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沃韋扎森林公園(波蘭語:Puszcza Bia?owieska)橫跨白俄羅斯及波蘭邊境,由常青樹和闊葉林組成,是歐洲僅存的原始溫帶森林生態(tài)保護區(qū),同時也是狼、猞猁、水獺等稀有動物的棲息地,被認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計劃”的一部分。

1979年,比亞沃韋扎原始森林作為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隨后于1992年和2014年兩次擴增。

中文名

比亞沃韋扎森林公園

地理位置

N52 43 39 E23 58 52

景區(qū)等級

世界自然遺產

管理單位

波蘭

批準時間

1979年

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

保護對象

野牛、狼、猞猁、水獺等

占地面積

141885公頃

所屬地區(qū)

歐洲

適宜游玩季節(jié)

春季

區(qū)域面積

141885 公頃

地理環(huán)境

比亞沃韋扎森林公園

比亞沃韋扎原始森林,位于布列斯特以北70公里,橫跨白俄羅斯及波蘭邊境。它是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遺產及生態(tài)保護區(qū),位于白俄羅斯西南部布列斯特州及格羅德諾州境內,它的自然狀態(tài)保存十分完好,是歐洲現存唯一的原始森林。這里冬天寒冷、多云、多降雨,夏天潮濕、多雷陣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在白俄羅斯一側的生態(tài)保護區(qū)占地約1,771平方公里;核心區(qū)域157平方公里;緩沖地帶714平方公里;過渡地帶900平方公里;國家公園及世界遺產則占地876平方公里。保護區(qū)的管理中心位于Kamieniuki,包含一個實驗室與動物園,里頭展示了歐洲野牛、柯尼克波蘭小馬(歐洲野馬與家馬的雜交種)、野豬、駝鹿等原生動物。另外也有小型博物館、餐廳、速食店與旅館(蘇聯時期興建,目前年久失修)。樹木88%是針葉和闊葉混交林。白俄羅斯方面缺少設備與觀光客,外國訪客很少。

比亞沃韋扎森林公園

波蘭側的國家公園占地約100平方公里。公園內有一處原屬于沙皇的綜合設施,包含一座旅館、餐廳和停車場。波蘭為這個森林設立了比亞沃韋扎國家公園,占地超過100公頃。廣袤的比亞沃韋扎森林由常青樹和闊葉林組成,是一些珍奇動物的家園。每年大約有20萬人次觀光客到訪波蘭一側的森林。

歷史記錄

比亞沃韋扎森林公園

14世紀以前,人類通過河流穿越森林,道路和橋梁都是后期出現的。

15世紀時該森林成為波蘭—立陶宛國王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的財產。為保護這片森林出現的第一份文件可追溯到1538年,西格蒙德一世下令盜獵歐洲野牛者死刑。1541年,森林成為皇家獵苑。

1639年瓦迪斯瓦夫四世宣布解放所有居住在森林中的農民,作為交換,他們自愿成為皇家守林員。

1795年瓜分波蘭后,沙皇保羅一世將所有守林員貶為農奴,并將他們交給多個俄國貴族與將軍。由于保護區(qū)廢除,使得獵人得以進入這片森林,15年內歐洲野牛的數量由原本的500頭下降到不足200頭。

1801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重新恢復保護區(qū),并雇用少數農民來保護動物,歐洲野牛的數量在1830年代恢復到700頭。然而在1830年—1831年爆發(fā)了十一月起義,保護令再度蕩然無存。

1860年亞歷山大二世參訪這座森林,并且宣布歐洲對野牛的保護必須恢復。由于沙皇的命令,當地人殺光了所有歐洲野牛的天敵——灰狼、棕熊與猞猁。

1888年沙皇成為整片原始森林的擁有者,比亞沃韋扎森林再度成為皇家獵苑。沙皇開始向歐洲各國寄送歐洲野牛作為禮物,同時從帝國各地輸入鹿、駝鹿等其他動物在森林內繁殖。

1915年8月德軍攻占此地,9月25日前至少有200頭野牛被殺,之后德軍發(fā)布了禁獵令。然而德國與蘇聯士兵、盜獵者與強盜仍然不斷殺戮,直到1919年2月此地被波蘭占領,然而最后一頭歐洲野牛已經在1月份左右被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比亞沃韋扎森林遭受了巨大損失。

比亞沃韋扎森林公園

1921年波蘇戰(zhàn)爭后,比亞沃韋扎森林的核心區(qū)域被宣布成為國家保護區(qū)。1923年的調查發(fā)現全世界的動物園只剩下54頭歐洲野牛,其中沒有一頭在波蘭。1929年波蘭官方從多個動物園購入4頭野牛引進森林繁殖。到1978年波蘭的歐洲野牛數量增加到206頭。近年來增加到300余頭。

1932年大部分森林被劃為國家公園。1939年蘇聯出兵占領波蘭東部,比亞沃韋扎的波蘭當地人被蘇聯放逐,由蘇聯守林員取代,然而1941年德國人占領這片森林,蘇聯人又遭到放逐。1941年7月森林成為波蘭與蘇聯游擊隊的藏身之處,德國當局處決了大批被懷疑支援游擊隊的當地人。1944年7月蘇聯紅軍解放了這個地區(qū)。德軍撤退時摧毀了舊比亞沃韋扎狩獵莊園。戰(zhàn)后這片森林被波蘭與白俄羅斯所瓜分,波蘭一側的國家公園在1947年重新恢復。

1979年“比亞沃韋扎國家公園”在波蘭成立,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1992年世界遺產名錄又將白俄羅斯境內的“別洛偉日斯卡亞原始森林”納入世界遺產范圍中。2014年原始森林擴大遺產保護區(qū)的面積,總面積大約1418平方公里、緩沖區(qū)約有1667平方公里,并正式更名為“比亞沃韋扎原始森林”。

生態(tài)系統

比亞沃韋扎森林公園

森林中擁有1000多種植物,其中有七十多種灌木,二十多種林木,岑樹和菩提樹高150英尺,巨大的林冠蔭庇著由角樹、蕨類植物、濕地榿木和碗狀真菌組成的濕漉漉的地面植被,身披苔蘚的橡樹有500多年的樹齡,這里的很多種珍稀植物被認為是自然進化史上的標志。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哺乳動物。在這片原始森林中,有機群落生長在各類腐爛物質中,占據了將近四分之一的地——每英畝土地上有五十多立方腐爛的樹干和墜落的枝椏,為成千上萬種蘑菇、苔蘚、樹皮甲蟲、昆蟲幼蟲和微生物提供營養(yǎng),這些生物在其它由人工環(huán)境里早已無跡可尋。而這些生物轉而又為鼬鼠、松貂、浣熊、獾、水獺、狐貍、山貓、狼、狍子、麋鹿和老鷹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文化保留

原本整個歐洲東部都覆蓋著像比亞沃沃韋扎的原始森林。這個森林常常是俄羅斯民謠的題材,BelovezhskayaPushcha一曲是由俄羅斯作曲家亞歷山大在1975年所作。

人類對其所做的努力使比亞沃韋扎森林公園成為研究生物發(fā)展史的奇跡,吸引了大批的考古學家前來考察。這里的絕大多數地區(qū)都免遭破壞,古代的人類文明成果也被保留了下來。現已發(fā)掘出六百多座古斯拉夫墓,其中最大的墓群由一百三十四座墓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