰。浙江鎮(zhèn)海(今寧波)人。南通農(nóng)學院肄業(yè)。曾任時代出版社編譯。建國后,歷任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副會長,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會長,中國作協(xié)上海分會副主席,華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兼職教授。曾將列夫·托爾斯泰的所有小說翻譯成漢語,1987年獲前蘇聯(lián)高爾基文學獎。是世界上第一個獲獎者。

劉殿爵:翻譯家、語言學家、漢學家。生于香港的他中英文修為皆高,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近30年,期間英譯《道德經(jīng)》《論語》《孟子》等經(jīng)史典籍。但凡劉教授的英譯著作,均被視為嚴謹學術的典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