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桂櫻,產(chǎn)云南(勐海)。生于混交林中,海拔1800米。

中文名

勐海桂櫻

拉丁學(xué)名

Laurocerasus menghaiens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科

亞科

李亞科

桂櫻屬

亞屬

矮生櫻亞屬

命名者及年代

T. T. Yu et L. T. Lu

分布區(qū)域

云南(勐海)

保護級別

極危(IUCN標(biāo)準(zhǔn))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勐海桂櫻

種拉丁名:

Laurocerasus menghaiensis Yü et Lu

種別名:

國內(nèi)分布:

產(chǎn)云南(勐海)。生于混交林中,海拔1800米。

海 拔:

1800

所屬分類

命名來源: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4(4): 45.f.1. 1984]

中國植物志:

38:113

英文植物志:

9:428

系中文名:

多毛系

系拉丁名:

Ser.Hypotrichae

組中文名:

無腺組

組拉丁名:

Sect.Laurocerasus

亞屬中文名:

矮生櫻亞屬

亞屬拉丁名:

Subg.Microcerasus

屬中文名:

桂櫻屬

屬拉丁名:

Laurocerasus

亞科中文名:

李亞科

亞科拉丁名:

PRUNOIDEAE FOCKE

科中文名:

薔薇科

科拉丁名:

Rosaceae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

ANGIOSPERMAE

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云南(勐海)。生于混交林中,海拔1800米。

本種提示

本種和毛背桂櫻L hypotricha(Rehd.)Yu et Lu相近,區(qū)別在于后者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下面被灰白色柔毛,葉邊具較密粗鋸齒;葉柄長6—10毫米,常有1對腺體;果實卵狀長圓形,長20—25毫米,頂端急尖。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達14米;小枝粗壯,紫褐色,具多數(shù)小皮孔,幼時具淺黃色柔毛。葉片較厚,革質(zhì),卵狀長圓形至長圓形,長8—13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葉邊常于中部以上具不明顯淺鈍鋸齒,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密被淺黃色短柔毛,側(cè)脈明顯,?一1l對;葉柄粗壯,長10—15毫米,被淺黃色短柔毛,無腺體;托葉早落。花未見。果實寬長圓形,長22—25毫米,寬14—17毫米,頂端圓鈍,黑褐色,無毛;核壁較薄,無皺紋;子葉肥大。果期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