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全宋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類型

山水田園

主題

抒懷

主題

生活

主題

熱愛

寫景

寫雨

寫景

船帆

四季

春天

人物

漁人

動物

植物

植物

作品賞析

這四首寫景詩,都是抓住一個細(xì)節(jié),抓住平凡事物中富有詩意的東西加以表現(xiàn)。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寫湖光山色,兩岸風(fēng)物,卻抓住了中流的一只漁舟;又不寫漁舟的種種,視線卻集中在漁夫身上;卻又不寫漁夫的種種,單寫他穿翻了衣衫,發(fā)髻不裹的自由疏散的服飾,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者不拘禮法、衣著隨便的欣賞之情。畫面表現(xiàn)得光度集中,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寫野徑早行,提供給讀者的也只有單純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紅紅白白、四方飄香的野花。詩人集中興趣于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則是向行人獻(xiàn)媚競艷的路花。這時,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里了,見到的只是白白紅紅之花,聞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襲來的香氣,他就將這剎那間的感興形之于詩。詩句并不特別警拔,但詩人的興會卻表現(xiàn)得異常鮮明。

第三首寫途經(jīng)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如果換一個居官永州的詩人,路過柳子祠,不免要懷古一番??墒菞钊f里的眼睛卻盯住了籬竿上的蜘蛛網(wǎng)?;h竿本來是編在柵欄上護花的,然而卻成了蜘蛛結(jié)網(wǎng)的憑借。這是人們在園邊宅畔常見的小事物,寫入詩中,給人以異常的親切感,也顯示了詩人的童心。從中固然可以發(fā)現(xiàn)平凡的小東西中的詩情,若說其中含有某種諷喻,似乎也無不可。好詩是常常留著讓讀者充分想象的余地的。以上三首都集中繪寫景物中的某一個點,有如電影中的特色鏡頭。

第四首乍看似是寫全景和遠(yuǎn)景。但細(xì)察之,置于畫面中心的仍然是吸引視覺的有生意的景象。道路和遠(yuǎn)山只是畫面的背景,著重呈露的卻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間的人蹤。詩人的用心始終是賦予平常事物以新鮮感。

這組詩充分體現(xiàn)了楊萬里詩歌風(fēng)格清新活潑,明朗通脫,語言淺近平易,無艱澀造作之態(tài)的特色。[2]

創(chuàng)作背景

百家渡在永州零陵(今屬湖南)城西湘江畔,這四首詩作于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春。此年是楊萬里任零陵丞的最后一年,秋天就離任回都城臨安。[1]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xué)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jìn)士第,授贛州司戶參軍。歷任國子監(jiān)博、漳州知州、吏部員外郎秘書監(jiān)等。在朝廷中,楊萬里是主戰(zhàn)派人物。紹熙元年(1190年),借煥章閣學(xué)士,為金朝賀正旦使接伴使。后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反對以鐵錢行于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乞辭官而歸,自此閑居鄉(xiāng)里。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jié)”。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chuàng)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學(xué)江西詩派,后學(xué)陳師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絕,又學(xué)晚唐詩。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詞》《小池》《初入淮河四絕句》等。其詞清新自然,如其詩。賦有《浯溪賦》《海魷賦》等。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過百家渡四絕句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繆越 等 . 宋詩鑒賞辭典 . 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 . 1058-1059 .[3] 繆鉞撰 . 宋詩鑒賞辭典 . 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2-06 . 1059 .[4] 呂國康 . 永州歷代詩文選 . 北京 :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6 . 138-139 .[5] 陶文鵬主編 . 宋詩精華 . 桂林 :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1996-01 . 649 .