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2013》是由戴翔所創(chuàng)作的畫作,于2014年廣東連州國際攝影展上展出,其長約25米,北宋市井風光被攝影師植入了2013年左右發(fā)生的現實社會中的40多個“中國熱點事件”,諸如“我爸是李剛”“城管打人”“征爹求包養(yǎng)”等,以劇情方式呈現,盡管社會輿論褒貶不一,但是攝影展組委會專家卻給了這幅作品很高的評價,在頒獎大會上,戴翔憑此作品獲得了2014年廣東連州國際攝影展“新攝影”年度大獎。

畫作內容

該作品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原型,以“我爸是李剛”“征爹求包養(yǎng)”“城管打人”“裸奔”“拆遷致富”等約40個社會熱點新聞事件和怪象為原形拍攝的劇情取代了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集市,每個都反映了社會的不同側面。在一個畫面中,乘奧迪短發(fā)襯衣男子被數十個古代人圍住,車窗被打破,男子舉著寫有“我爸是李剛”的牌子。此外有一長發(fā)紅裙女子“圓圓”坐在地上,展牌上寫著“征爹求包養(yǎng)”,牌上注明身高體重三圍。另外兩三個局部畫面顯示,穿著短裙和高跟鞋的女子在墻角招攬生意,隨后大步走過注視墻面上“包小姐”字樣的布衣男子身旁。女子左前方有小生模樣者彎腰給身著警服者送銀子,右側一人在揚手歌唱。在清明上河村里,一女子攙著拄拐老婦人望著前面的巨大橫幅,“清明上河村別墅88萬/m起”,緊挨的墻上寫著,“以合法補償為榮,以漫天要價為恥?!?/p>

創(chuàng)作背景

該作借助清明上河圖中敘述故事的圖景框架,即市井百態(tài) 的生活將當下社會典型性事件進行一些戲劇性擺拍并置入其中,畫面中有古今社會各階層的諸多角色,以反襯矛盾與沖突。同時,該作品并非有意拼接社會“黑暗面”,而是想以這種方式引發(fā)思考并推動社會進步。

制作過程

該作品由戴翔及兩名助手從2011年底開始創(chuàng)作,2014年6月結束。創(chuàng)作中的部分照片背景是新聞照片的原型,通過這些原型擺拍,兩年半的時間里有上千人次參與拍攝,“畫”中的900多個人物造型,總共有100多名模特兒扮演,有很多都是戴翔的同事、朋友。作者自己也參與其中,扮演了90多個角色,有警員、小偷、乞丐等,作品主要是用調侃手法,以擺拍為主。拍攝中很多服裝是自制的,道具和場景也是自行搭建。除去時間成本,主要是外景拍攝、道具制作經費等,同時也包含部分人力成本,拍攝成本總計8萬余元。

藝術特點

《清明上河圖·2013》巧妙的借用中國古代的藝術語言,用以特殊的藝術手法,將攝影藝術嫁接東方傳統(tǒng)藝術,使用當代“藝術”改造傳統(tǒng)佳作,并植入新的思想,具有很高的藝術性。畫作使用的擺拍與導演式的作品語言形式也相當獨特,幾乎做到了極致。戴翔利用了當代攝影作為表現方式,根據現實生活場景營造故事,擺拍場景,很好地發(fā)揮了藝術家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與普通意義上的寫實類的作品大為不同。[1]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頒獎機構

獲獎作品

2014年“新攝影”年度大獎廣東連州國際攝影展戴翔-《清明上河圖·2013》

畫作評價

正面評價

“清明上河圖·2013”是構思巧妙而發(fā)人深思的,它的好在于它制造的這種時空錯位,有助于我們更清醒地認知自己所處的時代。比如古式拱橋上掛的“加快實現GDP增長目標”橫幅,“以漫天要價為恥”標語前“別墅88萬/平米起”的招牌,都極生動地再現了當下的魔幻現實色彩。至于諷刺了誰、挖苦了誰,恰恰是最不重要的。之所以說這個時代值得擁有新清明上河圖,是因為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開放的時代,才會有多元的視角與表達。(西坡評)[2]

該創(chuàng)作較為有趣,在古代名畫基礎上運用現代攝影技術,加入對現代社會的批判,引人深思,是好作品。

負面評價

該作品集中反映了現實的某些陰暗面,盡管是為了警醒世人,但是這些陰暗面在網上被放大,被某些人借此攻擊中國、中國政府和社會主義制度,負能量過多,諷刺和抹黑社會;同時,該作品篡改了清明上河圖,不尊重傳統(tǒng)藝術作品。多數主流的聲音也不贊成藝術作品用這種手法嘩眾取寵。藝術作品在選取題材時也應考慮對社會的影響,如果都以曝光陰暗為賣點,文藝作品充盈的都是負能量,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

中立評價

對于任何一件藝術作品,每個受眾可能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誠如批評家所說:一千個讀者的眼里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清明上河圖·2013”能在社會引發(fā)爭議也屬正常,但不管爭議如何激烈,立足于現實土壤的“清明上河圖·2013”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簡介

戴翔,1978年生于天津,回族人,藝術家、中國當代“觀念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東方文化藝術系,其作品曾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奧地利等地展出,其創(chuàng)作媒介涉及繪畫、影像、裝置等,代表作品《新雷鋒故事》系列被法國多家機構及私人收藏,2014年作品《清明上河圖·2013》再次引起社會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